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时代2006 » 第20章 浪成于微澜之间

第20章 浪成于微澜之间

    沈先玉的采访稿其实是有些问题的,其一这篇稿子通篇只有一个周珣出境,最多在加上个冯定远,而且事后他们并没有对两人进行采访,其二则是周珣在军训那天的演说,在这个时代的大环境里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

    不过还好,毕竟是一个县级小电视台,沈先玉将稿子带回后,台里组织一场小型的探讨会议,最终由台里的分管领导拍板,将这场别开生面的演说新闻放在了晚上10点播出的《午间新闻》了。

    这样一来,既不会显得有多重视,也不会漏掉这个还算是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对所有人来说,可谓是两全其美了。

    沈先玉自然有些不甘心,毕竟这场无意中的新闻,怎么说也是自己苦哈哈陪练了一整天才得到的,虽然事后没有采访到新闻的主角,显得略有不足。

    况且,沈先玉对于周珣提出的某些观点,不仅十分认同,甚至有些推崇备至,但毕竟人微言轻,最后还是由主编出面,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方才消解了她的不满。

    ......

    9月17日,军训拉练结束后的第四天,也就是周珣刚刚结束高一年级的摸底考试当天,新闻终于在晚上10点的《午间新闻》如期播出。

    如今的2006年,网络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然还是电视。

    大部分人可能会关注到,各个省台或者央视在每晚7点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但是其他的新闻播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而楚西县电视台作为一个省内不知名的地方小台,不仅受众范围窄小,而且关注人数也不多,所以这场新闻,也就仅有台里为数不多的几人有所关注。

    甚至作为这场新闻的主要当事人,周珣自己对已经上电视的事,都毫不知情,更何况其他人了。

    所以这场新闻的首播显得波澜不惊,丝毫没有泛起一丝浪花,一切如故。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第二天的周一,当初台里出于补偿心态,不仅在自己电视台上对这场新闻进行了首播,并且将新闻稿件同步传输给了郧阳市广播电视台。

    9月18日,下午3点许,楚西县电视台台长办公室,徐建国突然接到一通电话。

    “喂~你好”

    “请问是楚西县电视台的徐台吗?”

    “是我,您哪位?”

    “徐台你好,我是江湾区区政府宣传部的陈军,事情是这样的.......”

    徐建国挂断电话,思忖了一会,才通过内部电话通知沈先玉和胡胜波两人,来自己办公室一趟。

    没一会,沈先玉和胡胜波两人一前一后的进入了徐建军的办公室。

    “台长,您找我们?”沈先玉摸不清状况,率先打了声招呼就安静的站在一边,等着徐建国开口。

    “嗯,小沈和小胡来了,先坐。”

    徐建国安排两人在办公桌前坐下,就自顾自的翻看起一本工作笔记,却并没有开口解释叫来两人过来的原因。

    “啪~”

    良久,徐建国方才合上笔记本,抬起头看了一眼,只见被自己叫来的两人,都是一副满脸疑惑的表情,思索了一会,才缓慢的开口对着胡胜波说道。

    “小胡是吧,来台里几年了?”

    胡胜波闻言一脸不解,平时虽然很少见到这位台里的一把手,但在定时举行的的例会上,这位徐台可不是这么一副和颜悦色的口吻啊。

    “徐台,今年是第六年了。”

    胡胜波有点摸不清头脑,径直按要求只回答了台长的问题,并没有将这个话题进行过多的延伸。

    “嗯,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吗?对现在的外拍摄影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胡胜波更加迷糊了,自己被一个电话叫来台长办公室,本以为是工作上出了什么篓子,但看徐台的架势,又有些不像啊。

    徐建军见他蹙眉沉思,也不催促,调转枪口对着沈先玉问道。

    “小沈是吧,我刚看了下你的履历,很不错啊,没想到我们这家小小的地方台竟然藏龙卧虎,还有一位你这样的高材生啊。”

    “徐台您夸奖了,高材生实在不敢当啊,勉强混了个文凭罢了,工作上还得跟您和其他前辈多多学习。”

