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128 春风得意张释之

128 春风得意张释之

    公元前177年,应该是26岁的汉文帝刘恒,上台以来,最头疼的一年。

    26岁,什么概念?

    现如今这个年纪,大学如果读书顺利的话,大学才毕业。

    在许多大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当好一个员工的年纪,刘恒就要统筹一个国家的事情,实在是太为难他了!

    年纪轻,这都不是事!关键是下面。

    这一年,先是文帝准备提拔贾谊,贾谊就遭到了群臣排挤,打压!

    这一年,太尉灌婴病重,卧床不起,第二年就去见了先帝(汉高祖刘邦);

    这一年,淮南王刘长,用金椎袭击了审食其的头,让其当场毙命;

    这一年,被刘恒打压的济北王刘兴居(刘肥第三子,刘襄,刘章之地),趁匈奴犯境,出兵造反。

    最后的结果是:

    文帝不得不疏远,委屈贾谊,让他远走长沙;

    贾谊的老师张苍,代理灌婴的丞相之职;

    刘长自首,说是他母亲和张敖案,毫无关系,审食其不到不帮忙,反而帮着吕雉大妈,祸害了她,他是为母亲报仇,文帝最终考虑手足之谊,赦免了刘长。

    关于济北王造反,文帝刘恒同志,派出的是,他和刘兴居还不出世,就跟着他老爸刘邦,在项羽面前吃了无数次败仗的,棘蒲侯柴武同志。最终,常败将军柴武,秒杀了刘兴居,让其自杀谢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接下来的故事,属于前丞相周勃的主角。

    一年后,汉文帝收到了举报。

    “周勃身披盔甲,蓄意谋反!”

    于是,周勃进了监狱。

    接二连三的事情,仿佛让大汉人才库,进入了青黄不接的时代。

    通过各种记载,不难发现,汉文帝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成就了佳话连篇的“文景之治”,离不开三个鬼才的辅佐。

    第一个鬼才不是贾谊,而是袁盎,这是一个吕禄家臣出身的家伙,提醒汉文帝收拾周勃的其实不是贾谊,就是吕禄家臣出身的袁盎,贾谊只是提出列候必须去封地的政策,不过最后周勃把这笔账,算在了贾谊头上。

    第二个鬼才,才是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

    袁盎和贾谊,既有高度的相似,又有本质的区别,下面是袁盎简历:

    姓名:袁盎

    别名:爱盎(汉书)

    字:丝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楚国

    生卒年:(公元前200年—前150年)

    历史评价:个性刚直,有才干,胆识过人与见解不凡。

    第三人,有点玄乎,这是一个连生卒年都不详的家伙。

    此人名叫张释之,《资治通鉴》记载,袁盎就是他的伯乐。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

    这句话,直白地翻译过来,就是干了十年骑郎(官名),都得不到提拔的张释之,正准备卷着被窝有人的时候,袁盎向汉文帝刘恒同志,推荐了他。

    那天,张释之跟着刘恒、袁盎等一大干同志,逛了刘恒的私人动物园。

    刘恒这天不是闲着无事,他是想教教手下这帮同志,如何“为刘家服务”。

    于是,刘恒同志当场就给动物园的园长(上林尉),提了几个关于动物园的动物数量、种类、生活习性的问题。

    结果是本来就木讷的园长,不但一句答不上来,反而急得小腿弹三弦。

    面对同样的问题,负责管老虎馆的馆长(虎圈啬夫)却对答如流,面面俱到。

    刘恒同志头脑一发热,说道:“公务员(官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于是,刘恒准备撤了动物园园长,让张释之任命虎馆馆长去当动物园园长。

    张释之一听,觉得不妥,于是走走停停,走到刘恒同志面前,也给刘恒同志提了几个问题。

    张释之:“陛下,您认为周勃丞相怎么样?”

    刘恒:“经验丰富,老成持重!”

    张释之:“东阳侯张相如大人呢?”

    刘恒:“才学斐然,经验丰富!”

    张释之:“陛下,周勃周丞相和东阳侯,尚且有话说不出口,更何况只是一个很少的见陛下的园长呢?这位馆长不能提拔,提拔了他,那么今后人们只会效仿能言善辩,不干实事了!”

    刘恒:“是吗?何以见得?”

    张释之:“秦国之所以二世而亡,其原因就是重用能言善辩的刀笔之吏。以至于皇帝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让国家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刘恒一听,言之有理,返宫的路,让张释之陪乘,一路讨论关于秦朝之弊端,谈得不亦说乎。

    令张释之想不到的是,车到宫邸,他就连升两级,做了公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