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43 焚书坑儒 下

043 焚书坑儒 下

    在李斯和赵高的不懈努力下,嬴政同志身败名裂于历史的焚书坑儒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那些几年前像苍蝇一样涌向咸阳的术士们,他们此刻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还一个个绞尽脑汁,想成为徐福和卢生、候生一样的人生赢家,骗他们的父母官嬴政一大笔后,再逃之夭夭。

    淳于越等迂腐清流以及以卢生、候生为荣的“江湖郎中”们,很快就收到了“奉天承运”的召唤。

    他们的罪名是“或为妖言,以乱黔首”,这倒不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只是有些牵强附会,因为主持这次妖言惑众的就是嬴政同志。

    嬴政很快就接见了他们,这次招待他们的是严刑拷问,问卢生和候生的下落。

    这些在嬴政面前谎话连篇的江湖朋友,这一次终于说出了实话。

    “不知道!”

    只可惜听惯了谎言的嬴政,已经不相信这三个字就是实话。嬴政让人在咸阳给他们挖了个坑,借他们给天下人一个颜色看看。

    历史上的每一次惨案都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一次充当那个出头鸟的公子扶苏。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看看扶苏的简历:

    姓名:扶苏

    性别:男

    民族:华夏族

    学历:专科(专升本未遂)

    专业:治国理政

    职业:太子(秦始皇长子)

    履历:

    ?———————公元前212年(太子,在咸阳挂职锻炼)

    公元前212年——公元前210年(太子兼长城建设有限公司监理,直接领导和被领导于蒙恬同志)

    历史评价: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

    为了实施和反对实施坑儒惨案,扶苏和嬴政这对父子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公开叫板。

    江山才打下来!想办法搞好团结才是硬道理啊!你这样干,就不怕天下大乱吗?我觉得不妥,你老人家还是在斟酌斟酌吧!(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扶苏同志对焚书坑儒的极力反对,在杀伐决断方面,毫不手软的嬴政面前,这个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儿子的话,实在没有多少分量。

    生瓜蛋子不分场合的结果不只是让领导难堪,还会断送自己的前途。嬴政实在想不通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和淳于越一样不开窍,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跟自己抬杠。

    扶苏的不识时务和嬴政的心事,很快被洞察秋毫的赵高看穿。他知道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弱点就是只听得进去阿谀奉承的话,而这恰恰是自己的强项。

    对于赵高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赵高清楚自己这只口蜜腹剑的笑面虎,在复苏面前充其量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胡亥永远入不了扶苏法眼。

    扶苏继位之日,便是自己的政治末日。

    深藏不露的赵高同志,决定为自己的将来赌一把。

    赵高断送扶苏的前途,只用了一句话:“大王,公子扶苏年轻气盛,让他去基层锻炼,锻炼吧!”

    嬴政对这位危险的赵高毫无防备,他不相信太监赵高也会玩弄自己,他第二天就让扶苏去蒙恬的长城建设有限公司挂职锻炼,任监理。

    父子皆如此,何况他人。

    扶苏刚走,嬴政就开始了坑儒行动,据各类史书不完全统计,这次被坑杀的儒生有460人。

    不过,

    对于第二次坑儒来说,这只是一点“毛毛雨”。

    这一次以儆效尤,并没有让我们华夏民族第一任皇帝,嬴政同志解气。他发誓,变成灰也要记住这次侮辱,于是他让人在自己的陵墓(骊山陵墓)旁边,挖了个更大的坑。

    嬴政第二次使用的绝招不是“奉天承运”,而是金庸老人家小说里讲道的慕容氏成名绝技,“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据唐朝颜师古注《汉书·儒林外传》的史书记载:

    “秦始皇在骊山温谷挖坑种瓜,以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观看。

    当众儒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趁机下令秘杀填土埋杀,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外人不得可知。

    一直到二百年后,唐朝张守节才在自己的《史记正义》上,将嬴政的这个“大手笔”载入了史书。”

    历史证明焚书坑儒不只是烧了一些书,杀了几个人。这次惨案历史的拐点,拐点就拐点在扶苏同志的悲剧,改写了后面两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