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22章 秦灭六国(三)-长平之战

第22章 秦灭六国(三)-长平之战

    公元前270年,秦国跨过韩国向赵国发起进攻,被赵国大将赵奢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击败。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且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泌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的本土联系完全截断。

    韩恒惠王十分害怕,派出阳城君到秦国去谢罪,说韩国愿意进献出上党的土地来换取秦国停止攻打韩国。

    但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并不愿意向秦国投降,于是就伙同上党郡的百姓一起打算利用赵国的力量去抵挡秦国的侵略,决定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进献给赵国。

    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召来平阳郡赵豹商议这个事情,赵豹说到:不可接受上党郡,冯亭不想将上党交给秦国,而选择交给赵国,明显是想嫁祸给赵国,利用赵国来抵抗秦国,他好坐收渔翁之利,总之如果接受上党郡,必定弊大于利。

    赵孝成王又把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喊来商量,但是此二人却人文赵孝成王应该接受冯亭的上党郡,他们说:就算我们派出百万大军去攻打一座城,估计很长时间都难以攻下,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不用派兵就能得到十七座城池,这难道还不够好吗?我们可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赵孝成王想了想,更着重于眼前的利益,采取了赵胜、赵禹的建议。但是如果接受了上党郡,那么必定要派遣军队去驻守,可是派谁去呢?于是便问到:我们接受了上党郡的土地,那么秦国必定会派遣武安君白起来进攻,那么我们这边谁能与白起一战呢?

    赵胜回答说:要说与白起打一仗,估计赵国很难找出这样的一个人,但是要是只是驻守城池,那么我认为廉颇比较合适,廉颇勇猛善战、且爱兵如子,虽然在野外交战进攻上不如白起,但是如果是驻守城池,那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策,册封冯亭为华阳郡,派赵胜去上党郡接收土地,同时派遣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用以防备秦军进攻。

    公元前261年,秦昭王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用以威慑韩国。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又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占了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窜至赵国境内。秦军被阻拦在长平。

    -----------------(廉颇败退)

    同年四月,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军发起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出城迎战,廉颇率领军队向秦军展开进攻。最终赵国的军队击伤了秦军的斥候队伍,但秦军的斥候也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

    同年六月,秦将王龁再次率军进攻赵军,终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国大将廉颇,连斩四名赵军都尉,占领二樟城和光狼城二个重要据点。

    同年七月,赵国的军队在外围筑起城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出去迎战。秦国只能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再次斩杀两名赵军都尉。

    赵军的几次连败,赵将廉颇只能率领军队退到丹河东岸,修筑防御工事,自此不再出去迎战。

    -----------------(赵国议和)

    而赵孝成王得知此消息,一方面对于廉颇面对秦军畏手畏脚的做法很是不满意,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另一方面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人商议,想亲自率军与秦军进行决战。楼昌认为就算国君亲自率兵征战也无济于事,还不如派地位比较高的使臣去秦国商量停战的事情。

    而虞卿却认为如果秦国抱着必攻打赵国的决心来的,那么议和这个事情估计很难成功,还不如派出使者带一些奇珍异宝去楚国、魏国活动活动,让秦国误以为各国准备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这样才有可能和秦国议和。

    赵孝成王决定采用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前驱秦国商量停战的事情。

    虞卿再次上去劝谏说到:郑朱进入秦国,必定会被秦王和范雎隆重的接待,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楚国、魏国就会以为赵国和秦国已经议和了,就不会再出兵救援赵国了。而秦国知道了其他诸侯国不会救赵的时候,议和的事情就不可能成功了,而议和如果不成功,那么赵国必然败退。

    奈何赵孝成王最终也没有采用虞卿的建议,郑朱到了秦国后,也确实如同虞卿所说,被秦王和范雎隆重接待,并且有意向各国宣传,赵国、秦国已经和解,用以瓦解“合纵联盟”。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两军换帅)

    为了能够尽快在进攻赵国方面获取巨大优势,缩短战争时间,避免“合纵联盟”再次成立,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内部散播谣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但是秦国最害怕的就是大将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本就恼怒于廉颇屡战屡败、又怯弱不战,早就萌生换将的想法,听到此等言论,便信以为真。于是立刻将赵括召来,问到你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来的是白起,我还得动动脑子思考一下怎么对付他,但是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那一层次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很容易。

    于是赵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坚决派赵括去接替廉颇成为主将攻打秦军。

    公元前260年七月,赵括率领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改变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秦昭王得知赵王果真派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了能一战决胜负,就暗地里调派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官副将。

    白起看着赵军主动进攻,就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逃,一直退回到秦军的营垒。

    而赵括见秦军败逃,认为秦军也就如此不堪一击,就命令赵军乘胜追击,直到遇见秦军的营垒,却怎么也无法攻破。

    白起见赵军已经深入,于是就派出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从赵军部对的后方进行突袭,截断赵军的后路。又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截断赵军和营垒之间的关键地方,将赵军主力分为两部分,同时还切断了赵军的后勤补给。

    白起又派出精兵多次向赵军发动骚扰性攻击,赵军几次战斗都没有占到便宜,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只能无奈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构筑防御工事,转攻为守。

    同年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46天,大量的赵军士兵不是饿死,就是突围不成而死亡,于是士兵们在恐慌的情绪下还是相互残杀,或释放恐惧和压抑,或饿的实在受不了只能吃人肉。

    赵括见此,只能将剩余的赵军组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却仍不能突围。

    于是最终赵括决定亲率军队进行突围,仍不得,最终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军此时只剩一盘散沙,于是剩下的士兵向白起投降,但是白起却说: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如果接受投降,恐怕再生事端,不如全部杀掉。

    于是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的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放回赵国。

    经此一战,赵国被秦国斩杀士兵45万余人,赵国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