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一章 慢慢来

第三十一章 慢慢来

    卓后人不需要新文官们。

    因为这帮人太过功利了。

    ......好吧,会这样说其实大抵也代表着他才是功利的那个人,不过,卓后人的确是对于这帮新文官比较棘手的。

    在扬州,卓后人曾经作为某个举人府邸中的家奴而生活了几个月,虽然在明面上他不是奴隶,而被视为了家仆,但实际上,卓后人当时在扬州的旧文人圈子里是清晰的感受到了一件事情的。

    他是被排斥的存在。

    即使在法律上,即使在明面上这种差距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实际上,当人们问起你师承于谁,当人们问起你去什么地方开蒙的时候,这种圈子的规划就已经完成了。

    卓后人是个标准的三无人员,他没有师承,没有去某个书院学习过,更没有跟随某個流派读书的说法,完全就是野路子——至少在这个世界,他是野路子。

    他这样的人是不被认可的人,旧文人精英们排斥他。

    而新文官们的表现则就太过于......相反了。

    他们此时还没有展现出作为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者的保守性质来,即使有,也基本上是趋于某个地方的独立行为,而非整体的。

    这大概是由于新文官们还没有彻底掌握这个国家的统治权利的缘故吧。

    无论如何,至少现在新文官们对于各种知识,技术和人才是表现出贪婪的。他们乐意于接受一切的技术人才,相比之下,连他们享乐时花费大笔财富供养的那些文人,都可以被称之为冷落。

    在金融事务上,新文官们由于自身的短暂历史以及侧重点的不同而对此了解甚少,因此当卓后人开始接手金融事务的时候,他也体会到了这种受到众人追捧的感受。

    可是很快的,卓后人就发觉,自己的知识可能有些不够用了。

    卓后人在金融上自己也是个二把手,理论体系学得也是零零碎碎的,更多的是靠着自己曾经的生活而总结的实际做法。

    因此,在新文官们用逻辑学和社会学开始系统性的跟随着卓后人学习金融事务时,卓后人很快发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帮家伙已经开始理解到金融体系的概念了。

    一个现代社会的体系,其概念被一帮十六世纪的古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理解了。

    哪怕只是初步理解,这样的速度也着实让卓后人开始担心起来,自己的知识储备到底能够应付这帮家伙几年了。

    不,应该说,当这些新文官们搞清楚金融概念后,其实他们也不需要卓后人教更多的知识了,因为接下来靠他们自己都能探索出来了吧。

    毕竟从这个世界的大明债务运作也能看得出,作为依靠经济技术上位的新文官集团,对于金融也是有着直觉性的把控的。

    比如现在,已经开始有一批新文官觉得,之前的运动应该晚一点搞,让他们做好准备,趁着土地价格被打压的时候玩一玩坐空之类的常规操作,好进一步收拢资金。

    这帮家伙已经开始尝试着用金融手段打击敌人了!

    他们都不仅仅只是想着搞好金融事务然后改善放贷,而是充满着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想着更多。

    最终卓后人不得不找来已经跑去松江筹备建设新工厂的李贶生来压制这批新文官。

    因为这批新文官甚至在做新的计划。

    他们打算放出消息说,由于土地价格的下降,新文官集团准备通过钱庄放出新一批贷款,在指定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工坊区。

    为了增加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新文官们正在促使己方在议会里的议员代表提出工业用地进一步降低税额和划出一部分土地用作工业用地的提案。

    他们打算通过这个消息勾引那些手里还有点闲钱的旧文人和对方手下的钱庄上钩,然后等这帮人把资金聚拢在土地上时,通过改变指定用地的方法,让土地价格跌下去,再赚一笔。

    这一想法把卓后人吓到了,他还在和对方的钱庄谈判,打算整合钱庄业务呢。这帮人搞这么一手,钱也许的确能赚到,但之后苏州的各个钱庄之间估计也就成不死不休的敌人了。

    李贶生被卓后人拖来强硬的压制了新文官们的想法,才使得这些计划被取消。

    相比起旧文人们而言,新文官从不追求稳定,他们最求的是资本的扩大,而资本的扩张又往往在混乱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因此,新文官们相比之下仿佛个个都成为了喜好混乱的家伙。

    这一点连卓后人都开始无法接受了,他总算理解为什么旧文人们厌恶新文官了,这甚至都不用考虑利益冲突的问题,从意识形态上两者就是互相矛盾的。

    旧文人追求稳定,追求一个完美的,永世不变的法则,他们希望通过一个一开始就定好的准则来约束后来的一切,通过明确的上下等级分划使上位者永远是上位者,下位者永远是下位者。

    当然,这不可能,总有些下位出身的天才和有能力的人不满于自己的地位,于是又出现了科举,又出现了功名体系,来为这样的人提供一个上升的渠道。

    可归根结底,这些办法都只有一个目的——确保整个体系的稳定。

    稳定胜于一切。

    “说实话,我也很难否认这一点,而且你要清楚的是,对很多人来说,稳定都是首要的。很少有人会喜欢混乱的环境。在扬州的时候,最后也是入城的十九旅没有维持稳定才引发了市民们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局势的转变。

    我清楚你想要改变一些东西,但我需要提醒你,在我那个世界,有个人也希望改变,并且希望改变很多东西。而最终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漫长和激烈的混乱让所有人的政治热情都被耗尽了,最终没有人一个人选择反抗,大家都想着快点结束混乱,恢复秩序和稳定。

    为此,无论什么人上台他们甚至都能够接受。”

    卓后人带着担忧的对李贶生说到,他很难不怀疑眼前这个被一名巴枯宁份子教育出来家伙也许将人们的政治热情看得过高了。

    但,无论是法革,十月还是文化,都证明了一点就是,无产者的觉悟和斗争性并没有那么高。没有政治经验的无产者们是容易妥协的,一旦混乱持续过长,当政治热情开始降低时,人们对于稳定的渴望就会超越对于变革的渴望。

    最终,他们愿意接受任何人的上台——只要对方能够为他们带来稳定。

    “我知道,我知道。”

    李贶生摆了摆手,显得有些疲惫。

    “稳定很重要,但问题是,现在的稳定是基于谁之上的?如果是封建地主所维系的稳定,你认为这样的稳定真的好吗?”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成功与否的问题,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不管它正不正确,它存在,并且如果没有你们的出现,它将会现在,以及未来都漫长的存在下去。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去打倒它,在这一前提下,我们不能只考虑正确与否的问题。”

    “......正确与否同样重要,我的确应该讨论成功的问题,但是,这不代表我们要抛弃正确。”

    “混乱就是正确的吗?”

    “至少混乱代表着无产者上位的机会。”

    “你清楚这不可能,现在无产者的力量绝没有达到足以掌握统治权利的地步,你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所以你才选择了和新文官集团合作不是吗?”

    这也是反过来说,新文官会和李贶生合作的缘故。新文官们压根就不相信现在的无产者能够上位,他们将无产者当作了李贶生这一存在的附属力量,仅此而已。

    反正到最后,哪怕不愿意,上位的也只可能是他们。

    李贶生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这一现实,但还是不甘心,于是在不断的试图增强和培养无产者的力量——哪怕这绝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

    而在这一培养的过程中,过度引发的混乱,只会导致民众对于稳定的渴望和政治热情的衰减。

    卓后人希望李贶生清楚这一点,他可不想最后李贶生打内战还打输了,然后地主乡绅们反扑,把他连带着一起整死都还好,卓后人就怕被折磨。

    他也许能够接受去死,但接受不了被折磨。

    所以,卓后人希望李贶生能够下定决心。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