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岳云血洒众安桥 » 第42章 搜山捡海

第42章 搜山捡海

    张宪把话题拉了回来,说道:“大哥,还是说说我们要做的事吧,这回我们决心打一场大仗,以雪前耻。事不宜迟,咱们这就着手准备,明天一早进城。”

    “张将军,去建康城的事就不劳你费心啦,大米我已经加工好了,等会儿就让管家去安排装车,咱们明天一早进城。”铁蛋大伯意犹未尽,说道,“你刚才不是要我说牛头山吗,我现在就详详细细的讲给你听。”

    牛头山座落建康城南三十多里的江宁县城外,因为东西两座对峙的山峰形状像两只牛角,因而得名牛首山,民间百姓称它作牛头山。

    牛头山北接翠屏,南连祖堂。牛头山其实它并不是一座山,实际上是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天幕岭、西天幕岭、隐龙山等大大小小数座群山组成,牛头山属宁镇丘陵西段三个分支的南支,高约二百多米。

    牛首山虽然不高不大,然而它的名声却不小。晋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欲在正南门宣阳门(今中华门)外监理双阙,以示皇权至尊。丞相王导深知东晋草创,不宜大兴土木,于是请晋元帝乘兴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欣然打消兴建双阙的念头,称牛首山为天阙山。

    牛首山古木参天,没有人家,却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是佛教的文化圣地,历史悠久。佛教历来盛行,早在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高僧毗智在牛首山西峰南坡一个山洞住过,后来他在洞中“立地成佛,升天为仙”,因而这个洞被人称作毗智洞,也叫开佛洞,佛窟洞,因而牛首山一度亦称作仙窟山。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建了第一座寺庙佛窟寺,唐代贞观十七年,法融禅师在幽栖寺北岩创立茅茨禅寺,授徒传法,创立牛头禅宗。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因而素有“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之称。

    建康城可不是平凡之地,这儿是颇有王者之气的七朝古都,这座看似不显眼的石头城,上演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峭立的江边石头山建城,设置金陵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秣陵县,212年吴国孙权迁都到此,在金陵邑的原址筑城,改名为石头城。同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西晋武帝司马炎又把它改回秣陵。

    282年司马炎以秦淮河为界,河南面为秣陵,河北面为建邺。因为邺城是司马家的发迹地,设建邺意思是不忘根本。因晋愍帝叫司马邺,313年改建邺为建康。

    317年,东晋王朝建都建康,此后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在建康建都,建康由此被称为六朝古都。宋代先后称升州、江宁府、建康府,因此,建康又叫金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升州、江宁等。

    收复建康,切断金军后路,不仅能打破金兀术搜山捡海的美梦,粉碎金军活捉赵构的阴谋,而且能大大提升南宋军民战胜金军的信心。

    这是金兀术搞的第二次搜山捡海,金兀术上回带着五千骑兵搞了第一次搜山捡海,因为没有渡船,过不了长江,只得暂时退兵。

    赵构从扬州逃到杭州,升杭州为临安,设立行在,将临安作为南宋的陪都。已经当了副宰相的杜充和宰相吕颐浩都主张坚守长江防线,他们认为守住长江防线,是抑制金兵进攻的最佳策略,扼守长江防线自然也是高宗赵构的战略。

    建炎三年三月,高宗赵构平定苗、刘兵变,重新坐回龙椅。闰八月,亲临建康,任命杜充率领十万军兵镇守建康。这十万大军是高宗赵构的行营精锐部队,岳飞也属他管辖。王燮作为支援部队,任命御前左军统制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润州,刘世光守太平和池州。

    长江有马家渡和采石矶两个关键渡口,也是两处金兵需要经过的渡口,高宗赵构对这场大战十分重视,安排副宰相杜充亲自坐镇建康指挥。高宗赵构安排好了部队,派使臣杜时亮向金军呈送《致元帅书》,只在建康稍作停留,便返回临安。