    “小沈,你这就谦虚了,还在实习期没转正是吧。”

    “是的,实习期还有3个月呢。”

    “这样吧,我已经通知人事那边了,你直接过去,先把转正手续办理好了,再来我办公室一趟。”

    一番对答下来,沈先玉听闻自己可以提前转正,虽是好事,却也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自己刚入职才仅仅3个月不到呢。

    等到沈先玉出去办理转正手续之后,徐建军才把视线转向已经思索良久的胡胜波,示意他回答刚才的提问。

    “徐台,嗯~工作上暂时没有什么困难,我一个小小的摄影,也谈不上有什么建设性的提议,您有什么事,直接吩咐就行。”

    胡胜波进入楚西县电视台已经多年了,工作能力优劣暂且不谈,但是人情世故这一块,倒是拿捏的很到位,哪怕是台长私下询问,也不过于表现自己,毕竟言多必失嘛。

    “谈不上吩咐,都是为了工作嘛,今年应该也30多了吧,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啊,以后啊,台里得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多增加些担子,不能总是让那些老同志冲锋在前嘛。”

    胡胜波听闻要给自己增加担子,但在领导面前,不好表现的喜形于色,只好唯唯诺诺的应承下来,表示以后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在其他领域也要跟前辈们多听多学。

    徐建军闻弦知雅意,知道这个下属听懂了话里的潜台词,也就不再多言,聊起了胡胜波最近的工作。

    良久,沈先玉办理完转正手续,返回台长办公室,看到的就是一副胡胜波和台长,相谈盛欢的场景。

    “小沈回来了?正好,有件事要通知下你们。”

    徐建军见到沈先玉回来,才终于将这次通知两人前来的原因告知清楚,事情的起因还得从那篇新闻稿件说起。

    原本两人提交给市台的那篇新闻稿件,起初并没有引起市台的重视,却是被江湾区宣传部门的陈军,因为工作关系前往市台公干时,无意间从众多的新闻采访稿中一眼相中。

    陈军得知这份新闻出自楚西县电视台,但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看到新闻的重播,只好打听到徐建军的办公室电话,将来意告知。

    随着徐建军的解释,两人这才知道,这篇新闻被区里高度重视,已经做好安排,即将在市台周五晚间8点档的《郧阳新闻观察》栏目播出。

    而作为这篇新闻稿件的撰稿人和摄影师,沈胡俩人也将被临时借调到市台,参与此次节目的录制。

    等到聆听完台长的吩咐之后,俩人结伴走出办公室,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区域之前,相视一笑,约定了出发的时间后,就各自提前准备去了。

    同一时间,楚西一中的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成绩已经新鲜出炉了。

    此时,高三年级主任屈向兵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翟孟超作为此次高三年级月考的阅卷组副组长,正拿着一张考卷气势汹汹而来。

    “屈向兵,你给我滚出来。”

    人未至,声先到,屈向兵听出门外对自己直呼其名的来人是谁,一阵头疼,着实是有点后悔请出这么一尊大佛来了,真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老师,这是谁惹您生这么大的气啊?先歇口气,我给您泡杯茶,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

    屈向兵虽然头疼不已,但也不敢怠慢,赶紧起身将这一尊大佛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还特意找出只有接待领导才舍得拿出的好茶进行招待。

    “我怎么来了?我是来找你评理来了,别在哪瞎忙活了,先过来看看这份试卷。”

    翟孟超看到一旁好整以暇,准备给自己泡茶的学生,一副怒气未消的模样,开口阻止他的一通瞎忙活,扬起手上的试卷,直接怼到了他的面前。

    “好好好,有什么事咱们师生俩慢慢聊,您先喝杯茶,消消气。”

    屈向兵对自己这位恩师的脾气了如指掌,眼见老头这幅模样,自是不敢违逆,手忙脚乱的将已经泡好的茶放在恩师座前,才开始拿过这份引得他如此愤怒的“罪魁祸首”,仔细甄别起来。

