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129 汉文帝的思政课 上

129 汉文帝的思政课 上

    张释之的第二次提拔,是建立在太子和梁怀王(文帝的小儿子)的不懂规矩上。

    那日上朝,太子刘启和梁怀王刘揖,路过司马门(只有皇帝才能走,或者皇帝允许,才能走得正门,除皇帝外,过此门旁,亦必须下马),兄弟俩以为,自己的亲爹就是皇帝,于是懒得下马,懒得致敬。

    张释之一看,决定给两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子,上一课。

    他先是破天荒的,命令卫兵,禁止二位皇子入殿开会。接着又在大会上(早朝),大动干戈,弹劾太子和梁王。

    “经公门不下车,是为不敬!”

    皇帝刘恒一听,感觉有点不对劲,于是当着满朝文武,进行检讨,向太后检讨。

    “一切都是寡人,教子无方!”

    不曾想,皇帝的检讨,竟然没有得到张释之的允许,太子和梁怀王,依然不得入朝开会。

    直到惊动了太后(薄姬),太后下诏书,赦免两位小孙子,张释之才罢休。

    张释之的率性而为,不仅没有被汉文帝刘恒穿小鞋,反而以惊人的胆识,得到了汉文帝的提拔。

    升为中大夫,不久,又做了中郎将。

    这事一度成为美谈,但传到长沙太傅贾谊耳朵里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贾谊十分想不通。

    贾谊想不通张释之,几句话,一日之内连升两级,一年之内,四次提拔。自己那么好的建议(发展农业和赶列候去封地),建议被采纳了,官却丢了,来到天高皇帝远的长沙当太傅,此后天下最没有实力的诸侯。

    再后来,汉文帝成立了调查组,对周勃进行立案审查的通告,也到了长沙。贾谊认为,此时应该抓住机会,效仿张释之,给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汉文帝,好好上一课。

    贾谊给汉文帝刘恒同志上课的教材,是一篇叫做《阶级》的文章。

    “人主之尊,辟无异堂陛。陛九级者,堂高大几六尺矣。若堂无陛级者,堂高殆不过尺矣,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此其辟也,故堂之上,廉远地则堂高,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施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贾谊洋洋洒洒,给刘恒同学写了一千多字,教育刘恒要以理服人,以礼对待大臣。

    贾谊的《阶级》没有白写,这封信让刘恒同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不仅从贾谊的字里行间,认识了贾谊的文采,更是从贾谊的一大堆道理中,找到了他老爸刘邦同志的不足之处。

    刘恒想:“倘若老爸刘邦多宽容一点,不弄死韩信、彭越等一大帮人才,想想办法,感化他们,吕雉大妈也不至于后来一手遮天,一家独大,差点投了老刘家的江山。”

    为了保险起见,刘恒让自己的舅舅薄昭亲自主持周勃的审判工作,并再三交代薄昭,一定要按事实定罪,不搞莫须有。

    于是,周勃有了过帝舅薄昭,向文帝解释,自己是心虚才束甲,决无谋反之心。

    周勃最终没有获得莫须有的罪名。实属万幸,因为他不仅遇到贾谊这种刚直不阿的好同事,更是遇到的汉文帝这位历史上最具宽容的封建帝国一把手。

    张释之和贾谊似乎给刘恒上课,搞成了习惯,一有机会,就拿出老师的姿态,搞一下“纠正注意”的教学。

    张释之给刘恒上的,最经典的是他担任********(廷尉)后的这两课。

    第一课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课的情景导入是汉文帝骑马过渭桥,一男子突然冒冒失失,从桥上跑过,惊动了刘恒同志的坐骑,差点让他从马上摔下。

    这家伙是睁不开眼,惊动了皇帝畜牲,还想肇事逃逸,结果被刘恒派人抓了,送给廷尉治罪。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身居********的张释之来跟刘恒同志汇报案情了。

    张释之:“陛下,渭桥边交通肇事的那个家伙,我处理了,按照交通法,对其进行了罚款!(由于走路不需要驾照,所以没有吊销驾照!)”

    汉文帝:“什么?你有没有搞错?如果我的马脾气暴躁,是会摔伤我的!怎么罚点款就了事?”

    张释之:“陛下,微臣没有搞错,按照现在的交通法,确实只能罚款!法律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如果我这次判罚过重,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

    刘恒思索片刻,终于明白了张释之的言下之意(总不能因为你是皇帝,就给人家判死刑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汉文帝:“你们法院的判决是对的!是寡人疏忽了!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第二课是《一切宣判,皆要有法可依!》,情境导入如下,一盗墓贼,偷汉高祖刘邦墓前(宗庙)的玉环,被抓。

    盗墓贼很快就被送到了张释之负责的最高法院,汉文帝的知识很明显,诛三族。

    张释之来汇报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大汉帝国的最高法院,就是刘恒家的。

    “陛下,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偷盗宗庙服御器物,应该推到大街,公开斩首!”

    汉文帝一听,怒道:“此人大逆不道,竟敢盗先帝器物!我将他交给廷尉审判,是要你灭他全族;而你却依法判他死罪。你不知道这是违背我供奉宗庙的本意吗?”

    接下来的情景,不是张释之唯唯诺诺,赶紧去办!而是摘下脑子(免冠顿首),据理力争道:这样判,已经是依法重办了!更何况,同样的罪名,还应该根据情节的轻重,有所对待。那万一有人偷了你老爹坟头的一捧土,你又该怎么判呢?也是诛全族吗?(言下之意总不至于一个玉环,就杀无辜的几百人吧!)

    汉文帝一听,觉得还是张老师说得有道理,便下了一道诏书,一切判罚,皆以法律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