    作战外行而又刚愎自用的杜充全面退缩,将江北南宋守军全部撤至江南,客观上帮了金人大忙,为金兵打开建康城门扫清了障碍。南宋朝野早就有传言说杜充跟金人有勾结,杜充如此安排,无异于坐实了人们对他的猜测是对的。后来杜充带领三千人马投降金人,更加证实人们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全是实打实的干货,事实再次证明“无风不起浪”这句成语的正确性。

    高宗赵构屈辱的书信并没有取得金人的怜悯,建炎三年秋,经过充分准备,金朝趁着南宋经历了苗、刘之变元气大伤之际,兵分多路,再次南侵。金兀术搜山捡海,亲自领兵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行在所在地临安,妄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南宋全部领土。

    十一月初,金兀术占领江北和县,尔后沿长江北岸东进,与叛将李成合攻乌江,距离建康不足百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杜充一面上报朝廷《督师诣采石防守》,一面深居简出躲在中军大营,不做战斗准备,幻想凭借长江天险能阻止金军过江。岳飞苦口婆心苦劝再三,无奈杜充就是置之不理。

    建炎三年十一月十六,有探马来报,跟随金兀术南下的叛军李成部队脱离金兵大队,而且疲惫不堪,战斗力不强。杜充刚刚被赵构委以副宰相重任,正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战绩给官家看,没想到,想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真是上天开眼啦!杜充想吃掉李成这颗“软柿子”,当即派两万人马过江,企图一举歼灭李成叛军。

    不知道是李成命不该绝,还是杜充命运不济,杜充派去的两万人马还没有跟李成叛军交手,金兀术宛如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正好领兵赶到,与李成叛军合兵一处,大败两万宋军。宋军将领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江南,将少量战船遗留给了金军。

    十一月十八,金兵利用宋军遗留下的船只作为渡江工具,从马家渡渡过长江,不过金军的这次渡江被占据江岸高处的宋军用强弓硬弩打退。

    金兵再次发动进攻,宋军用轻型船只迎战金兵,将金兵乘坐的船只击沉。金兵故意在北岸列队,假装撤退,宋军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戒。金兵乘着宋军放松警惕之机,利用暗夜再次从马家渡偷渡成功,大批金军渡过了长江,直逼建康城。

    十一月二十,杜充得知金兵上岸,急忙派陈淬统领岳飞等十七员将领,带领二万兵马出战。福建莆田涵江奇男子都统制官陈淬与次子陈仲敏父子拼死抵抗,父子双双英勇战死殉国,所部官兵悉数战死,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汉朝李广号称飞将军,陈淬则是宋朝的飞将军。陈淬与辽军初次交战是在乌原,杀死辽军十余人,生擒辽军砦主。宣和四年,陈淬授真定路分都监兼知北砦,独单一面,成为河北第一将,他镇守北砦三年,辽军不敢越了雷池一步。建炎元年,在恩州战斗中,陈淬与长子陈仲刚迎战金军王善率领的十万金军,陈仲刚为掩护父亲,死于金兵飞刀,如今建康保卫战又与次子一道壮烈牺牲。

    由于上至杜充,下至普通士兵全然没有料到金军会渡过长江,天险会被金军踩在脚下,宋军被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斗志丧失。尤其是王燮临阵带头领兵逃跑,起了非常坏的带头作用,六万宋军顷刻间如鸟兽散,溃不成军,沉重打击了岳飞部队的士气。

    陈淬父子壮烈牺牲,岳飞独木难支,只得败走蒋山,与统制刘经、扈成一道来到茅山,打算寻找机会与金兵再战。

    十一月二十三,被部下抛弃的杜充见大势已去,万念俱灰,自知无法向高宗赵构交代,领着三千兵马逃往江北。不久,杜充便投降金人,成为一名可耻的汉奸卖国贼。

    主帅杜充逃往江北,王燮不知逃向何处,建康守臣陈邦光、李悦干脆打开城门迎接金军进城。长江防线就此土崩瓦解,金兵顺利渡江,占领了建康城。

    都说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杜充虽然投降了金人,金人对这个不学无术,只会昧着良心甩花枪,借以博取朝廷眼球,试图登上仕途捷径的草包并无好感,粘罕对这条摇尾乞怜的丧家之犬十分鄙视,拒绝兑现当时诱降时的承若。

