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越北宋末年 » 第四十一章柴进(二)

第四十一章柴进(二)

    诗曰:

    少海旌旗落照中,沙陀兵马雁门雄。

    朝宗久废诸侯礼,翊戴方尊节度功。

    今日岂宜求骑劫,当年应失倚全忠。

    丹书铁券存终始,万古山河带砺同。

    话说这丹书铁券是北宋初,宋太祖给周宗后室赏赐,太祖“又遣六宅使陈思诲赍铁券往赐,以慰安之”。

    这一点,水浒中没说,想来是施耐庵没见过,所以也不敢乱写。其实,早先的“誓书铁券”内容是不固定的,毕竟盟誓、甚至买地都会用到,没有什么讲究,写清楚事情即可。到南北朝之后,因为“誓书铁券”已经成了免死金牌,功能明确,所以内容格式也就确定了。

    后世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誓书铁券”,从文献记述与铁券实物上来看,券文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铁券拥有者的介绍、所立功绩、特权内容和圣言。

    指铁券拥有者就是皇帝赐予“誓书铁券”的人,对他的介绍包括姓名、籍贯、官职爵位和封地等;所立功绩就是指他的功劳战绩,这是他能得到铁券的重要原因;特权内容大概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死罪可免,一方面是活罪可以得到减轻;圣言自然是皇帝的话,通常是皇帝的誓言,比如“如违此誓,天不盖,地不载,国祚倾危”,或者“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等。

    可以推测,柴进家的誓书铁券上,也是写着这些内容。

    还有一个问题:誓书铁券是受影视剧影响,一些人认为,“誓书铁券”只能免一次死罪,这种看法并不对。因为功劳有大小,所以免死的次数不一样。最开始的誓书铁券,免死的次数多数是1-3次,后来开始不断增加,最多的能达到10次,甚至连铁券拥有者的儿子孙子都可以免死,而且也不止一次。

    “琴姐,柴府已到!”赵构用手指着一处大庄园前说道。

    一眼望去,门迎黄道,山接青龙。万枝桃绽武陵溪,千树花开金谷苑。聚贤堂上,四时有不谢奇花;百卉厅前,八节赛长春佳景。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不是当朝勋戚第,也应前代帝王家。

    此时一个长着龙眉凤目,皓齿朱唇,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的青年走出门来拱手道:“见过康王殿下,见过蔡小姐。来府上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备些酒席招待两位!”

    “得了吧你,别给我来这套,今天来也没什么大事。兄弟我想见见你,顺便看看那什么铁券生绣了没?”赵构对柴进打趣道。

    “我说康王啊!这次可能又让您失望了,从小您就盼着这铁券生锈,这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还是原样子!”柴进也打趣的回说道。

    看来这柴进和赵构关系不一般啊?决对不是发小那么简单呀?

    入门进厅堂前,这堂前屋后都有层层轩廊、宽阔的庭院。屋梁的体制做的十分和谐,就连台阶也是用带花纹的石头做成,真是一座好的堂屋。

    入的厅堂家具有:翘条几、供桌、八仙桌、长书案、罗汉床、茶几、香几、博古架、落地屏、插屏、镜屏、太师椅、圈椅等。

    这些不同的家具组合在一起摆放,其陈设规律是相当有考究的,充分反映出柴进的学识、修养、气质和品位。

    在古代,我国传统厅堂的陈设讲究严格有序,中规中矩,以正厅中轴线为基准,采用成组成套的对称方式摆放,体现出庄重、高贵的气派。

    条几之墙上,悬挂着荆浩的山水画卷。

    话说五代时期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年的时间,但其在山水画史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魏晋以前,山水画元素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之一,其线条简单,构图以服务画中人物为宗旨。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客观上给文化艺术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在绘画史上产生了一大批百代标宗的大宗师。在山水画领域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

    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创造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其作品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荆浩还著有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一书,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绘景“六要”法。

    关仝,范宽皆曾师法于荆浩,由于五代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很多画家入宋以后依旧活跃在画坛,如李成,范宽等,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