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漫长的纪年 » 第五十一章 ‘李记’药铺

第五十一章 ‘李记’药铺

    刘光禄来镇上的次数多,对周边的情形都挺熟。从街头出去七拐八拐的顺着小道走进几处民房之中。

    没一会儿,来到一个宽敞的院落旁,径自走了进去,大声招呼着:“黄大哥,在屋不?”

    院子正面是三间正屋,侧面两排还有几间稍矮小一点的土墙厢房。听见刘光禄的叫唤,堂屋出来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面色黝黑,身着宽松的粗布上衣,黑色长裤,脚蹬一双略显陈旧的布鞋。

    “我说那个,刘老二啊!”汉子见到刘光禄,不紧不慢的说着,又上下打量了刘光湘和里小卜两人。

    刘光禄倒也不客气,上去两步,一巴掌拍在汉子的肩上,两人显得非常熟络的样子。“哈哈,黄大哥,还有床铺没有?”

    明日是农历十一,正好是板桥镇赶集的时候。加上镇上偶尔有马帮的行商,他也不知道黄家还有没有空铺。如果没有了,说不定只能在柴房将就一宿。

    这镇上倒有几处旅店,但通常都是来往有钱的商人住宿,刘光禄他们过来多数都住在这些农家。他和老板倒是很熟悉,这里价格也便宜,不过几间屋子大多是通铺,每人住一晚也得八文钱。

    “还有一间,这是你家兄弟?”黄友贵打量了一眼刘家老三和里小卜。他见多识广,看得出眼前两人都是刘光禄熟识的。

    刘光禄笑嘻嘻地对着两人说道:“老三、里大,这是黄老板。”

    “黄大哥。”

    “黄叔!”

    两人赶紧上前打了个招呼。

    黄友贵慢腾腾的转身,领着三人往右侧一间屋子过去,屋子非常矮小,里面有张通铺,在里面堆着一些破烂桌椅和几堆杂物,兴许是有点漏雨的缘故,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霉味。

    “就这吧,别的屋都没这么多空了。”黄友贵打开推开房门,然后站在一旁看着刘光禄。

    “要得,要得。麻烦黄大哥了。”刘光禄满脸感激的样子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二十四枚铜钱递了过去。“黄大哥,数数。”

    “还是老规矩哇,要不要啥吃的。”黄友贵摊开手,掂了两下,便清楚了数量。转身又往堂屋那边走去。

    “不麻烦黄大哥了,我们带着有。”刘光禄笑嘻嘻地看着黄友贵走远,带着老三和里小卜进到屋子里。

    “这是黄老板黄友贵的店,他家一直都在板桥场上,最早是木匠,后来出门遇到突厥人打劫手脚受伤就做不动了,兄弟两人一起修了这几间屋子开起了旅店。”

    “人也实诚,从不乱收钱,遇到人满了实在没住处的时候,也让在柴房里免费休息。”

    刘光禄把这家店的情况给老三和里小卜讲了一下,说不定这两人以后有可能会用得上。

    里小卜见这屋子,连简陋都谈不上,只能用破旧来形容,怪不得只要八文钱。刘家老三到是不在意,坐在铺上就从包袱里掏出几个烤土豆递给两人。

    里小卜倒也不客气,走半天下来肚子早就饿了,接过来就啃起来,刘老三家的条件也差不多,平常主食大多都是土豆。

    过来这么久,几乎顿顿都是土豆,里小卜和末羽两人都吃腻味了,但也没有办法,乡下的条件就这样。他家还算好的,能有糙米偶尔换换,村里差一点像二牛家偶尔还得吃野菜充饥。

    上次听盘叔说起,黄家、赵家这些人逃难过来最难的时候有草吃都算不错了,甚至还啃过树皮。

    几人忙活了一天,吃了两口土豆,把房门一栓倒头便睡了。

    ......

