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17 嬴政的亲政之路 上

017 嬴政的亲政之路 上

    公元前239年,嬴政同志终于接过了父亲的君权“接力棒”——开启了亲政模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大权在握,此刻的嬴政,充其量只是个实习生。话语权依然被仲父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牢牢握在手里。

    如果按照今天的权力板块来划分,当时皇权布局大体如下:

    决策权,人事权——吕不韦(丞相,第一辅政大臣)

    皇权(象征权)——赵姬(太后,监国太后)

    军事权(兵权)——蒙骜(上将军,第二辅政大臣)

    大秦连崩三王,国政依然稳如泰山,最大的功臣不是吕不韦,也不是太后赵姬,而是上将军蒙骜。蒙骜有两个最难得的特点,一是德高望重,二是忠心耿耿。

    蒙骜的这两个特点,让浑身心机的吕不韦,无法轻举妄动,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惜一代忠臣蒙骜终究没有完成自己的托孤使命,离嬴政同志亲政还差一年(公元前240年),就丢下嬴政,撒手人寰。

    蒙骜的突然仙逝,让处在权力真空嬴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这时,一个年轻人从门缝里,及时地站了出来。

    这个年轻人叫李斯,他对嬴政说了一句让嬴政变被动为主动的话。

    “先下手为强!”

    这句话吓了嬴政一跳,对谁下手?怎么下手?

    当然不是对既是丞相,又是仲父的吕不韦下手,是对蒙骜留下兵权下手!

    “可我(寡人)还未亲政呀?不亲政是不能干预国家大事的!”

    “大王不必犹豫,这种事就不能按常理出牌!丞相和太后要的是一个稳字,形势越稳,对你越不利,大王不能怕乱!我都替你想好了!让王翦接任蒙将军,先把兵权拿过来再说,你是大王,是在位之君,只要大王坚持不让步,大臣就得让步。除非非得兵戈相向,如果真的有此一劫,那迟早都要来!现在正是时不我待之机!”

    李斯言下之意很明确,再不出手,黄花菜就凉了!

    这天,一上朝,嬴政一改往日谦逊,不等辅政大臣吕不韦开口,就任命王翦接任大将军,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事情的结果正如李斯所料,赵姬和吕不韦见嬴政出其不意地打出这张不寻常的牌的,迫于形势,同意了嬴政的提名。

    于是王翦这个当时的副总参谋长直接跳过参谋长,副总司令接过了总司令大印。

    关于这位后来成就了秦国,也断送了大秦王朝的李斯,这里得说明一下。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性别:男,年龄:不详!学历:中专

    毕业学校:稷下学宫专业:帝王之术班主任:荀子

    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州郡的公务员的李斯,可谓深谙官场之道。他为何一眼就看中王翦,自然有它的道理。

    下面再来看看王翦的简历: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

    性别:男,年龄:不详!学历:函授(研究生)专业:打仗

    通过简历,我们不难发现王翦属于那种自学成才的军事家,无师自通,生下来就具备打仗的天赋,非常了得。

    嬴政同志同样是伟大的军事家,相比王翦嬴政同志,嬴政可谓是专业军事人才。嬴政在亲政前博览群书,学习兵法,谋略。而此时,王翦只是嬴政跟前的一个不起眼的秘书。

    王翦虽然是皇宫别院里不起眼的小卒子,但在小卒子队伍里却颇有名气,喜欢研究打仗,而且对打仗有精辟的见解。喜欢听他研究打仗的人越来越多,话传到了嬴政耳朵里,嬴政同志发话了。

    让这小子来见我!

    这次见面,让嬴政有一种失落,这些年的兵书都白读了。

    再后来,楚、燕、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嬴政为了检验王翦是不是赵括的翻版,让王翦以副军长的名义带领部下参战。

    于是乎,一代名将王翦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连出奇兵,打败联军。

    于是乎,三个天才,就在老天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他们准备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切就绪,只待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