    杜充不仅是个软骨头,而且人品极差,不仅正义人士瞧不起他,就连一些投降金人的汉奸对他也没有好感。他在知相州期间,因猜忌别人,威逼下属,与同僚关系极差,许多人铆足劲想除掉杜充。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杜充的孙子从南宋去投靠他,相州副知州趁机告杜充与南宋藕断丝连,暗中往来,是南宋奸细。金人逮捕了杜充,对其严刑拷打。

    遭受酷刑折磨的杜充可怜巴巴地对审问他的金人官员乞怜道:“我真的不是南朝奸细,我背叛了南朝,害得赵构被迫逃到海上,他恨不得吃了我。你们就是放了我,我也不敢回南朝呀。”

    宋军溃散,建康城里官员投降,唯独通判杨邦义宁死不降,惨遭金兵杀害,英勇殉国。

    金军拿下建康之后,金兀术亲自率领大军先后夺取了广德军和湖州,沿途州县南宋文武官员畏敌如虎,或者举手投降,或是望风弃城逃跑。金兀术把这场战争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行动,金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临安府。

    岳飞是金兀术一直想要除掉的劲敌,探马向他报告岳飞部大本营驻宜兴张渚,金军诸多部将纷纷向金兀术建议,先灭了岳家军这支抗金部队。然而金兀术却另有打算,他的眼睛盯住的是南宋皇帝高宗赵构,而不是还没有形成气候、只有万余人马的小小岳飞部队。

    金兀术是个固执的人,他以为消灭岳飞部队只不过是打掉一股宋军而已,对全局影响不大,而一旦把高宗赵构抓到五国城,赵宋王朝也就完结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哪怕岳飞、韩世忠、张俊、吴氏兄弟这些将领再能打,一旦没有了效忠对象,又有何用呢?其结果不是归降金人,就是如鸟兽散。

    金兀术已打定了主意,谁也别想改变他的搜山捡海的计划。对于金兀术来说,眼下当务之急就是盯紧赵构,赵构上山他上山,赵构下海他下海,穷追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金军追击高宗赵构的沿途宋军官兵全跑了,一路上金兵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便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高宗赵构的临时都城临安。

    早在金军到来之前,赵构便听人说临安保不住,于是,便急忙提前离开临安逃到越州,再逃到明州。金兀术派阿里和蒲鲁浑为先锋,率领四千人马贴着宋军屁股追到明州。

    当惯了逃跑运动员的高宗赵构只好接着继续跑,跑到了定海,他在那儿等了几天,居然没有等来一支勤王兵马,赵构万分失望,心里拔凉拔凉。

    靖康之变是前车可鉴,被金军步步紧逼吓破胆的高宗赵构面如死灰,他可不想步父兄的后尘被金军抓到五国城,袒胸露臂行耻辱的“牵羊礼”。高宗赵构知道金人善于骑马射箭,但是不善水战,是典型的旱鸭子,对于他来说,躲到大海最安全。高宗赵构立即登上大船,逃到海上,准备取道温州逃往福州,到福州重建他的小朝廷。

    从这时起,高宗赵构带着妃子、宫女、贴身太监、部分官员和禁军,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吃尽了不少苦头。高宗赵构的命运不佳,逃难的船队还在海岸线边上,居然遭遇罕见的大风雨。又是狂风,又是暴雨,把这支逃难船队吹得七零八落,船队被吹散,护卫兵力急剧减少,剩下的兵力别说抗御金军,就是遇到海盗也是岌岌可危。

