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相公 » 第五十二章 大宋精锐 西军四虎

第五十二章 大宋精锐 西军四虎

    清风楼就位于梁门西边,不一会,三人来到楼门外,正要进楼,忽听一道声音从里面传来。

    “他翁翁的,西军四虎算个屁,比起行兵打仗,同辈人里,谁也及不上我们小折将军!”

    赵玉城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正自奇怪,慕容流盈附耳道:“是折世兄手下的贺伯勇!”

    赵玉城微微一笑,道:“对,就是贺指挥的声音!”

    正要进去与他相见,忽见吴家兄弟脸色不大好看,站着一动不动。

    “两位吴兄,你们怎么了?”他问。

    吴阶沉吟不答,吴璘抢着道:“西军四虎之一,正是我们第二将正将,辛兴宗将军!”

    吴阶看了赵玉城一眼,道:“赵兄,你认识里面说话之人吗?”

    赵玉城这才明白过来,贺伯勇口无遮拦,得罪了吴家兄弟。

    当初贺伯勇帮过自己,赵玉城自然不能坐视双方起冲突。

    “兴许只是误会,我带二位进去认识一下那位朋友!”

    进入酒楼,游目看去,只见西角坐着一名大汉,留着好大一撇胡子,不是贺伯勇是谁?

    赵玉城大步走了过去,哈哈笑道:“贺指挥,一个人在这里喝酒,好兴致啊!”

    贺伯勇抬头一看,又惊又喜,道:“赵秀才……啊不对,该叫你赵指挥了,哈哈,想不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忽然瞥见赵玉城身后的慕容流盈,急忙起身。

    “慕容娘子,你也来了?”表情显得很吃惊。

    慕容流盈微微点了点头。

    赵玉城笑道:“贺指挥,你这次也随小折将军南下了吗?”

    贺伯勇笑道:“我们将军把我调过来了。”神情十分得意。

    原来折可存这次被调动南征时,因手下人马不能使用,便带了几个熟悉的部下,将他们调在新队伍里担任指挥。

    贺伯勇便是其中之一。

    赵玉城点点头,将贺伯勇与吴家兄弟相互介绍认识了。

    贺伯勇听说是西军将领,嘿了一声,随意拱了拱手。

    吴家兄弟也硬邦邦的回了一礼。

    慕容流盈见双方不大和睦,提议要一个包房,大家一起煮酒共饮,也好消弭误会。

    包房在二楼最西边,果然清幽雅致,别具一格。

    吴璘年轻气盛,三杯酒下肚,便忍不住开口道:“贺指挥,你刚才说西军四虎都及不上折可存,这是何道理?”

    贺伯勇听吴璘质问自己,口气不善,把脸一板。

    “哼!谁都知道,西北诸军中,折家军第一,其他人都得靠边站!难道我说的不对?”

    吴阶听他如此狂妄,也动了火气。

    “折家军上一代的折可行将军,确实神勇无敌,谁都钦佩!折可适将军也战功赫赫,人所敬仰。只可惜到了这一代,嘿嘿,就差点意思了!”

    折可行与西夏人作战三十年,党项人都很怕他,称呼他折家父。

    折可行老了后,西夏又来袭击。

    折可行族侄,折可适领兵击败西夏大军,又主动出击,夺下天都山,建立安西城,功劳也不小。

    折可求和折可存兄弟都是折可行的儿子,只可惜兄弟二人虽顶着威名,却未立下太大功劳。

    折可适的儿子也不怎么样,导致折家将气象大不如前。

    贺伯勇怒道:“虎父无犬子,你瞧好了,这次南征,我们小折将军一定会让天下人刮目相看!”

    吴阶端着酒杯,淡淡道:“话谁都会说,就看做不做得到。”

    赵玉城怕两人动起手来,插嘴道:“不知西军四虎,指的是哪四位将军?”

    吴阶对他态度就不一样了,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也是别人胡乱说的,不值一提。”

    赵玉城道:“既然有人说,自有缘故,还请指教。”

    吴璘道:“兄长,既然赵指挥想听,说了也不打紧。赵指挥,你应该已经知道,我们泾原第二将辛兴宗将军是其中一个了,我再和你说说其他三个。”

    赵玉城伸手道:“请讲。”

    吴璘道:“能跟我们辛将军齐名之人,自然也是年轻一辈翘楚。其中一个,便是镇海节度使,刘延庆之一,刘世光将军!”

