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6章 灭虢之战-晋国

第6章 灭虢之战-晋国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

    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可是,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结有同盟。

    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乃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终于,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即用厚礼重宝贿赂收买虞公,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假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图后举。

    晋献公听了荀息这一献计后,认为计谋很好,但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珍宝,二是忌惮虞国那位贤臣宫之奇会揭穿晋国的用心。

    针对晋献公的犹豫,荀息一一予以妥善的解释,指出送珍宝给虞国,等于是将它暂时存放在那里,迟早还将收回;至于宫之奇,虽有些能耐,但他的意见虞公不一定会采纳,未足为惧。

    一番话打消了献公的最后顾虑,他决定依照荀息的计谋展开行动。

    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即晋见虞公,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

    虞公既贪利收下了良马、美玉,又不敢轻易开罪于晋国,于是便应允晋国军队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

    宫之奇认为此事大为不妥,在一旁加以谏阻,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着晋人的圈套里钻去。

    公元前658年(周惠王十九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

    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时隔3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更透彻地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指出“虢国如果灭亡,虞国必然跟着完蛋“。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力图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

    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

    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祸计,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声势远较前一次为大,可见其志在必得。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加以团团围困。

    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丑仓皇逃奔京师(今洛阳)。

    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即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

    -----------------

    然而,灭虢之战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虞公的背叛和轻信,使得虞国成为了晋国的牺牲品。这反映出在当时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这场战争也提醒了其他诸侯国,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成为其他国家的猎物。

    在灭虢之战后,晋国的势力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霸主之一。

    晋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其他诸侯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国家开始寻求与晋国结盟,以寻求其庇护和支持;而另一些国家则开始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以应对晋国的威胁。

    在灭虢之战后的数十年间,晋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巧妙的政治手腕,逐渐在中原地区确立了其霸主的地位。它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既有联盟也有对抗,而这一切都围绕着晋国的利益展开。

    晋国的霸业并没有止步于灭虢之战。随着其势力的不断扩张,晋国开始与其他强大的诸侯国如齐、楚等展开角逐。这些国家同样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智囊团,因此,晋国在扩张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难。

    然而,晋国的智囊团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出色的策略。他们通过外交手段、联盟策略以及巧妙的军事行动,不断地在与其他诸侯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些智囊团成员如荀息、赵衰等人,为晋国的霸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晋国的霸业达到巅峰之时,中原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小国和弱国被吞并或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之下,形成了一个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体系。这种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但也加剧了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的霸业逐渐走向衰落。内部政治腐败、权力斗争以及外部势力的崛起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晋国的衰落。最终,在战国时期的纷争中,晋国被分裂为多个小国,其霸业也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