    高宗赵构乘坐的巨舰平时四平八稳,此时风浪太大,就像一叶小舟,一会儿船头没入峰谷,船尾高高翘起,一会船头高高抬起,船尾没入海里。船上所有人都像喝醉了酒的醉汉,纷纷在船上打起“醉拳”。船上所有“乘客”一个个杀起“兔子”,狂吐不己,恨不得连胆汁都吐光。战船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又脏又臭的呕吐物。

    上至皇帝高宗赵构,下至普通士兵,人人如同久病的病人,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地躺在狼藉不堪的船舱和甲板上。那些平日娇滴滴的妃子和宫女更是惨不忍睹,此刻连呕吐的力气都没有了,身上的绫罗绸缎全是呕吐物。

    好不容易挨到狂风暴雨过去,赵构的逃难船队又遇到了“送年风”。一连多天的舒缓南风,船工们撑足了风帆,巨大的海船依然还是不紧不慢、慢悠悠地走着。真是急惊风遇着了慢郎中,逃难心切的赵构欲哭无泪,所有人都担心金军会追上来。

    茫茫大海不似陆地,一旦金军追到便无路可逃,结局不外乎不是被金兵活捉,就是被金兵杀死,或是葬身茫茫大海。

    建炎四年大年初一这天,吐得七荤八素的高宗赵构再也无法忍受大海的“热情款待”,只好冒着被金军追上的风险,下令抛锚。大伙搜遍了船舱每个角落,才搜到一点点可怜的食物,众人勉强凑合着过了个年。

    说来也巧合,高宗赵构的“龙舟”刚停定,突然有条大鱼蹦到了船上,给停泊在大海中过年的南宋君臣带来了唯一的一点欢乐。

    随行的吴夫人,日后的宪圣慈烈吴皇后连忙跪下,恭喜高宗赵构:“官家,喜事呀,这是周人白鱼之祥,上天在眷顾我们,我们一定能逢凶化吉。”

    相传周武王乘船进攻朝歌的时候,有条鱼蹦进了周武王乘坐的船舱,结果周武王成功地打败了商纣王,成为天下共主,于是便有了“白鱼之祥”这个典故。

    周武王遇到这样的好事,是商纣王被周武王追的四处乱窜。而高宗赵构却是被金军追的被迫漂泊大海,才遇到海鱼蹦上船舱的奇景。

    吴夫人的马屁拍的真有水平,给失魂落魄的南宋君臣带来丝丝安慰与快乐,一个个强装笑颜过了一个新年。

    正月初二这天,海上风平浪静。正月初三,船上食物完全断绝,高宗赵构都快饿死了,妃嫔宫女饿的哇哇直叫。船队到达台州一个小镇靠岸,随行官员急忙派人四处寻找食物。

    船一靠岸,受尽煎熬的赵构便迫不及待地跑下船,享受陆地的实诚。太监领着饥饿难耐的高宗赵构找到一座小庙,厚着脸皮向和尚要饭。

    这是一个香火不旺的偏僻小庙,庙里和尚过得极具艰苦,勉强端出了五个粗粮饼。高宗赵构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竟然饥不择食,狼吞虎咽的一口气吃了三个半粗粮饼。要知道,往日在宫里,高宗赵构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他在养尊处优的皇宫喂猫狗的食物,都比这样的粗粮饼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这个小镇实在太小又偏僻,距离台州城还有百多里,不过,好歹总算搞到一些食物,填饱了一次肚子。

    船队在这儿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夜,高宗赵构和随行人员生怕金军赶到。台州官员闻讯,带着数百官兵送来一批粮食和菜蔬,高宗赵构总算有了口热饭吃。同时赵构也等来了越州和明州失守,金兀术搜罗数百条渔船,正在紧追不舍的坏消息。高宗赵构不敢在这个小镇过多停留,只得重新回到大船,继续过着凄惨窘迫的苦日子,于正月十八南下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