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046 大泽乡暴动

046 大泽乡暴动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遗体,终于在骊山陵墓风光大葬。所有被临幸,又没有生过孩子的嫔妃,都穿金戴银成了陪葬品。

    为什么宫里的女人,拼了命也要怀上龙种?

    这就是原因,怀孕不仅可以鸡犬升天,还可以救命!

    嬴政驾崩了,他的长城工程和大咸阳计划却没有崩,胡亥同志以继承为己任,在残暴和奢侈方面的才能,比老爹秦始皇嬴政更出类拔萃。

    胡亥认为,武力镇压可以搞定一切,再重的赋税和奴役,老百姓都只能逆来顺受。

    大秦帝国的经济分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赵高和胡亥的领导下,秦王朝一边加大剥削力度,一边又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来源于大秦人民的财政税收,挥霍在大咸阳计划和长城建设上。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用途,完全被颠覆。

    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大秦帝国当时财务分配,应该是这种比例。

    长城工程建设占30%;

    大咸阳规划(包括阿房宫建设)占20%;

    军费20%;

    皇室、三公九卿、各地衙门的日常开销占30%;

    用于民生的钱在哪里?

    国库压根就没有这个计划!

    以胡亥同志为首的王公贵族和地方大员,用实际行动,告诉上千万大秦子民。

    你们都起来造反吧!

    你们唯有造反,才有活路!

    最先响应这个号召的地方,在大泽乡。

    这一年是公元前209年。

    一个九百人的民兵(民夫)队伍,在两个军官的押送下,从阳城(河南登封东南)开拔,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防守。

    一场连天大雨和误期者死的秦律,将这伙还在大泽乡的队伍逼上了“梁山”。

    “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把事情闹大点!”

    第一个跳出来说这句话的,是民兵连的连长(屯长)陈胜,这是一位长工(雇工)出身的同志,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另一个屯长吴广同志的附和。

    两人不谋而合,先是自编自演了一出“装神弄鬼”地把戏(在鱼肚子里放了“陈胜王”三个字),又借酒疯,手起刀落就地解决了两个军官。

    陈胜第二天的动员讲话,没有后来**佬希特勒的宏篇大论那么啰嗦,他只有一句名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这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九百个弟兄撸起袖子,就要开干!

    成千上万的农民朋友,一听有人带头造反,纷纷揭竿而起,杀官吏,占城池。

    “锄头帮”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打得大秦锐士望风而逃。

    没有多久,“锄头帮”的暴动,就席卷了半个大秦,节节胜利,让陈胜目不暇接,到处派人接管地方起义。

    这里要说明一点,不是陈胜厉害,而是大秦人民造反之心太急切了,根本不需要什么造反动员,可见秦朝统治者,已经严重触碰了农民阶级做良民的底线。

    造反得到了六国遗孤的极力响应,以赵、齐、燕、魏为首的六国势力,接二连三打起了“打败秦王朝,光复大…”的旗号,自立为王。

    比起陈胜和吴广,列国遗孤们遍地开花的造反,不过是心怀鬼胎,凑凑热闹而已。而陈胜手下一个叫周文的猛将,很快就杀到了函谷关以西,直逼咸阳。

    这里,得重提一下函谷关,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苏秦之所以伟大,皆因为能合纵六国,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

    秦国每每出师不利,定要最快时间退守函谷。

    函谷在,咸阳在,函谷丢,大秦危。

    周文直逼函谷的行动,其实根本不足与颠覆胡亥政权。

    一切都只是铺垫!

    这次起义最大的意义,在于反秦份子刘邦和项羽的觉醒,大泽乡运动为他俩指明了方向,并下定决心造反!

    相对于刘邦和项羽约等于高中生的见识(注意是见识,不是学识),陈胜、吴广在他俩面前,充其量不过是小学毕业生而已。

    一直想造反,又下不了决心的刘邦和项羽,在听说陈胜和吴广的英雄事迹后,都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项羽:“小学生都敢说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凭什么不能?”

    四十七岁的刘邦,不禁再次感慨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在骊山服役时,得以见到比自己大三岁的秦始皇威严时,第一次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造反队伍里,连角色队员都称不上的刘邦和项羽,意识到时势造英雄的时刻即将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