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二十五章 巴枯宁真的不靠谱

第二十五章 巴枯宁真的不靠谱

    正德六十一年,七月十九日。

    苏州永久议会决议通过,暂停苏州知府王廷的一切职务,清查苏州土地面积,成立苏州土地调查小组负责土地溢价问题。

    苏州知府王廷面对着苏州议会的决议选择了拒绝,表示自己是大明的官员,不承认议会决议的有效性,声称只有通过朝廷的正式任命才可决定他的任免。

    二十日,议会第二次警告王廷立刻暂停工作,接受调查。王廷再一次拒绝,并联合昆山县县令上书顺天,认为宝山、松江两县县令的死亡是有人蓄意谋害当朝官员,认为地方议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行政,要求取消地方议会,并对两县进行调查。

    第二天,由原来的驿站改组而来的邮政组织的江淮部分发生了罢工,大量邮政人员开始响应劳工运动,王廷的信件刚刚抵达泰州就被拦在了半路上。

    第三天,水师处决了一批‘海贼’,并声称从海贼口中得到了关于征日战争期间走私的相关口供。一部分海贼为了求生,指认是苏州知府王廷及其背后的‘大人物’们主导的走私。

    七月二十四日,海贼在被要求送往应天的路上,被不知名的队伍袭击,数名指认王廷的海贼当场被袭击杀死,据在场的不少军人和官员所述,当时一名没有及时死去的海贼很不可思议的说到:‘你们居然......’

    这句没有说完的话成为了海贼的遗言,并很快被苏州议会用来指责王廷私下雇人谋杀海贼。

    到了二十五日,苏州知府王廷选择了妥协,宣布暂停一切工作,接受调查。

    “......我还是有些搞不明白为什么那家伙会妥协,明明要斗下去的话,他也不见得输吧。你们毕竟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而且,你们未免也太不要脸了点吧,走私不是你们在搞吗?”

    “准确来说,是江淮系的人在做,我没有太多的涉及走私,我最多是在战争中向幕府那边输送了一些人才过去而已。”

    李贶生耸了耸肩,开始对卓后人解释起来:

    “而且你可能误会了,王廷那家伙可没有妥协,他还想着继续和我们斗下去呢。只不过妥不妥协不是他说了算的,现在他估计还在自己府邸里骂人呢。”

    什么意思?

    卓后人思考了片刻,觉得李贶生就是在说谜语糊弄自己,于是干脆的说到:

    “说清楚点,我脑子不好,别搞谜语。”

    “简单来说,就是他想斗,但他背后的地主们怕了而已。这几天我们把邮政工人,大多数造船业工人和其它各个产业里的政治积极工人动员了个遍,差不多弄出了三四万人在闹。王廷那家伙倒是可以强撑下去,反正他家人又不住苏州,家里的产业也不在这边。但本地家大业大的地主们可是生怕我们矛头一转开始针对他们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旧文人和新文官斗来斗去,万一把他们的土地弄没了可怎么办?而且我们这边还有走私大义在,说得好听是走私,说得不好听就是叛国。”

    “可你们没证据啊,而且真要论起来,叛国的是你们啊。”

    “得了吧,你猜猜一场仗打下来,现在幕府那边都是哪一派人在掌权?自己人说你叛国,敌人也说你叛国,那你就算没叛国也是叛国了。再说了,走私这种事情,说的好像他们真的能够完全扯开关系似的。

    日本人跑来要粮食的时候,那些地主可是开心的不行啊,觉得终于找到了个绕开农村保障体现赚大钱的路子,难不成他们还真的认为那帮连朝鲜语都说不好的人,挂着面朝鲜的旗子就真是朝鲜来的商人了?”

    “......我只觉得你们这个国家烂透了。”

    “嘿,伱期望我们是个怎么样的国家?人人各尽职守,官员绝不贪污,大家团结一致,士兵忠诚勇敢,连乞丐都他妈的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哪怕平时都要去要饭了,一到跟外国人打仗了就恨不得把自己哪個破碗都捐出来给国家做贡献?