    赵玉城心中一动。

    刘世光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虽然也被戏称为长腿将军,喜欢逃跑,但也打过不少胜仗。

    看来这西军四虎,倒也并非夸大其词。

    “刘世光将军我听过,久仰的很。”他赞了一句。

    吴璘眉飞色舞道:“下一人名头更大,那人是熙河经略使姚古老将军的养子,姚平仲将军,外号小太尉!”

    赵玉城暗暗点头,果然又是个有名的人。

    靖康之耻时,姚平仲曾劫过金人大营,虽然失败,但总算有些骨气!

    吴璘接着道:“姚将军多次与夏人大战,关中豪杰人人推仰。他不善屈上,恶了童枢相。童枢相虽不喜他,却也钦佩他的勇武,经常招之作战!”

    赵玉城竖起大拇指,道:“果然是一条好汉!”

    吴璘道:“最后一人叫王彦,是泾原路老种经略相公手下的大将,曾多次跟随老种相公征讨西夏,战功无数。老种相公曾对人说,他的部下之中,无一人及得上王彦将军!”

    老种经略相公叫种师道,他弟弟叫种师中,被称为小种经略相公。

    兄弟俩是种家将代表人物。

    赵玉城隐隐对王彦有些印象,记得好像是岳飞上司。

    贺伯勇忽然笑道:“跟着老种经略相公打过几仗,就能算名将吗?那你们西军不该只有四虎,十虎都有了吧!”

    吴阶怒视了贺伯勇一眼,朝赵玉城拱手道:“赵兄,我二人军中还有事要处理,就此告辞,将来再请你喝酒!”

    又向慕容流盈拱了拱手,带着吴璘离去。

    赵玉城暗暗摇头,贺伯勇性格直爽是直爽,未免太争强好胜了些。

    话说回来,军中汉子都有这个特点,本来就是厮杀汉,自然容易变得好勇斗狠。

    他没有指责贺伯勇,继续陪他喝酒。

    酒过三巡,贺伯勇舌头开始变大了,不住的在慕容流盈面前夸赞折可存。

    慕容流盈眉头紧蹙,说道:“时候不早了,赵郎君,我们回吧。”

    赵玉城看向贺伯勇,笑道:“贺兄,你喝好了吗?”

    贺伯勇哈哈一笑,道:“今日喝得够痛快,咱们改日再喝!”

    三人一起离开包房,来到楼下,吴家兄弟已经会了账。

    出了楼,赵玉城二人与贺伯勇告辞分手。

    慕容流盈又朝着御廊的方向走,赵玉城只好陪在她身边。

    也许是因为贺伯勇刚才的一些话,慕容流盈情绪显得很低落。

    赵玉城并不知她跟折可存什么关系,便没有出言安慰。

    过了好半晌,慕容流盈道:“赵郎君,你知道今日来我大伯府邸的都是什么人吗?”

    赵玉城摇了摇头。

    慕容流盈幽幽道:“全都是提亲的人。”

    赵玉城微微一愣,道:“提亲?向谁?”

    慕容流盈侧头看了他一眼,道:“自然是我。”

    她又继续道:我这次入京后,京中便有很多人来找大伯提亲,包括刚才的张元亨。不过他没见过我罢了。”

    赵玉城静静听着,沉默不语。

    他曾听小顺子提过,慕容家的女子声名在外,只是没想到,名声都传到了京师。

    慕容流盈似乎瞧出他心思,道:“你以为他们是真心提亲的吗?”

    赵玉城道:“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

    “名声?”

    慕容流盈淡淡道:“东京城的相公们,一直对我们这些镇守边关的将门世家不放心,他们绝不肯将女儿嫁给将门,又热衷于迎娶将门之女,表面是拉近关系,其实是暗中防备。”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为国尽忠,自我牺牲的行为,不仅可以获得美名,还能讨官家欢心。”

    赵玉城早就知道宋朝文官一直在防备武官,打压武官,没想到竟到了这个地步。

    “你若是不愿意的话,不如回河东吧,免得被他们纠缠。”赵玉城提议。

    慕容流盈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不必替我担心。大伯最爱护我了,绝不会让我受委屈。今天晚上,就是他让我出府躲他们。”

    赵玉城松了口气,笑道:“你有个好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