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真没想当千古一帝 » 第35章:李岩有请

第35章:李岩有请

    张煊历史上是个什么人物,朱慈烺记不清了,但房可壮倒是挺出名。

    如果单纯从这个时代的背景来看,房可壮是一个堪比海瑞的名臣。

    在民间,他是京坛诗会的盟主,东林书院的客座讲学导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除此以外,他更是一个清廉之名遍布天下,人人称道的廉士。

    在官场,他是不畏权阉,为弹劾魏忠贤几乎被杀的铮臣。

    房可壮曾在朝会公然上疏,发出“请尚方剑,诛魏忠贤”这等惊人之语,就算因此被下狱,也对阉党中人骂不绝口。

    所以崇祯皇帝在诛灭魏忠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因为弹劾魏忠贤丢官去职的房可壮召回,委任其河南布政使、副都御史等要职,可谓平步青云。

    然而,本该就此大展拳脚的房可壮,光辉事迹在被召回后便戛然而止了。

    在大明朝任职的多年间,房可壮辗转各地,毫无建树不说,还在后来被言官弹劾,有结党协私之嫌。

    崇祯皇帝一向最恨结党,因此弃置不用,直至今日。

    房可壮虽已两鬓斑白,但却是一天都没有放弃过重回官场。

    被削官去职的这些年头,房可壮致力于他在民间的声名,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与东林党人往来密切,常在江南东林书院讲学。

    他虽然没有重新被启用,但入朝为官的门生却作为大明官场的新鲜血液,一批接着一批。

    但事到如今,崇祯皇帝已经明白这些所谓清流们,真正的嘴脸。

    这张煊煞有其事的怒骂大顺这议和诏书一通,反手却举荐了房可壮,看来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崇祯皇帝有些犹豫,这些年来,他相信了文官不止一次,但每一次迎来的都是失望,阁臣部议推举,民间声名启用,上来的几乎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这......”

    眼见崇祯皇帝有疑虑,文官们纷纷站了出来。

    “臣兵部左侍郎刘余祐启奏陛下,房可壮常在书院讲学,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张御史所言不错,如果是让他来草拟此次议和诏,足见朝廷之诚。”

    话音刚落,又一人出列,身着青色官服。

    “臣刑科都给事中孙承泽,附二位大人议!”

    “当年,朝议弹劾房可壮徇私入阁,这件事早有定论,大理寺刑部都已经结案,那不过是危言耸听的谣言而已。”

    “陛下轻信谣言,已令天下士人寒心,如今若不重新启用,只怕天下不服,到时,何人还敢为朝廷效力?”

    话音落地,满朝文武尽皆伏跪。

    “臣等附议!”

    “不召回房可壮,名不正言不顺!”

    李岩也是第一次目睹这种逼宫场面,心中着实为崇祯皇帝捏了把汗。

    看来,李自成对崇祯皇帝的看法没有错。

    崇祯皇帝本身的罪过不大,主要是朝廷群臣百官,逼宫过甚!

    一时间,李岩竟对崇祯皇帝生出了些许的同情。

    他知道自己不该有这种感情,但看着高高在上,身为皇帝的崇祯,却被满朝文武屡屡逼宫,实在是有些不忍。

    李岩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

    他毕竟不是大明的臣子,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

    何况要是说了,是以大顺之臣的角度提议,还是以大明之臣的角度劝谏。

    这话若是传回大顺,也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想到这里,李岩看了看自从举办朝会,一言未发的朱慈烺。

    李岩知道,别看群臣一个个言之凿凿,但他们的话都可以当成是在放屁,整个大明朝,如今唯一说话管用的,只有这个十五岁的皇太子。

    朱慈烺说话前,一切都可以当做是在过家家。

    所以在朱慈烺表露态度以前,李岩也是不会轻易露出底牌的。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这副似曾相识的场面,颇有些无奈。

    看来,这群文臣,是吃定他这个皇帝了。

    崇祯皇帝有心拒绝,但看满朝文武尽皆如此,也还是不敢强行忤逆众意。

    忽然之间,崇祯皇帝将目光望向了一旁的皇太子朱慈烺。

    他心中冷笑连连,文臣人人可杀,既然他们这些人,丝毫不顾及君臣的颜面,那朕又何必顾及他们的身家性命呢?

    “太子。”

    朱慈烺正在看热闹,忽然间听到呼唤,还以为是听错了,等崇祯皇帝又喊了一声,这才是连忙出列,行了一个大礼,恭恭敬敬说道:

    “儿臣在,父皇有什么吩咐?”

    崇祯皇帝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他靠在了御座上,轻轻一叹。

    “如今朝议纷纷,太子是如何想的?”

    看见朱慈烺站了出来,一众大臣顿时浑身一颤。

    上两次朝会,这个皇太子是怎么干的,他们可都还记得。

    有些大臣更是下意识看向两侧,皇极殿内按刀而立的京营卫士,殿外甬道两侧手握腰刀的东厂番子们,全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

    他们只听从一个人的命令,那就是皇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还不想这么早就下场,一方面也是有些好奇,想看看群臣到底是怎么对崇祯逼宫的,好给日后登基即位之后遇到这种场面,学习借鉴一下经验。

    何况对于房可壮这人,朱慈烺虽然印象不怎么样,但与他并无任何冲突。

    朱慈烺还没想到那么深的层面上去,陈演都说杀就杀了,召回一个房可壮,这帮东林党也翻不了天。

    “儿臣觉得,房可壮召回不召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议和诏。”

    “儿臣的意见是,召回房可壮可以,但议和诏就不要动了。”

    崇祯皇帝闻言一愣,他也没想到朱慈烺竟然会同意文臣们的主张。

    许久之后,他才试探性的道:“太子真是这么想的吗?”

    朱慈烺微微颔首,随后退了回去。

    议和诏涉及到盟约,那是朱慈烺的底线,肯定是不能动的。

    但房可壮召回与否,朱慈烺觉得没那么重要。

    既然东林党想让他回来,那就让他回来。

    实在不行,自己也有掀桌子不玩的权力。

    崇祯皇帝有些无奈,连朱慈烺都同意了,那他更没什么话说。

    “既然如此,朕准了。”

    “下诏起复房可壮,官复原职,仍任吏部尚书。”

    听闻此言,群臣也不说什么议和诏的事了,纷纷伏跪。

    “陛下圣明!”

    出了朝会,朱慈烺正在回东宫的路上,却听身后有人呼唤。

    “殿下,留步。”

    朱慈烺回首,却见是李岩。

    “啊,是李先生啊,叫孤何事?”

    朱慈烺眼中的杀机一闪而过,随后微微一笑。

    李岩赶上几步,气息依旧平稳。

    只见他站在原地,朝朱慈烺微微躬身行礼,这才笑道:“在下来找殿下,没什么大事,只是想请殿下酒楼一叙,促膝长谈一番,如今大明的问题。”

    “毕竟大明与大顺即将成为盟友,应该了解一下。”

    朱慈烺不知道这李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天前还想置自己于死地,现在却又忽然要好好谈一谈了?

    不过,京城是自己的地盘,人家都不怕,这个时候拒绝,显得太怂了。

    朱慈烺朝王之心打了个眼色,随后说道:“既然如此,西四牌楼如何,那是京城本地最出名的酒楼,李先生远来是客,也好让孤尽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