    不说这里是个封建国家,就你们几百年后,你们做到这上面的一半了吗?”

    “......你今天心情不好?”

    卓后人突然说到,没有回答李贶生那个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李贶生虽然过去也常常在一些地方表现出过于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面,但李贶生一般并不会直接去否认底层的,诸如士兵或者乞丐之类的。相反,李贶生更多时候是哪怕知道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表达,也仍旧会毫无犹豫的表示底层民众具备着一切美好的品质。

    哪怕李贶生自己也清楚这不可能。

    但李贶生就是会这么说。

    可现在,李贶生居然罕见的在他面前讽刺了士兵,乞丐这样的底层形象。

    让卓后人觉得,李贶生也许有些不太对劲。

    李贶生沉默了一会儿,就在卓后人觉得这家伙是不是被自己说中问题感到恼羞成怒了的时候,李贶生才开口说到:

    “之前我和邮政那边的劳工组织联系的时候,他们答应了响应运动,但对我提了另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他们希望能够延缓铁路的建设,或者禁止铁路的私用。”

    “哈?为什......哦,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吧。但也不对啊,铁路和邮政又什么关系?最多大批信件不需要靠人力了而已,但邮政最麻烦的我记得不是最基础的送到地方上,特别是一些小地方吗?”

    “对,所以他们最后还是接受了。”

    但这是有问题的。

    李贶生认为。

    他从未将劳工分开来看待过,他认为,在集体的生产和严格的劳工纪律下,你是煤矿工人也好,他是炼铁工人也好,其实都是差不到哪里去的,因为工人们是在同一个制度体系下生活的。

    可是,邮政工人的要求却让他生出了一丝疑虑。

    相比起考虑全体工人的利益,邮政工人自发形成的劳工组织则更加倾向于只是考虑邮政工人自身的利益,虽然现在还到不了不惜牺牲其他工人的利益也要保卫自身利益的程度,但是,光是他们居然会趁着现在的时机企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就已经让李贶生开始出现了一些疑惑。

    劳工阶层不应该代表着的是最进步的阶层吗?为什么他们组建起工会,工会就开始腐化,组建起自发的劳工组织,这些劳工组织就开始趋于保守。

    难道这些在生产劳动时,是如此清楚集体配合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人们,却在现实中偏偏就忘了这一点吗?

    苏州最终也只动员了三四万的工人参加运动,一方面是本地地主逼迫王廷的及时妥协,也让新文官们不希望工人再动员下去,免得连他们的利益也被危害了。

    而另一方面,也是李贶生看见被动员起来的工人之中,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各个劳工组织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矛盾,工会指责工联方面吸纳了过多的临时工,扰乱了纪律和秩序,而工联则讥讽工会手下的劳工已经堕落为了劳工权贵。更小一些的劳工组织大多也不一定是自愿加入运动的,更多的是迫于某种‘集体约束’而不得不来,如果不是新文官方面提供了补偿和物资援助,恐怕参加运动的劳工人数超过两万人时,整个队伍就得分崩离析。

    到了劳工队伍超过三万人时,由工联和工会临时组建起的管理层已经无法完全掌握,他们甚至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劳工加入了运动,只能通过乱七八糟的劳工组织分别管理,其后勤和组织都开始变得一塌糊涂,甚至李贶生哪怕抱着想要锻炼劳工组织的态度,也不得不在最后几天主动出面,甚至亲自同邮政工人交涉——因为工联和工会根本没法同邮政工人交涉了,他们只能不断的通过‘这是为了我们全体劳工的利益’这样的口头喊话试图说服邮政工人。

    李贶生没有测试出苏州劳工的极限动员能力,却看见了现在苏州劳工的一大堆问题。

    而苏州劳工已经是全国少数几个高组织度的劳工群体了。

    这就是李贶生心情不好的根源了——明明内战即将爆发,他却发现自己这边甚至还没有准备好。

    听完了李贶生的解释,卓后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相当惊异的眼神看向了李贶生,说到:

    “不是.......你难道不知道先锋队吗?”

    “先锋队?”

    李贶生皱了皱眉,看向卓后人:

    “先锋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