    次日清晨,几日早早起来洗漱好,约好午时在日晷处一同回村,便各自出门赶集去了,刘家兄弟也趁这次过来,打算采买点儿东西,这边的食盐、粮油价格比三河场都要便宜,而且棉布这些只有镇上才有铺子买卖。

    里小卜把背篓里的包袱背着,也出门准备去李记药铺看看,价格合适的话就把手上几样东西出手了。

    日晷上刚过辰时,街面上已经人头攒动了。大多数赶集的村民衣着仍旧是粗布长、短袍,大多是深蓝、黑色和灰色、黄褐色几种布料。少有几个富家子弟或商人的布料和样式要精致一些,甚至可以见到穿锦缎长袍的。

    比起三河场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多了几分色彩,日晷旁的空场地上已经聚满了农产品交易的人。

    街道的铺面外宽敞的道路上村民很多,但并不拥挤,铺面外是不允许村民摆摊儿的。

    里小卜大致数了一下,这镇上光是杂货铺就三家,林林总总的铺子尽有二三十家之多。有些粮油铺子连着几个铺面,显得非常大气。

    此外还有布行、当铺、家具店、酒馆、食肆、茶铺等,各式各样的营生应有尽有,比起三河场集市繁华了不知多少。

    药铺也有两三家,袁老头儿说的药铺在街面儿北边,不过却不是“李记”,而是“黎记”。里小卜走了两圈儿下来,估摸着是当初袁老头儿口音的缘故,自己给弄错了。因为镇上除了黎记,就还有一个黄家、罗记药铺两家,再无别的药铺了。

    药铺比三河场的宽了差不多一倍不止,铺面就是三间正屋,柜台后忙活的伙计都有三个,坐堂的大夫有两个,各占一间小的隔间。

    偶尔有挑着担儿或扛着货物的货郎吆喝着:“豆腐....”、“冰糖葫芦....”穿街而过,三三两两的孩童在街道上追逐打闹着。比三河集市多了几分烟火气,更多了几分盛世的味道。

    里小卜没有急着往药铺里去,和寻常村民一般背着包袱东瞅瞅西看看,顺便了解一下这边的物价。

    看着黎记药铺里面一个老者稍有空闲的时候,才赶紧走了进去。

    “掌柜的,是三河场袁掌柜让我过来。有几样东西看您收不?”里小卜快步来到老者面前,几句话便道明来意。

    坐堂的正是掌柜黎安福和自家兄弟黎安贵,这是祖传的家业,黎安贵说起来也算是他的师弟,不过也是亲弟弟。

    “哦,拿出来老夫瞧瞧。”黎安福倒也没显露什么异色,端起身后小茶几上的茶杯抿了两口,也没撵他出去,倒是和和气气的看着里小卜。

    隔间外的乡亲见里面有人,倒也没有往里面闯。

    里小卜打量着眼前和颜悦色的老头儿,估摸着十有八九就是袁老头儿说的黎大夫了。

    看着外面还时不时有客人进出,里小卜倒也干脆,把包袱解开,里面装的几样东西一股脑儿显露出来。

    黎安福见着里小卜面生,不是以往熟识的药农,估计可能是那个药农家的孩子。至于三河场袁老头儿他却没啥印象。随手拿起桌上的天麻,仔细瞧了瞧,又拿起一块黄精。这几样东西居然品相都不错,年份也都十年以上的。

    放下手上的药材,黎安福看着里小卜,问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掌柜的,我叫里小卜,是三河场附近寒屋脊的人。”里小卜老老实实地回着话,这老头儿的第一印象还挺不错。

    黎安福微微停顿了一下,心底寻思也没有熟识的姓里的药农。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这板桥周边也挺大,不熟也常有的事儿。

    “小兄弟这几样东西都不错,年份和品相都还可以,老夫这可以收下。”黎安福慢吞吞地说着,“不过......”

    听到不过两字,里小卜暗道还会有啥讲究不成?

    “我们药铺所用药材,通常都会是比较熟悉的来路,来历不明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收的。不知小兄弟可有附近熟识的人?”这倒不是黎安福故意为难,他家药铺确实是历来这样做。

    里小卜顿时愣住了,这卖点儿药材居然还得有熟人介绍,哪里来的规矩?这板桥可哪里找熟人去?

    “掌柜的,寒屋脊牌长刘光禄可以吗?”

    “你是刘光禄带过来的?他过来赶场了?”听到里小卜说起刘光禄,黎安福恰好认识。

    “嗯,掌柜的,他还在买东西,我这就去请他过来。”里小卜三两下收起桌上的包袱,提在手上。

    “也好,你找到他再过来吧。”黎安福见眼前这小子不像作假,药材也是真材实料,也八九分相信了里小卜的话,示意他先请刘光禄过来作保。

    里小卜也没办法,只好出门四处找寻刘光禄的身影,只是这街上人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竟不知道往哪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