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十九章 哪怕问题重重

第十九章 哪怕问题重重

    卓后人死死的盯着李贶生,直到李贶生叹了口气,摊了摊手解释到:

    “我们干了六十年,把这个国家搞成现在这个样子,难不成你觉得这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吗?”

    卓后人张了张嘴,很想抬杠式的说的确不需要,但他说不出来。

    说到底,一个国家上万万的人口,数千年的历史和传统,真要说的话,六十年能干成现在这样的确也能算是了不起。

    原本历史上也是经历过黑暗百年外加重新统一后还挣扎了几十年才重回世界巅峰的。

    要说穿越者能够带来的优势,其实最大的也就是穿越者能够肯定走怎样的发展路线一定能够成功——问题在于,有时候真不是什么路线是对的,就一定会得到大家支持的。

    但,卓后人还是感觉到了不满。

    因为那位经济委员会的廖云给他介绍了一下关于銭荘的历史。

    简单来说,銭荘这种产物其实算是个新兴机构,虽然在历史上,銭荘早已经出现,但由于那位穿越者前辈的干涉,据说在正德元年到正德二十四年里,过去的銭荘被全部重组并收归官有了,有顺天朝廷直接管辖。

    正德二十四年后,銭荘被撤销了诸多的限制,开始承接放贷业务。而整个銭荘体系也被拆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新文官们抢到手的官有銭荘,主要业务倒不是放贷,而是用于吸储,投资和协调各個地方经济体之间的资金流转。

    另一部分,则是旧文人们所暗中支持下,以正德二十四年前,黑市中一部分放贷组织和私商组成的銭荘,主要承接贷款和放债业务。

    相比起新文官以白银垄断和实业作为基底的銭荘业务,这部分旧文人支持的銭荘,则选择了一个相对更加稳妥的东西作为基底。

    土地。

    这让卓后人实在忍不住吐槽了。

    “你们干了六十年,连他妈的土地改革都没搞过?!”

    “搞了,废了士绅优待,搞了农村保障体系。”

    “基础的土地分配呢?”

    “......这就是问题了,土地给重新分配,且不提我们做不做得到,就算做到了...那些有了土地的佃农还会进城做工吗?”

    “你们搞农村保障体系在我看来就已经很阻碍農民进城做工了。”

    “真让包括贫农和中农都在内的人全部涌进城市做工了,我们第二年就得大饥荒,第三年老头子就得下台。”

    城市里也提供不了那么多工作岗位给这些農民,那么就只可能是不断的降低待遇以争取工作。

    到时候更惨。

    卓后人认可这个判断,但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愤怒。

    毕竟这份工作就是李贶生强行塞给他的,塞完了之后又给他说:抱歉啊,我们连土地改革都没搞定,现在旧文人手上还掌握着一大批土地呢,甚至靠着这些土地搞了銭荘,我们需要借着你去打击这些旧文人的銭荘,让土地价格降下来。

    这不是玩人吗?!

    “所以,你有没有思路?”

    “大概有,但很麻烦,而且很危险,我不想干。”

    “先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看了看报告,苏州的土地割増很高,哪怕是城外那些不用做耕田的土地,基本上土地割増都超过了百分之五。

    很多工坊想要扩张和建设,首先面临的问题甚至不是购买机器和雇佣劳工,而是得先花一大笔钱去购置土地,其中连大型工坊都对此颇为痛苦,不乏有大工坊试图购买一大片土地进行扩张,结果却遭到了土地持有者的大幅度涨价,最终要么承担巨额的債務买下土地,要么功亏一篑。

    这背后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旧文人的銭荘在支持。通过对于土地买卖的控制,他们放出的贷,基本上很快就会回到其背后的那帮旧文人和大地主手上,多数产业迟迟无法扩张发展......嗯,看起来旧文人也不是完全被你们压着打的嘛,这一套其实还挺聪明的。”

    新文官体系和传统认知上的布尔乔亚階級还是有着不同的,新文官并不等同于布尔乔亚,这是一个在穿越者的干涉下被硬生生塑造出来的怪诞产物。

    在很大的程度上,新文官是欢迎国家管控的——因为新文官本身就是国家的一员。他们热衷于搞官有产业,因为他们就是官。

    故此,对于新文官们来说,土地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只是一个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是需要人类的劳动将其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没有劳动,自然资源什么都不是。

    即,土地本身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人在其身上所赋予的附加价值。

    而旧文人们的想法刚好相反......并且很符合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想象。

    土地本身是具有价值的。

    依靠着这一点,旧文人支持的銭荘成功通过对大地主和士绅土地集中和调整,一方面避免了土地累进税制度对于他们所有土地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完成了利用土地完成对于城市产业的渗透。

    为了扶持城市資本,很多土地如果被用作产业建设的话,是收低税甚至不收税的,这可比把土地当作农田收税要好得多了。

    旧文人所把持的銭荘给工坊放贷,另一方面抬高土地价格,反手就将贷款回收。而新文官支持的銭荘则完全是大型工坊之间的资金流动协调机构,放贷业务和没有一样,对中小型工坊的帮助几乎为零。

    所以这些新文官才想着请李贶生来帮忙。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满打满算才发展了三十七年的新兴群体。

    而卓后人现在要做的,就是限制土地割増,避免城市資本过多的流入到土地上来,缓解现在的资金紧张。

    正如卓后人所说的,只考虑到经济局面的话,在危机进一步扩大之前,由国家介入并承担債務无疑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选择。但是,如果要综合政治局面一起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国家承担債務后,也会将土地割増的部分一同承担了,那些旧文人将通过对于土地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大量的财富。

    到时候,苏州新文官体系占据主导权的局面很可能被翻盘。

    所以,一方面要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不能让旧文人得到好处。

    “......这样吧,我有个建议。你再调个几千民兵过来,我们把那些苏州地区的地主乡绅全部杀光,把他们的土地给分配了,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然后提前引爆内战吗?在劳工们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

    “又不是打不赢。”

    “是,但这样一来,就算打赢了,最大的赢家也是新文官集团而不是劳工们,没有做好准备的劳工不可能在内战结束后拥有接手政権,甚至和新文官联合管理这个国家的资格,这场内战打到最后,只会是劳工们仍然被压迫,甚至新文官体系失去了最大的敌人后,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压迫。”

    “那至少也比封建好,饭要一口一口吃嘛。”

    李贶生在同新文官争夺内战后,資本发展的领导权的事情,卓后人知道,但他并不看好李贶生的想法。

    说是劳工伟大,但是看看吧,那些劳工现实里大多数都是半文盲,懂些常用字就完了,数学,历史,地理乃至于更多的东西都是一概不懂的。那些技术和经济相关的知识全部被新文官集团——这个工程师和会计组成的集体所掌握。

    简单来说,李贶生和新文官的斗争甚至不能算是民众和精英的斗争,而是一个能力特别出众的精英和一群能力没那么出众,但是人多的精英对抗。

    这能赢才怪了。

    卓后人随口说了一句后也不再劝慰,转头继续看起了资料。

    算了,还是帮帮忙吧。

    倒也不是心善什么的,只是他被李贶生说服了。

    现在新文官对于金融这一块的知识还不多,他如果能够干好这件事情,也能够作为一名‘金融精英’被新文官们认同。

    至少,这样一来,他的未来也算是有保证了。

    大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