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44 赵高的阴谋 上

044 赵高的阴谋 上

    焚书坑儒后,赵高和嬴政表面上的关系,越来越和谐,思想上的分歧,却越来越大。

    他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

    嬴政一如既往,想长命百岁。赵高却在思考:“怎么人不知,鬼不觉地弄死嬴政”。

    刚毅勇武的扶苏被流放后西北,赵高就出宫了,他偷偷地为他的主子嬴政办差去了。

    这是一次没有旨意的差使,策划者就是赵高同志。

    这次活动的结果在公元前211年圆满结束,参与这次行动的执行者在活动结束前,全部被策划者赵高灭口。

    活动流程如下:

    1、找到那颗坠落到了齐、秦两国的交界地东郡的流星。

    2、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

    陨石落地还不可怕,但配上赵高设计的这七个字,就非同小可了。

    用迷信翻译成天机,就是上天的旨意。上天的旨意大体意思是:

    “嬴政将死,大秦帝将亡”。

    3、散发一条内容为“今年祖龙死”的广告,和那七个字相互呼应。让这则广而告之的“公益广告”,将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赵高的秘密礼物送到咸阳的时候,骄傲的嬴政同志正在调研阿房宫前殿的建设情况。

    阿房宫的施工进度,在嬴政看来,实在不容乐观,从公元前220年大咸阳规划到现在,十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累死的民工数以千计,阿房宫居然只建成一个前殿,并且还在施工当中。

    当这位认为即使三皇五帝在世,也会沦为自己臣子的嬴政同志,收到赵高同志送给他的“晴天霹雳”大礼时,激动得两脚发软,瘫痪在地。

    嬴政忽然想起被自己刺死的一个“术士”说过的话,术士的话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阿房宫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地”的身外之物。

    “大王立下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世不朽功绩,理所应当封神。你应该多多注意养生,巡游求仙,以求长生不老,造福万世。”

    嬴政对此大以为然,从公元前221年——210年,短短十年的时间,嬴政就搞了五次大型巡游活动。

    1、公元前220年,西巡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北地(今甘肃庆阳市西南)一带,登上鸡头山。并在渭水南面修建了极庙,标榜自己的天子尊位。

    2、公元前219年,东巡齐鲁,封禅泰山,积土成坛,祭祀上天,刻碑颂词,宣扬功德。返回时,南登琅琊台。

    3、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开始东巡,经过阳武博浪沙的时候,遇到盗贼(张良)袭击。秦始皇大怒,命令全国大肆搜捕十天,一无所获。

    4、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再次出巡。东临碣石(辽宁省绥中城西,山海关东)城门刻辞,派燕人卢生、侯公等人入海寻仙。然后巡视北方边境,从上郡回到咸阳。两人没有遇见仙人,却找到了一本写着:“亡秦者胡也”的图书献给始皇。

    秦始皇以为“胡”是指的北方胡人,于是派大将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向北攻胡人,夺取河南地带。

    总而言之,十年来,嬴政和他的团队,不是在准备巡游,就是在巡游的路上。

    嬴政的第五次巡视,原计划是去蒙恬处调研长城建设进展。

    这下急坏了赵高,因为嬴政北巡的意图是去慰问蒙恬和扶苏,顺便接扶苏,以准太子的名义回咸阳上班。

    赵高进谏:“北方长城正在修建,工人都是些对大秦不满的六国战犯,恐出现“博浪沙”一样的恐怖事件,对皇上不利。”

    嬴政觉得还是赵高体贴,想得周到,便放弃了北寻的念头。

    第五次巡视就要开始了,赵高却因调戏宫女,东窗事发,被蒙毅捉拿在案,准备问斩。

    太监调戏宫女,违反了太监的职业道德事小,给咸阳抹黑事大,蒙恬要依律问斩赵高。

    没有命根的赵高,眼看就要小命不保,这次救他的是他的“得意弟子”胡亥。

    胡亥说,这种作风问题,在所难免,赵高是个连作案工具都没有的半男不女,由于心理失衡,才发生这种生理需要的闹剧,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嬴政也不想失去这个得力的奴才,为了防止赵高“火烧”后宫,嬴政决定带着一起巡游。

    赵高马上就知恩图报,请求带上胡亥公子。

    嬴政一想干脆连李斯也带上,李斯也是一肚子花花肠子的非等闲之辈,不在眼前,不放心。

    做事稳当的右丞相冯去疾被留在咸阳主持工作。

    公元前210年11月,嬴政在一群禁军的开路下,又出发了。

    旅游团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团长:嬴政(大秦皇帝)

    副团长:李斯(大秦左丞相,名义上在冯去疾之下,但实际上更受嬴政信赖)

    副团长兼后勤部长:赵高(中车府令兼公章(玉玺等)管理员,负责发布命令,草拟诏书等)

    旅游办主任:胡亥(大秦公子,跟班学习)

    成员:一群全副武装的禁军、一群阴阳怪气的太监和一群叽叽喳喳的宫女。

    此次旅行线路如下:

    咸阳——云梦(遥祭舜帝)——顺江而下,观览籍柯——海渚——丹阳——钱塘江——浙江——会稽山(祭祀禹帝,遥望南海,立巨石歌功颂德)——吴地(返回)——江乘(渡长江)——沿海北上抵达琅琊——芝罘——沿海西行到平原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