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29 王翦出山 中

029 王翦出山 中

    看着灰头灰脸,五花大绑前来领罪的两个爱将,一样垂头丧气地嬴政,大概也不好意思痛下杀手,让人给李、蒙二人松了绑,然后做了一番自我检讨。

    罪不在尔等,罪在寡人。

    这句话让朝堂集体沉默,让李信,蒙恬和此次征战,打败而归的将领们由衷地感恩戴德。

    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此刻的嬴政终于恍然大悟,李信一段时间内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成不了超巨的,此刻的超巨只有一个,那就是王翦。

    只可惜,王翦已经被我撵回家了!怎么办呢?

    嬴政不愧是大丈夫,他很快就明白了能屈能伸的道理。

    退休在频阳(陕西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老家的王翦没想到,嬴政的专车(马车)很快就到了频阳。

    看到顶头上司居然亲自跑到频阳,王翦诚惶诚恐,一家老小,跪倒在地。

    看着王翦服服帖帖地跪在自己面前,嬴政心里很是满足,但没有继续托大,说了些违心而又诚意十足的话。

    “当初赶老人家回家,实非寡人本意,只是为了麻痹魏国,让王贲出其不意拿下魏国,立下不世之功,王老人家在水淹大梁中的功劳,寡人也是铭记于心的!”

    总之,这是苦肉计,是兵法上的计谋,只是委屈王翦老人家了,让王翦别往心里去!

    不往心里去!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既然一把手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我王翦还是可以释怀的,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才是不会说出口的心里话。

    嬴政然后又亲口承认,二十万和六十万的赌局,王翦你赢了。

    这样的好领导哪里找呀?

    于是乎,王翦一家高高兴兴谢恩,然后又兴高采烈地跟着嬴政回咸阳上班了。

    王翦还是那个价,六十万大军,一个卒都不能少,嬴政没有还价,郑重地将“征楚大元帅”的帅印交到了王翦手上。蒙恬的副帅也丢了,接替他的是他的老爹,一样是战功累累的蒙武(蒙驁之子,蒙恬、蒙毅之父)。

    相比李信和蒙恬的长驱直入,王翦和蒙武两位老人要稳扎稳打得多。

    时间还是要明确一下,此刻是公元前224年了,王翦和蒙武的大军已经开拔在路上。

    听说这次领兵的是王翦和蒙武,昌平君一下子就蒙了。

    他想不通已经被勒令退休的王翦,为什么还要出现在战场上,关键是他要消灭的对手恰好是已经叛国的自己,项燕或许还有投降的机会,而自己如果输了,却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昌平君只有和王翦,蒙武两个老同事,血战到底,一条出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我们再说说项燕,昌平君把项燕想错了,这是一条硬汉,他虽然策反昌平君叛国,而自己却不会叛国。

    项燕只有一个决心,要么灭了王翦和蒙武,要么被他们灭了。

    王翦和蒙武的六十万大军到了,如果双方都控制不住脾气,马上就可以开干。

    项燕和昌平君已经摩拳擦掌,拉开了随时奉陪的架势,作为地头蛇的项燕有些英雄气短,因为粮草不足,兵力也只有对手的一半,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地利,这决定了速战速决才有可能有出路。

    项燕和昌平君都能看出来的道理,王翦岂能不懂,既然你想速战速决,那好吧!我不奉陪!

    王翦表现实在令项燕失望,他一点也不像来打仗的,反而像是带着旅游团来楚国旅游,安营扎寨后就按兵不动,一点也不像一个侵略者应该有的举动。

    王翦和蒙武似乎每天就干两件事。

    一、体察民情(巡视防务),两人和士兵同吃同住,嘘寒问暖。

    二、锻炼身体(训练士兵),带领士兵搞投石运动(把石头当做铅球,看谁丢得远),各种长跑、短跑训练,还有各种跳远。

    王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好,睡好,守好大本营,不要让楚军再次偷袭,不然,死的可不是七名都尉那么简单,搞不好是六十万。

    两个多月过去了,项燕和昌平君的粮草已经捉襟见肘,越是这样他们就越看不惯王翦的做法。

    你是来打仗,还是来旅游,来开运动会?(当然运动会的事情项燕应该是不知道的,除非有相当高明的卧底)。

    两军交战,按捺不住衍生出来的只有这几种产品,挑战,叫战,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