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27 水淹大梁 下

027 水淹大梁 下

    面对岿然不动的大梁,王贲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爹王翦,在这个世界上,在军事方面无论能力,还是经验和关系,唯一能给他最大帮助的,只有他已退休的老爹—王翦。

    “父帅,大梁城攻不动呀!”

    看着儿子求救的信函,王翦绞尽脑汁,想不出妙计,最后干脆闭门谢客,研究兵书,想从堆成山的兵书里寻找答案。

    王翦把家里所有的兵书乃至《孙子兵法》翻了一遍,仍然找不到答案。王翦气馁了,不想再看兵书,甚至不想再讨论攻魏的事。

    于是乎,就有了儿子王贲在前方,前程未卜;老爹王翦在家打呼噜的这一幕。

    这种情况,王翦的老婆(王贲的老妈)肯定是不允许继续下去的,非要让人找来大梁的地图,塞给王翦。

    “你必须给我研究,不然老娘跟你没完”

    王翦不看地图还好,一看地图,魏国就玩完了。

    当然魏魏王假和魏臣们是不知道亡国之祸居然是来自一位母亲的唠叨。

    此话怎讲,王翦摊开地图,一眼就看出了大梁城在地形上先天不足。

    我们来说说大梁这座城市,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洪流,就在离城数里之处轰隆而过,而大梁城的地势,远低于黄河的河床高度.

    这地图让王翦想起了张仪当年为强迫魏王退出合纵的那句奉劝。

    “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想到此处,王翦很快就想起了半个世纪前(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的“水淹郢都”,这一经典水攻。

    王翦连忙命人到处找白起当年写给秦昭襄王的战报(手书),这么重要的历史文件自然只可能在国家档案馆(王宫),档案馆的馆长当然是嬴政同志。

    听说嬴政要找这份手书,嬴政以为王翦闲不住,笑了笑便让小太监(赵高)找一下,给上将军送去。

    赵高何许人也?赵高之所以后来能在秦朝兴风作浪,关键就是年轻时做事一丝不苟。

    赵高很快就把这份战报送到了王翦手上,王翦研究后,抄了一份手稿,让人连夜送给儿子王贲。

    拿到手书后的王贲欣喜若狂,一边派人继续对大梁城小打小闹,叫嚣魏将主动出击,一边让人把能抓到的贫民俘虏往大梁的北方荥阳赶。

    这些俘虏和无数秦国的戍卒刑徒们,只干一件事情,修堤筑坝,开凿长渠,直通大梁。

    不久,一切就绪,只待让黄河决堤。就这样,就连《孙子兵法》上也没有出现的水攻,又一次在军事史上,以拉枯摧朽的阵势应运而生。

    中国战争史上,死伤极其惨重的水攻只出现过四次,分别是白起淹郢城、王贲淹大梁、关羽淹樊城和花园口决堤,这四次水攻都造成数十万人丧生。

    水攻这把悬在魏国头上几十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向砍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最灭绝人性的战术,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完成黄河决口的是成千上万的秦国戍卒刑徒和魏国俘虏,他们用他们黝黑而又粗糙的双手,掘开了荥口。

    决堤的洪水向钱塘江大潮一样,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顺着修起了一道石头堤坝,汹涌流向了大梁,这座“国际大都市”。

    洪水所到之处,无不天昏地暗,百姓、士兵、民宅等小建筑在洪水面前,存在与毁灭,就是零点零几秒的事情。

    大梁一天之内就成了汪洋,一切求救和挣扎都非常短暂和微不足道,救援和被救援似乎已经毫无意义。

    原先坚不可摧的厚实城垣,在河水冲击浸泡60多天后,终于疲惫不堪,变得极其脆弱,再也难以承受自身重量。

    墙体一段接着一段,塌陷下来。

    三个月后,大街小巷,到处是荒芜的废墟和浮木死尸。

    大梁守军们在大梁城墙上,遥望那早已一片荒芜的梁囿,不禁发出一声哀叹。

    三个月前,那一声巨响,仍记忆犹新,看着汹涌的大河水朝大梁奔来,他们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

    就当坚持了三个月的魏国军民,以为一切即将过去的,魏军定能把虎狼般的秦国侵略者赶回去的时候,只听见一声巨响。

    大梁城崩了…

    王贲一声令下,十万秦军比黄河之水更加凶猛地涌入大梁,成了压倒大梁这匹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魏王假和他的军队没有抵挡住一天,就出城迎接王贲的到来。

    嬴政没有下诏,杀掉魏王假,也没有屠城,只是让魏王假搬离大梁,前往咸阳听候发落。嬴政多年的书没有白读,他充分吸取了赵国灭亡的教训,总结出一条至高无上的君王法则。

    英明的君王靠武力征服天下,更要靠宽广的心胸,恩威四海。

    往者已矣,生者当奋斗不息。

    嬴政在魏国旧地设砀郡,三晋之地从此再无诸侯。大梁人民也因此获得秦国“国籍”,从此以秦国公民的身份,开始了重建大梁这个世代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