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十章 战争疯子在这里不受欢迎

第十章 战争疯子在这里不受欢迎

    “扬州到底还是不是我大明的扬州!那帮乱民占了扬州,现在还装模做样的搞起了什么工农兵联合!议会已经背叛了大明,背叛了君父!他们和乱民已经是一伙的了!将军,再不出兵,扬州可就真不是我大明的扬州了!”

    “稍安勿躁。”

    “如何能安!如何不躁!我辈军人,当保家卫国,当为天子效忠!君辱臣死,乱民占据了陛下的扬州,那就是让天子受辱,我辈军人除了以命为天子去除这一耻辱,还能如何去做?!”

    “曾旅长,这话可不好说,你觉得这是对陛下的羞辱吗?你要想清楚了。”

    这也是一个尸位素餐之辈!

    曾庆余恨不得将此人抽刀斩成碎尸,正是有这些人在,大明才不复曾经的辉煌。

    他无数次希望自己能够早生五十年,能够碰上天子刚刚继位之时,能够在那个大明最为辉煌的时期,做到青史留名。

    可惜他做不到,于是他只能待在中原,看着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占据着高位,看着大明的军队一天天的腐化,看着那些乱民起兵造反,甚至占据了州府,而这些奸臣们却依旧不肯让他们入城镇压。

    这如何不让曾庆余感到痛心和愤怒。

    他是如此的热爱这个国家,他是如此的忠诚于那位伟大的天子,可他始终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忠诚和热爱,被一群小人妒恨,甚至故意阻碍他,使得他无法再进一步。

    曾庆余从军长的办公室里怒气冲冲的冲出来,一路上看见任何经过他身旁的人都觉得这帮人在嘲笑自己,于是变得更加愤怒。

    牵着两匹马守卫在大门口的警卫员看见了自家旅长从军部走出,有些紧张的主动询问到:

    “旅长?怎么样?军长让我们扬州吗?”

    曾庆余面对警卫员似乎有些无视尊卑上下的话语也早已经习惯,虽然仍然不喜,但勉强还是按下情绪,做了回答。

    “没有,哼,那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不敢惹事,也不敢让自己的部下卷入,只想着混日子,怎么能期望这样的人为君上分忧。”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曾庆余看见警卫员似乎松了一口气的样子,顿时更加不满起来。

    他不喜欢自己的这个警卫员,可惜他没办法换掉对话,警卫员是由军教处直接管辖的,而军教处则对保卫局负责,不对总参或者军议府负责,本质上,警卫员就是一种对于军中指挥员的限制,一旦警卫员发现指挥员有背叛迹象,就会当即逮捕指挥员,其作用类似于曾经的监军太监。

    因此,哪怕再不满,曾庆余也没办法换掉这个警卫员,他甚至没法打骂警卫员,因为警卫员是有要求记录指挥员的言行的,而这一记录最终会作为保卫局向军议府提供的参考资料,影响到军议府对于一名指挥员是否应当升职或保留职务的判断。

    曾庆余为了自己未来能够更好的为君主分忧,甚至只能不断的在警卫员面前强调自己对于大明和天子的忠诚。

    曾庆余不知道警卫员有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但就目前来看,效果似乎不大。

    这警卫员甚至在同情那伙扬州的乱民!

    曾庆余觉得保卫局简直就是疯了,派了这么一个家伙来。

    他也曾经为了笼络警卫员而询问过对方的家世,发现对方是河南人,虽然有农村保障体系在,小时候稍微过得不错,也认得一些字,但后来,家里田被福王的人占了去,于是沦落到开封做工,然后历经磨难后,到了凤阳,他爹病死了,只剩下他娘和一个十岁的弟弟,他只能将自己卖给了一个矿场,拿不到什么钱,但矿场许诺让他家人有饭吃,有地方住。

    一个标准的悲惨经历,在如今的大明不算多见,但也不算罕见。而现在大明盛世,至少能保证一家人即使没了土地,只要肯做工也饿不死。

    后来?后来的情况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这家伙在矿场做了两年工,十六岁那年因为自家娘被矿场监工调戏发了怒,打死了监工,跟着矿场里七十多个矿工造了反,之后徐州工联的人跑来保住了他们,重新安排了他们去顺天西山做工,而十六岁的警卫员则因为在‘矿场起义时作为矿工领袖和率先起义的巨大作用’被认为值得培养,送去了保卫局下属的青少年教育机构读书。

    再之后的事情属于保卫局的保密条例范围,警卫员没有说,而曾庆余也不想问了。

    这也是个乱民出身的!

    曾庆余只听出了这一点,原本想要笼络对方而准备的几匹生丝,几两碎银也收回来了。

    无论如何,至少曾庆余并不认为自己错了,他也不认为警卫员的同情想法是正确的。

    无论如何,他坚信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能够变得更好。

    “旅长,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先把军队往后撤一撤?一直放在扬州边上,议会可能说认为军队是要威胁他们。”

    “不,绝不能后撤,我们不能让那些乱民认为扬州是他们的,我们必须告诉他们,扬州是大明的扬州,是天子的扬州。”

    “这不好吧,未经议会允许,私自靠近城市这么近,可能会被认为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重演......”

    事实上,警卫员认为那位军长更多的也是担心这件事情才不做动作的。

    二十一年前,那时候还没有未经议会许可,军队不得入城的说法,于是,叛乱军队利用这一点,一路进入顺天,几乎没有受到如何的阻拦和预警,知道叛军开始进攻紫禁城。

    从那之后,陆军的很多事情就不得不警惕起来,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可能就没有陆军了。

    而曾庆余。

    警卫员摇了摇头。

    他参军七年,一共担任了四位旅长的警卫员,除了曾庆余以外,前面三位,一位因为路线斗争转到了陆军大学去教书,一位面对着升职的选择毅然决然的申请了进入军官教育班深造,现在去了总参,还有一位因为政治错误被调去了卫戍部队养老。

    但无论是哪一个,至少那几位旅长都知道,担任了旅长一职后,政治嗅觉是必要的。而曾庆余,这位曾旅长的政治嗅觉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太过于落后。

    曾旅长的政治理念大概还停留在五十年前,满脑子都是走戚元帅的那条路线。重罚重赏,试图把军队变成自己的私军,打算靠着能打胜仗得来的战功一步步爬上去。整个人的立场就一个:我效忠大明。

    这种政治理念要是放在一些斗争比较激烈的地方,估计这位曾旅长早就死了。

    能撑到现在,还能当上旅长,该说是运气好,或者背后有人呢?

    真是。

    警卫员摇了摇头,骑上了马匹,跟在了因为焦急而已经纵马跑远的曾庆余背后。

    正德朝六十一年,军队三次改革,四次重组,一次叛乱,如今军队到底是谁说了算,腐化程度有多深,利益联系和牵扯有多广,哪支军队是忠诚的,谁也说不好。

    真有傻逼倒是觉得自己就是天选之人,能让军队变自己私军了的话,那家伙只会面临彻底的打击。

    还真当那位在皇帝位置上坐了六十一年的老人,遭遇了一次叛乱就连军队都控制不住了是吧。

    之前那些曾旅长用军费招待的人,那些地方上的所谓曾旅长曾经的同窗好友们......看来得申请让保卫局的同僚们查一查底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