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135 七国之乱 二

135 七国之乱 二

    刘濞父子的事,汉文帝认了!

    试问?

    现在的汉景帝同志,当年的刘启同学,还能忍吗?

    不能!

    当然,不能的!

    因为能忍的皇帝,只有一个!

    那就是汉文帝,其他的还能忍的!都不是皇帝,他们真正的名字,叫做傀儡(比如我们最后的爱新觉罗溥仪同学!)。

    楚王刘戊(刘交的孙子),之所以被钦点为示范区,也是有原因的。

    刘戊同志的事情,有点特别。

    太皇薄太后驾崩的时候,回长安奔丧的他,按捺不住,在作风上出了问题。

    那时候,作风问题是不犯法,可是要看在哪里?

    比如,皇帝的后宫就要注意了,如果露馅了,一个宫女也能要了命。

    关于楚王刘戊同志的作风问题,晁错同志的建议如下:

    “杀了刘戊,以此为突破口,下诏削藩!”

    汉景帝没有没收刘戊的人头,而是通令全国,没收了他的封地。

    诸侯出问题的,不只有吴王和楚王,还有胶西王刘卬。

    这位同志犯的错误是买官卖官,被收回了六个县的封地。

    没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的诸侯们,越来越像话。

    刘启同志左思右想,决心采取晁错的建议,解决他们的问题。

    为了慎重起见,刘启主持了一次,以“大汉帝国削藩推进大会”,为议题的大会。

    会议时间:公元前154年X月X日

    会议地点:长安未央宫

    会议内容:大汉帝国削藩推进大会

    会议主持:晁错

    参会人员:公卿、列候、宗室代表

    会议纪要:(略)主要是没有找到这方面的

    资料。

    会议过程:

    首先,刘启同志做动员讲话,动员大家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

    其次,晁错同志对《削藩策》,主要是削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了全面地阐述。

    接下来,大臣们默默不语(原因有二,1收了诸侯们的好处费;2、口才和政策水平,都没有晁错好,反驳也是多此一举!)

    最后,窦婴同志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牵强附会,被晁错同志,一顿批斗。(两人从此势如水火)

    注:袁盎请假。

    袁盎之所以请假,不是生病,是抽风,因为和晁错有死私人矛盾,已经到了你去,我就不去的地步(晁错主持的会议,他当然不会来)。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袁盎收的好处费更多。(资治通鉴有记载)

    接下来的事情是御史大夫晁错,派人审查了袁盎,最后人赃俱获,被宽容汉景帝开除公职(撤职)。

    一切就绪!

    不多久,关于削藩的第一个通知(诏书)——大汉帝国关于《收归吴国会稽郡和豫章郡通知》,到了全国各地。

    各位诸侯:

    迫于改革的需要,经过大汉帝国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现收回吴国的会稽郡和豫章郡,另外,其他诸侯国也要按规定收回一部分城池,具体事宜,以通知为准,请大家做好准备。

    另外,请吴国带上你们的公章(诸侯王印),来长安办理相关事宜,限期一个月内完成!

    其余诸侯王,尽快做好准备!不得有误!

    大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

    通知一下发,贾谊同志生前担心的事情(诸侯叛乱),终于还是发生了。

    在这一次叛乱中,充当带头大哥的,不是别人,正是刘启同志的大叔(堂叔)吴王刘濞同志。

    “妈的!他那些儿子刚刚封王,现在就来抢我们地盘!反了算了!”

    刘濞同志没有单打独斗,他先是派人策反因为买官卖官,被没收了六个县的胶西王刘卬同志。

    关于这个问题,刘卬同志没有意见!

    “反就反!”

    他们俩的协议是,“事成之后,吴国和胶西国平分天下!”

    接下来的情景是,朝廷大员们忙里忙外,有的忙着开会,研究如何削藩,有的忙着给诸侯们通风报信。

    刘濞也不闲着,他和刘卬达成协议后,就开始东奔西跑,搞起了邀人助拳,拉诸侯下水的事。

    只要不是刘启的儿子,诸侯们都会收到刘濞同志的邀请函。就连刘启的亲二弟,刘武也不例外。

    刘濞的人品,注定没有金庸《天龙八部》薛神医在聚贤庄的号召力,让群雄云集。

    不过,还是来了志同道不合的五大高手,加上他和刘卬,组成了一个复杂版的七侠五义。

    下面,我们郑重地认识一下他们。

    吴王——刘濞(刘仲(刘邦二哥)之子);

    赵王——刘遂(刘邦之孙,刘友之子);

    济南王——刘辟光(刘邦之孙,刘肥第九子);

    胶西王——刘卬(刘邦之孙,刘肥第十一子);

    淄川王——刘贤(刘邦之孙,刘肥第十二子);

    胶东王——刘雄渠(刘邦之孙,刘肥第十三子);

    楚王——刘戊(刘交之孙)。

    刘濞看了看六个侄儿子,五个是三叔(刘邦)的孙子,四个是刘肥的儿子,感觉把握还是不大,于是又让人给匈奴、东越和闽越,也送了邀请函。

    很不好意思,刘濞同志的影响力,毕竟不是刘邦同志,就连刘肥的儿子都没凑够,塞外的高手,当然是请不来的。

    匈奴大军没有请来,顾问还是来了的!

    一切就绪,刘濞又让人出了一个告示,“征兵启事”。

    1、我刘濞今年62,我小儿今年14;

    2、吴国境内,14——62的男子,必须全部参军。

    七侠五义造反的口号,不是“汉景帝,你给我退位!不退!我们就从函谷关杀进长安了!”

    他们给造反设计了一个听上去非常具有正义感的名字“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因为朝中出了奸臣,所以我们要来帮帮刘启)。

    公元前154年10月。

    号称30万的七国叛军,兵分三路,开始了“刘邦子孙,打刘邦子孙”的窝里斗。

    第一路:刘濞置粮草于淮南东阳(浙江金华),从广陵(扬州)起兵——渡过黄河——与楚王刘戊,在楚国会师——一路西进;

    第二路: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等亲兄弟四人(都是刘肥之子)的叛军,则杀向齐国临淄,镇守这里的是他们的八哥——齐孝王刘将闾,刘肥第八子)。

    面对气势汹汹杀来的四个弟弟,齐孝王刘将闾采取的策略是一边向刘启求救,一边准备和四个弟弟同流合污。

    第三路:赵王刘遂(刘友之子),则利用他的交际能力,约到了塞外高手,匈奴前来助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