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26 水淹大梁 上

026 水淹大梁 上

    王翦和李信的大军对燕国围追堵截的时候,秦王嬴政和咸阳的我文武百官们,也没闲着,他毕生的愿望就是要荡平中原,统一六国。

    既然嬴政有这个计划,他手下的将军们就可能做太平将军,甩手掌柜,前线的主角也并非只有王翦一人,还有他的儿子王贲。

    虎父无犬子,此刻的王贲也是一路司令,率领十万大军,直接听命于总司令嬴政同志。

    王贲十万大军就像那把锋利的割鹿刀,无坚不摧,这次被王贲欺负的是战国七雄中曾经大名鼎鼎的楚国,王翦和李信刚把太子丹的人头送到咸阳,王贲已经将楚国的十几座城池改名换姓,划入秦国的版图。

    看着太子丹的人头和楚国的版图,嬴政同志不禁豪情万丈,看了看朝中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又看了看和自己一样春风得意的李信,问道:

    “寡人准备拿下楚国,你觉得需要多大的兵力?”

    嬴政低沉的声音和严峻的脸色,让朝堂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大王,区区二十万即可!”

    嬴政笑而不答,把目光转向王翦,“你说呢?”

    “非六十万不可!”

    王翦的回答让嬴政很是失望,看着文武百官说道:“我们王老将军已经老了!让他回家休息吧!”

    君让臣退,臣不得不退,王翦第二天便称病不上朝。

    这样的记载肯定是不符合常理的,这里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嬴政要灭掉楚国是肯定的,不想派太多的兵力也是肯定的。

    六十万大军和二十万大军的开支可不是一回事,如果能用最少的兵力,灭掉楚国,再日腾出手来收拾余下四国(赵国还有残兵败将赵嘉)不是更好吗?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想得肯定更周到,关于行军打仗,不管经验,还是能力,王翦肯定完胜一把手嬴政。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把手对这件必须做的事,只能开出二十万大军的价钱,王翦肯定不干,也不能干,干了就晚节不保,这后面会讲到。

    于是功高盖主的王翦同志只能退居二线,不能总站着茅厕。

    就在王翦退休不多久,王贲就接到了秦王要他出兵攻打魏国的王诏。

    王贲不了解咸阳高层“朝令夕改”的高招,嬴政和李斯让王贲攻打楚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敲山震虎,声东击西。

    谁敢在嚷嚷着合纵?我大秦帝国就给他来点毛毛雨!

    这道诏书让还在楚国开疆拓土的王贲有些措手不及,放着好好的楚国不打,又要南辕北辙魏国,王贲心里不免有情绪。

    几天前,秦国朝堂之上,还在研究攻打楚国,王翦一言不合被就地免职,王贲的面对这个无法理解的“紧急通知”自然不敢疏忽怠慢,重蹈父亲的老路。

    王命如山,王贲和他的十万大军,不得不拿出近乎于我党后来“飞夺泸定桥”的速度,开拔魏国。

    关于秦国攻打楚国,王翦违背攻楚王命,破坏秦王负责制被就地免职的消息,才刚刚为魏国高层所知,王贲的大军已经横扫魏国多座城池,兵临大梁城下。

    魏王假和他的大臣们,才知道中了秦王嬴政的瞒天过海之计。

    又是一场闪电战,王贲以为魏国的灭亡又是“韩国速度”(秦国几乎没有用多少兵力和投入,韩国举国投降,此举如同两千多年后,二战时期德国闪电波兰的“波兰速度”)

    王贲想错了,大梁可是当时战国后期,中原大地上的“五座雄城”(周都洛阳、秦都咸阳、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魏都大梁)之一,其繁荣程度堪称“中原之最”。

    大梁城不仅巍峨壮观,还是一座作战经验丰富的国际大都市,孙膑的围魏救赵,秦军七次攻魏,不但未能撼动大梁城分毫,反而是魏国不断加大投入,加固大梁城防,如此一来,大梁城其“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是的,与当时的战斗火力而言,大梁的防御工事,完全可以用“坚不可摧”来形容。

    王贲这次也不能例外,如果不用计谋,不放大招,不开“外挂”大梁是攻不下来的。

    王贲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终究一筹莫展。

    大梁城依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王贲的十万大军,在反反复复,淅淅沥沥的雨水中,渐渐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