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八章 这是好事

第三十八章 这是好事

    “这是第几批人了?”

    “第四批。”

    “还是和之前一样的?”

    “嗯,他们担心我介入后大开杀戒,想劝我保持冷静。”

    “那你会大开杀戒吗?”

    李贶生头也没抬的说到:

    “不管怎么样,至少扬州不再会是他们统治的城市了,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比杀了他们都要严重。”

    经历了这次的事件后,扬州具体有多少的损失还不好说,但现在的主要产业仍然是手工业的情况下,只要那批经验丰富的手工业者和劳工没有死完,扬州的总体价值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重建起来也会快得多。

    以李贶生和相当一部分新文官的立场来说,只要能保住这一批城市手工业者及劳工阶层就足够了,至于别的那些商人,工坊主和本地的权贵们......这一次扬州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批思维还停留在旧时代的人根本无法处理好新社会的矛盾。

    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吧,出事了直接试图动用武力强行镇压整个起义纺织工群体,反倒将原本并不一定保持了团结的纺织工活生生逼成了一个整体。后来面对着纺织工的退让又昏了头,主动站在了市民们的眼前,承担了大部分市民因为秩序崩溃而产生的愤怒。

    最后,也是这帮人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他们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为了市民在人口贩卖事件中的愤怒不被导向他们,居然请来了军队介入。

    这是新文官们的底线,新文官和城市劳工的斗争归根结底也是内部斗争,至少在如今这个时期,以及未来可以预见的,相当漫长的时期里,新文官和劳工们的斗争无非就是关于资本扩张中,主要资本有谁来控制的斗争。

    可军队不受新文官的控制,加上军队底层大多由自耕农组成,即使他们会对城市劳工产生同情,也绝不代表他们会对资本生产体系产生同情。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军队介入极可能导向最严重的后果——大量拥有着小农思想的军人在见识到城市资本的残酷和无情后,投降传统派旧文人的怀抱,成为资本扩张的阻碍。

    因此,城市中的斗争归城市,但绝不允许军队随意介入,这就是新文官们的底线。

    而扬州议会破坏了这一底线。

    所以,新文官们已经不再考虑扬州的同僚们的安危了,他们理性的做出了最有效率的决断。

    必须尽快解决这件事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应当是集中在扬州稳定下来后的统治权力会被交给谁。

    放弃扬州,只不过是放弃一座旧时代的城市,只要有那十几万劳工和手工业者,不出一个月,新扬州就能被建立起来,一年之内,扬州就能恢复到曾经的样子。

    但如果犹犹豫豫的不肯放弃扬州,还想着保住那群扬州的蠢货,那么,他们只能得到十几万仇视自己,不肯合作的手工业者,将失败的责任丢到他们头上的劳工,还有一座失去了生产秩序和经济价值的封建城市。

    那毫无意义。

    “他们打算付出些什么?总不能说什么想着什么都不付出就接手扬州吧。”

    “他们提议将扬州划为未来的南直隶行政区划内,然后在新的扬州行政体系里,接受当地工联和工会的政治介入,和我们的人进行联合统治。并且提议以这一次扬州事件中,扬州衙门的不堪表现为借口,撤销扬州衙门体系,将扬州完全交由地方议会管辖。”

    “听上去算是比较合理,他们再退让一点我就要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算翻脸了。所以,你答应了吗?”

    “没有。”

    “......为什么?”

    文春有些奇怪,他认为那些新文官的提议已经算是相当合理的了。现在的工人们的确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独自统治一座大城市,相比起让工人接手扬州,然后成为众矢之的,还不如接受新文官的提议,先同地方议会联合统治,积累力量和经验呢。

    李贶生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那绝不代表李贶生是个理想主义者。正好相反的是,无论怎么想,一个不惜借助,甚至推动个人崇拜,利用外部军事压力削弱本国军队,和各派系的合作与背叛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家伙,怎么可能是理想主义者,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现实主义者。

    文春反正想不出来为什么李贶生要拒绝。

    “......因为我和你说了,我只会在扬州的起义劳工全军覆没,或者是真正有了自己的意志,并依托于自己的意志而非乞求救世主为目的进行造反的时候,我才会开始南下。

    现在嘛,很明显扬州的起义劳工还没有全军覆没,也就是说我是认为他们现在是依靠着自己的意志决定继续造反的,所以我才来了。”

    “现在那些扬州的劳工不受你控制了?”

    “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是好事......不过这和你拒绝新文官的提议有什么关系?”

    “既然他们是独立的,那我凭什么替他们决定未来?我和每一批来找我的人都是这样说的,我会替他们安排一次见面,并利用我手下的武力保证和平谈判的顺利进行,但我绝不会替扬州人答应任何东西。

    文春啊,这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想要达到的目标吗,独立而又自由的个体,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站出来反抗。当这种可能性的烛光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又为什么要去熄灭它?”

    李贶生绝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他斤斤计较,冷漠无情,只要能够达成目的,他不惜使用任何的手段。

    但,谁又知道这家伙的目的是什么呢?

    文春清楚,他也知道有不少人清楚,那些和他,和李贶生一样的出身,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最终在那个被外人称之为皇宫,被他们调笑为‘牢狱’的地方里,他们最终统一了自己的理想。

    人类终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的国度。

    桑落那家伙去了全工联,吴川费尽思想维持着工会的运作和纯洁性,自己跑去文化委员会,李贶生则作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也承担了最多的责任。

    谁也不知道扬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扬州劳工的转变让他们这些人着实感到了惊喜和鼓舞。曾经文春质疑李贶生为什么不介入扬州的时候,得到李贶生‘他们应该自己先抛弃救世主思想’的回答后,也一度以为李贶生是故意想要害死扬州劳工的。

    因为他实际上也不相信扬州的劳工们会真的抛弃请青天大老爷来为他们做主的救世主思想,他相信那些人是有力量的,但他不敢轻易相信这些人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的力量。

    当扬州劳工们打出自己的旗号,号召周边各个城市的劳工支持他们的时候,不光是李贶生,文春也是一样的震撼和惊喜。

    考虑到这一点的话,李贶生对扬州劳工寄于厚望,不肯干涉对方的独立地位,似乎......也的确是可以接受的。

    “宣传上我定什么调子?”

    文春转而开始讨论起了他的本质工作,扬州事件到了此时也该有个定调了,免得那些旧文人搞事。

    “这个我管不到,反正还是按照以前的路子来就好,斗争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不是有人天生反社会,想要杀几个人玩,这一点你把握住就行。

    还有,扬州事件的主要负责人定成扬州衙门的管理问题,导致了矛盾的加剧,就这样写,剩下的,你分配一下功过吧。”

    扬州衙门的确有问题,但也谈不上是主要负责人——因为扬州衙门本身就是个被架空的存在,怎么可能负责。

    而李贶生会把扬州衙门丢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谁叫衙门的人都是旧文人和传统派的呢?

    打压政敌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