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30 王翦出山 下

030 王翦出山 下

    高手过招,比的不仅是实力,还有素质。

    王翦的目的是拖垮楚国,等到楚国钱尽粮绝,自己瓦解,我再挥师西进,长驱直入。

    项燕同样有一颗大心脏,知道这样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既然王翦不攻,我就引你进攻。

    项燕把自己的部队分成若干个纵队,每个纵队轮流出来叫阵。只待秦军出城追击,再瞅准机会,佯装失败,请君入瓮。

    面对楚军的挑衅,王翦让部队听而不闻,坚壁自守,自己还是每日巡视,操练。

    王翦在等待一个时机。

    两个月又过去了,项燕的各种叫阵,在王翦面前,不过是自取其辱,劳民伤财。

    求战心切的项燕知道,不出动半数以上的兵力,是调不动六十万秦军胃口的。于是把大军一分为二,一半交给昌平君做伏兵,另一半自己亲自统领,前来诱战。

    项燕每日让探子打探秦军破绽,最终一无所获。

    种种现象表明,王翦只要按兵不动,就没有任何破绽。如果项燕再有奇袭城父的勇气,那必定是自寻死路。

    嬴政同志,等得实在不耐烦了,举国之兵已经交给了王翦,由于当时没有电报,也没有电话,不能每日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催一催,他只能等待。

    咸阳和蕲城(这座城池叫蘄,加一个似乎要顺口一点)之间的那些驿站,每天有无数匹马,就像现在的班车一般,前赴后继,在两座城市之间来来往往,为嬴政获取消息和传递政令。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嬴政和李斯等一干大臣正在巡视骊山陵墓的建设情况,建设进度有些不容乐观,因为王翦六十万大军的开支,骊山陵墓的工程款拨付,受到了一些影响。

    嬴政正在就关于工程和工程款的事情作指示和解释,一则关于王翦拥兵自重,拒不出兵的小报告不期而至。

    只要有人在前方南征北战,就一定有人在朝中无中生有,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这次也不例外。

    这条小报告不仅影响到了嬴政的判断,也严重影响到了嬴政的情绪,看着宏伟的骊山陵墓,这位后来一心只想长生不老的嬴政同志,心情坏到了极点。

    王翦很快就收到了一道小白脸赵高送来的王诏。

    “整军备战,速战速决,不得有误!”

    此刻的赵高已经不是以前的赵高,这个奴才也不是秦国的奴才,而是嬴政一个人的奴才。这位阴阳怪气的年轻人,虽然在王翦这位久经沙场将军面前,连一颗嫩韭菜都算不上,但它代表的是一把手嬴政。

    王翦感觉有点不对劲,搞不好要走廉颇或者李牧被离间的老路,或者步白起后尘,也未可知。

    一想到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廉颇和李牧,王翦就心有余悸。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呐!我能善终吗?

    嬴政不多久就收到了王翦的回复,意思大体如下:

    “时机未到,大王切莫着急。”

    过了几天,嬴政又收到了王翦送来的请示,要求给自己封爵。

    王翦申请给自己加官进爵的理由很充分,如果主帅都得不到封赏,基层的士兵更看不到希望,这样一来,动力也就没有了,对战斗力的影响不言而喻。

    这不是最后一次请示,过了几天又来了两次,一次要求给自己赏些土地,一次要求给部队派一些女人。

    见王翦不来“汇报”,反而,今天一个请示,明天一个请示,嬴政没有暴跳如雷,一切以大局为重,都准了!

    朝堂上关于王翦拥兵自重的流言蜚语没了,谁也不相信一个贪财好色之徒能拥兵自重,取而代之的是暗地里的嘲笑和挖苦。

    内容不堪入目,流言都变成什么了花花太岁、什么靠打仗发财、不求上进,反正还是骂声一片,嘲笑一片。

    嬴政也觉得王翦变了,变得不上进了,变得索求无度了。

    面对王翦的贪财好色,项燕再无离间之计,虽然朝堂上也有人提议换了王翦,另选主帅的建议,但都被嬴政一句话就唬住了。

    “那你去吧!”

    言官们闭嘴了,因为谁都知道六十万大军,不是任何人都能统领的,特别是那些奸佞宵小,敌人的弓箭不长眼,没有见到小人曲线绕开的道理。

    久经沙场士兵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份刀口上舔血的活儿,本来就不一定喜欢,朝廷还派一个小人来瞎指挥,那不是扯淡吗?

    主帅无能,被部下剁了的例子不是没有出现过,也不是再也不会出现。

    嬴政自然不能让这种悲剧发生在大秦身上,王翦的帅位依旧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