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16 韩国的礼物——郑国渠

016 韩国的礼物——郑国渠

    嬴政继位那年(公元前246年),韩国给大秦送了一份贺礼—郑国渠。

    这是一条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的大型灌溉渠,全长300多公里。

    当时的秦国就像此时的M国,不管谁当总统,都改变不了该国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而韩国就像是一只睡在老虎旁边的野猪,随时可能会被老虎吃掉。

    主宰韩国这只野猪的国君,是韩非子的老爹,韩非子是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和秦国后来的宰相李斯是同学,他们的老师是同样大名鼎鼎的荀子。

    韩非的老爹,并不像韩非一样有才,这是一位低能的君主。

    才不配位,祸国殃民。

    眼看秦国日益强大,多次合纵攻秦的六国,各怀鬼胎,合纵不再是最佳选择。韩非的老爹,这位韩国的王,为了大韩上下,不可谓不是尽脑汁,鞠躬尽瘁。

    有心人天不负,在韩国无法大显身手的韩国水工郑国,提出了一个不动一兵一卒,就可把大秦拖垮的妙策。请命自己扮演纵横家张仪,苏秦的角色,以间谍的方式打入秦国,建议秦国修一条水渠。让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个大工程上消耗殆尽,从而为韩国赢得继续存在的时间。

    这是一个好办法,好就好在可以让韩国继续苟延残喘,好就好在这无异于把制造核武器专家送到秦国,为秦国制造更为厉害核弹头。

    对于这种不请自来的高科技人才,吕不韦自然欢迎之至。郑国肩负着拖垮秦国的使命,带领成千上万秦国民工,每天奔波不停,只为建设一条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郑国不可谓不是兢兢业业,但在修建过程中,其间谍身份还是暴露了。

    嬴政一怒之下,就要杀掉郑国这个在当时和李冰齐名的水利专家。

    郑国同样有备而来,辩解道:

    “臣为韩国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嬴政听后,恍然大悟,让郑国继续主持水渠工程。

    这条水渠后来为嬴政吞并六国,提供了丰厚的粮草等物质基础,正如《史记》、《汉书》所说:

    “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这一条渠,一修就修了十年!

    也就在同一年(公元前246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墓——骊山陵墓开始动工。

    骊山陵墓南依骊山的层峦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举世闻名的风水宝地,并没有让大秦崛起得到延续。

    勤政为民,才是一个王朝最好的风水。

    一切就绪,秦王嬴政终于在八年后(公元前238年),举行亲政大典,俗称——冠礼,开始亲政。

    这场冠礼,并不顺利,差点要了千古一帝的小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雍城冠礼)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