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和历史缺个约会 » 第23章 秦灭六国(四)

第23章 秦灭六国(四)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铲除权项吕不韦、平定嫪毐叛乱后开始亲政。在李斯的帮助下,秦王制定了灭亡六国、一同天下的战略计划。

    一是通过六国正在混战争夺地盘的时候,通过“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找到那些爱财的大臣并且贿赂他,让他们的内部混乱)”的策略,从内部根源上分化瓦解六国,进而“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二是继承了当时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政策,确定了先打弱的,再攻强的,结交远的,攻打近的的具体战略步骤。

    -----------------(并韩灭赵)

    公元前251年,觉得自己比较厉害的燕王喜上位执政,趁着赵国刚经历长平之战大败,元气大伤、国力尚未恢复的时候,想要侵占赵国的土地,主动想赵国发起战争。

    然而,燕国位于东北部,地处偏僻,优秀将领和能战之兵都很少,即使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遭受重创,燕国依然打不赢赵国,屡战屡败。

    公元前236年,燕国和赵国的再次开战,秦国以支援燕国为借口,对对赵国进行宣战,兵分两路攻入赵国。

    其中一路由王翦率领,向北方行军攻占阏与、撩阳等地,占领太行山脉,直接冲向赵国都城邯郸。

    另一路由桓齮、杨端和率领,向南行军攻占邺城、安阳等地,占领整个漳河南岸地区,与赵国都城邯郸隔河相望。

    此时的赵国都城北有王翦率领的秦军,南有桓齮率领的秦军,深陷南北合围,在这亡国危机之下,赵国全国军民上下一心,坚守邯郸城,秦军也无可奈何,久攻不下。

    公元前234年,秦王整合南北两路大军,共30玩兵马一起交给桓齮指挥,要求桓齮一举攻下赵国都城邯郸,灭掉赵国。

    桓齮放弃了正面渡河,改从漳河下游渡河,然后在绕道迂回到赵军的后方,攻占了邯郸东南的平阳、武城两地击败了在漳河沿岸驻守的赵军,击杀赵将扈辄,击杀赵军士兵十多万人。

    公元前233年,桓齮挥师北上,进入太行山,出山后攻占赤丽、宜安两座城池,然后准备与渡过漳河的秦军南北合围,攻克邯郸。

    赵王在得知秦军动向后,急忙调遣在北方低于匈奴的名将李牧率军回援,抵抗秦军。李牧南下后,在宜安、肥下两地击败桓齮,大败秦军,秦军全军覆没,桓齮畏罪潜逃至燕国。

    赵军在李牧的带领下再次击退了进犯邺城和狼孟、番吾的秦军。

    这几次大战后,秦军损失十万兵马,不得已暂时放弃攻打赵国。转而将目标看向弱小的韩国。

    韩国经过秦军的数次打击,最终在公元前233年向秦国俯首称臣。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出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首都新郑,俘虏了韩王安,占领韩国全境,韩国彻底宣告灭亡。

    正此时,赵国境内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即面临大战,又因旱灾导致粮草不多,一时间赵军人心浮动。而此时秦军,经过三年的修整,再次向赵国发起进攻。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上地的兵马,羌瘣率领羌兵从井陉出发,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兵马一起围攻邯郸。

    赵王派李牧和司马尚率领军队抵御秦军的进攻。李牧采取筑垒固守的方针,导致秦军屡攻不胜,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因秦军多次都是败在李牧手中,于是王翦用重金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造谣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

    而赵王听信郭开的谗言,命令赵葱和颜聚代理李牧、司马尚去抵御秦军,并且还赐死了李牧。

    公元前228年三月,王翦在得知李牧被赵王杀害后,发起总攻,一举击溃赵军,斩杀赵葱,占领东垣。

    同年十月,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名存实亡。

    -----------------(南下灭魏楚)

    秦国在攻克邯郸,赵国公子嘉北逃后,继续挥师北上,兵临易水。

    燕国君民一片惶恐,燕国太子丹决定假装投降,然后派遣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和秦国的叛将樊於期的人头进入秦工,面见秦王,趁机刺杀嬴政。

    然后,荆轲刺秦王最终以失败告终,秦王恼羞成怒,命令王翦和辛胜率领大军攻打燕国。

    秦军在易水被燕国和赵代组成的联军阻拦,王翦亲率主力从上游渡过易水河,包围了实力较弱的燕军,燕军大败,残部溃逃到蓟城,赵军也独木难支,退回代地。

    公元前226年,王翦率兵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秦将李信乘胜追击,在衍水地区再次击败太子丹,消灭了燕国的有生力量,但也并未赶紧杀绝,而是转向,挥兵南下,将矛头直指魏国和楚国。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领大军围攻魏国首都大梁。而大梁作为魏国首都,城高池深,秦军一时难以攻克。

    强攻不下,王贲坚壁清野,攻占了大梁附近全部城池,使大梁成为一座孤城,然后引来黄河、鸿沟的河水灌入城池之中。最终魏王假向秦军投降,魏国彻底灭亡。

    同年,魏国灭亡后,秦王派李信、蒙武率领20万大军,兵分两路攻打楚国。

    李信率领一路秦军攻取了平舆、郢陈(今河南淮阳)两地。蒙武率领一路秦军共去了寝城(今河南信阳固始县)。最后两军在城父(今河南亳州)会师。

    而楚军大将项燕趁着李信孤军深入之际,率领楚军主力尾随其后,在秦军疲惫之时,杀向秦军,秦军败逃,楚军连追三日,俩啥七名秦军都尉,秦军主力尽皆败亡。

    公元前224年,秦王派遣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再次攻向楚国。王翦不像李信那么急功近利,而是慢慢攻打了郢陈、上菜、平舆等地后就构建防御工事,坚壁不出。

    楚将项燕率领楚军主力驻守在淮河沿岸,静观其变,但是楚王负刍却怪罪项燕害怕与秦国一战,要求项燕主动向秦国发起进攻,把他们赶出楚国国土。

    得到楚王的军令,项燕只好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奈何秦军却不接战,只是固守,项燕只好撤退。

    而王翦趁着项燕撤退的时间,倾巢而出,两军大战,楚军败逃,在蕲南击杀项燕。

    公元前223年,王翦攻占楚国首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宣告灭亡。

    -----------------(一战灭齐)

    公元前284年,燕王派遣燕国名将乐毅受令向南行军,攻破齐国。然而曾经的霸主齐国在仅剩两座城池的情况下坚守了15年,最终采用反间计别走了乐毅,成功复国。

    然而经此一战,齐国元气大伤,再也不复当年齐桓公时代的盛况。在秦国向东攻打韩、魏、赵三国、向被讨伐燕国、赵代王的时候,齐国选择袖手旁观,想要迎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政策来讨好秦国,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222年,王贲率领秦军北上,将之前苟延残喘的燕国和赵代国灭亡。随即将矛头指向齐国,这时候齐国才发现自己大难临头,慌忙集结兵力准备应对前来讨伐的秦国。

    公元前221年,齐国拒绝可秦国使者访问,秦国以此为由,向齐国宣战。由于齐国长时间的“讨好”政策,导致齐国战备荒废,无太多能战之兵与领军之将。

    秦将王贲带着秦军轻松的绕过齐军防线,长驱直入,直接攻占齐国的首都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宣告灭亡。

    -----------------

    至此,秦王通过连年征战,先后灭亡韩国、魏国、楚国、赵国、燕国、齐国一同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自称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