    先是大致粗略扫视一遍,这是一份高三年级的《文科综合》试卷,看姓名栏那一块的字迹,这份试卷应该是出自一个女生的手笔,字迹清秀。

    接着开始仔细甄别试卷的其他地方,满分300的卷面,阅卷组最终给出了210分,这个分数不算很出彩,不过这种文科综合科目,拉不开太多的分数,如果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是这样中上的水平,那成绩应该能稳定进入年级前150,保持到高考,估摸着二本应该没多大问题,一本的话努努力也不是不行,但就是双一流别想了。

    等到屈向兵将目光落在了客观题上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把试卷上的答题笔迹跟姓名栏反复做了比对,估摸着已经猜出老头生气的原因后,才一副怒其不争的语气开口说道。

    “老师啊,这个叫张雅岚的考生应该是作弊了,被老师您慧眼识真给发现了,这太不像话了。您消消气,我等会就找她的班主任来,带着她亲自来跟您道歉。”

    却见翟孟超闻言,直接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手指恨不得戳进这个“蠢笨”弟子的眼睛里,语气不善的指着试卷的一个位置说道。

    “老头子我眼睛还没瞎呢,字迹不一样我看不出来吗?还需要你提醒,我是让你看看这道大题的答案。”

    “呃,不是作弊吗?那我在看看。”

    屈向兵诧异不已,竟然不是作弊?也对,老头子以前当过高考的阅卷组老师,对字迹的甄别上,确实不是自己这个学生可比的。

    下意识的望向那道被老头子手指着的大题上:“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屈向兵自己就是两个文科班的政治老师,这道题的答案,闭着眼睛倒背如流都没问题,心里默念着正确答案,跟这张试卷上的答案做起了比对。

    脑海里刚浮现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接着就直接卡住宕机了,只见这个“作弊枪手”的第一个答案段落,就已经跑题十万八千里了,上面赫然写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题做错了,完全是答非所问嘛,科学发展观这就是一道送分题啊,老师您看他这答的是什么?”

    “你~你真的是要气死我这个老师是吧?我不知道这答案是错的吗?我是让你自己看看那第一段的十二个词组。”

    眼见自己学生再次“丢人现眼”,翟孟超气不打一处来,干脆直接道出自己生气的根源所在,让他仔细品鉴那简练到极致的十二个词组。

    “嚯,老师您不说,我还真没注意到呢,虽然这跟正确答案驴唇不对马嘴,但是您别说,这些词组言简意赅,富有深意啊,凝练的十分透彻准确。”

    “老师您看,前四个词组,那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目标,中间的四个,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最后面的四个,是对公民的道德准则,您看我说的对吗?”

    屈向兵终于领悟到这短短十二个词组的精髓,即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也委婉的表达了对恩师的恭维。

    “哼~!还算你没蠢到骨子里去。”

    翟孟超见弟子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内心暗喜,但是说出口的话,却毫不客气,甚至有些严苛。

    “不过,这十二个字,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啊,究竟是谁能提出这么全面深刻的口号?”

    “这就得看你这个年级主任能不能找到这个作弊的枪手了。”

    原来,翟孟超找弟子评理是假,想找出这个提出口号的人才是真。

    “老师,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办,我也很好奇咱们一中还有这种觉悟的好苗子啊,就是掘地三尺,我也要把这个人找出来。”

    屈向兵赶紧跟恩师许下承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尊大佛,他就匆忙的赶去高三(3)班的教室了,暗自发誓,哪怕是连哄带骗,也要通过这个叫做张雅岚的学生嘴里,找出给她当“作弊枪手”的某人。

    楚西县电视台和楚西一中,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步发生的,但这两边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两件原本风马流不相及的事,竟然都跟同一人有关。

    等到几天之后,两件事前后脚的曝光出来,周珣不可避免的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波之中。

    但此时跟这两件事相关的所有人,包括周珣自己,都不知道这场起于微澜的巨浪,最终掀翻了多少时代的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