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极简两晋二百年 » 第十四章 羊祜布局

第十四章 羊祜布局

    在经历了西陵战败之后,羊祜痛定思痛,看来以武力的方式暂时还解决不了东吴问题。在名将陆抗的带领下,虽说吴国实力较弱,但也不是能随意拿捏的。咱还是换一种方式吧!

    深思熟虑之下,羊祜决定以“攻心为上”的方式对东吴进行“和平演变”。具体执行方式十分简单:羊祜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天朝上国的君子风度。每次要和东吴干架之前都提前约好时间地点,大家点到为止,对主动进犯而被晋军杀死的吴军将领得以厚葬,对吴军战俘厚待后释放,遇到被欺负的吴国小孩给他们护送回家,甚至晋军进入吴军境内从不强征百姓之粮,而是用等价的物品予以交换,估计就差攻下城池之后所有将士睡大街了。当真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

    不得不说,在羊祜的努力下,成效十分显著。东吴“前后降者不绝”,吴人尊称其为羊公而不愿以姓名称呼。其“和平演变”的威力可见一斑。

    面对羊祜的阳谋,陆抗深感忧虑。可惜此等“君子做派”实为强国的专利,陆抗即便想要效仿也是有心无力。再加上自己提出的“荆州守备方案”一直以来也得不到孙皓的认可,陆抗在忧心忡忡之下,于西陵之战两年后病逝。

    陆抗死了,机会来了!

    咸宁二年(276年),深感时机成熟的羊祜上疏司马炎,请求伐吴。

    为了让自己的意见顺利通过,羊祜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咸宁二年,洛阳大疫,司马炎病后数月身体复原,贾充因亲近司马攸而被疏远(第十一章有过提及),深知皇帝忧心何事的羊祜不仅特意选在皇帝大病初愈的时候上疏(特意避开贾充),还在奏疏里开篇点题:先帝平定了巴蜀,没有平定吴地,这是大有深意,是特意给陛下您留的功绩啊!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陛下,您依靠父辈庇佑和亲信支持才得以上位,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所以在朝中才没有说一不二的权威,现在您平定吴国,不是上天给您的功绩吗?到时候还有谁敢和您炸刺?

    至于实力对比呢?羊祜表示:“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想当年咱们打王者局的时候都能把对面轻松拿捏,如今咱们已经是巅峰前百了,打一个钻石局还有什么犹豫的啊!

    至于如何打呢?羊祜表示,“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吴国不是依靠长江天险吗?咱们现在也有益州啊!咱们水陆并进,长江天险是咱两家共有的啊!

    至于雍凉的叛乱呢?羊祜表示,“吴平则胡自定”。平定吴国,胡人自然就安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立功啊!

    司马炎确实心动了。

    可惜的是,虽然此时贾充由于之前与司马攸集团暧昧不清,不再受晋武帝的信任,但以贾充为首的“奸佞党”仍把持着朝中大局。而司马炎扶持的“外戚派”、“清流党”还没有形成气候。朝中贾充、荀勖、冯紞等重臣深知,一旦羊祜伐吴成功,司马炎威望大增不说,羊祜也可能凭此功重返中央,这不是凭白给自己增加政敌吗?于是理所当然的大力阻挠。晋武帝虽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而羊祜得知自己精心准备的伐吴计划仍然没有通过,不由得发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绝唱: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不过,吐槽归吐槽。咸宁四年(278年),深感时日无多的羊祜请求入朝觐见,开始了类似交代后事似的灭吴安排。

    在羊祜的计划中,灭吴之战应该采用全面进攻的方式,令东吴处处布防,让对方顾此失彼。而具体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应以荆州军区和益州军区为主,对吴属荆州区进行两面夹击。荆州到手,吴国必亡。因此,荆州军区负责人和益州军区负责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羊祜本身就是都督荆州诸军事,深思熟虑之下,羊祜推荐杜预接手自己的位子。

    杜预,男,出身京兆杜氏。曾参与修订《晋律》并予以注释(律法专家)、在孟津渡口主持修建大桥,从设计到施工尤其一手负责(土木专家)、指出历法误差,修订出《二元乾度历》(历法专家)、治理黄河洪水,造福百姓(水利专家),堪称全才。时人称之为“杜武库”,就是说他富有才干,如同储藏武器的仓库,无所不有。此外,他还是朝中为数不多支持羊祜伐吴的人。

    最重要的一点,杜预年轻时家道中落,养成了“少贱,好侠许”的习惯,简直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而自身又是皇帝姻亲,本身既势单力孤,又能力出众,朝廷用着放心,皇帝看着安心,简直就是天选之人啊!

    至于益州方面,羊祜推荐王濬主持益州军务。

    王濬,小型士族出身,虽有才华,但行事乖张。他曾将府宅门前的道路进行拓宽,只为将来能容得下长戟幡旗,意思便是他认为自己前途远大,将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车驾队伍。这就好比在下刚上小学时就把清华大学博士毕业证书外面那层纸壳准备好了,并拿着它到处吹牛逼:大家快看,我早晚要去清华读博!可想而知,如此拉风的举动会引起大家怎样的议论。

    但羊祜似乎识人别具一格:往往有大才者才会不拘小节嘛!再说王濬还曾经在益州任过职,熟悉当地情况。最重要的是,他的岁数比我羊祜还大十岁,但名声比当年的邓艾还臭(似乎也不难理解),举荐这样的人朝廷才会同意的啊!

    就这样,综合了自身能力、背景调查、朝廷意见等多方面因素,羊祜终于安排好了一切,并于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去世(这么看来,想干点正事还真是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举荐的王濬和杜预足以实现他灭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