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岳云血洒众安桥 » 第44章 金山战鼓

第44章 金山战鼓

    朱路来得实在太及时了,不仅带来了好消息,还带来五百生力军。真是春风得意,想什么就来什么,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张宪正愁怎么进建康城呢,没想到,远在宜兴的主帅岳飞竟然帮助他解决了。

    前几天岳家军在攻打润州的时候俘虏了一批金兵,这批俘虏中大部分是宋人,他们中有以往战斗中被俘,被迫加入金军的宋军士兵,也有杜充之流叛变投敌,裹挟走的士兵,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北方人,也有一些南方人。多数北方士兵家乡已经沦陷,家人流离失所,有的举家逃到了南方,有的家人被金兵杀害,跟金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这些俘虏虽然身在金营,却早已知道岳家军的威名,他们更敬佩岳飞的为人。岳家军只稍作工作,晓以民族大义,大批俘虏便要求加入岳家军,其中还有数名中低级军官。

    这次朱路带来的五百人中,有二百人是降卒,其中包括两名军官。他们知道金军的情况,这一路来,就是由这些人出面应对金兵。建康城中有他们的老乡和战友,因此,岳飞便把带领张宪进城救人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了他们。

    岳飞的信任,令这批俘虏感激涕零。人心都是肉长的,岳飞无私无畏,光明坦荡,深深地感动了俘虏兵,令他们敬佩不已。

    去年金兀术突破长江防线,只有岳飞打了六战,且六战皆捷,其中包括打掉清水亭金兵补给站,消灭的敌人虽然不多,可是打破了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宋军自靖康之耻以来的頽气。

    阴霾扫净,就当振奋精神,扬眉吐气。胜仗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各路宋军纷纷主动出击,打击金兵,韩世忠率领的韩家军就是其中之一。

    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人。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长的身材魁梧,风度翩翩,双目有神。韩世忠胸怀韬略,英勇善战,能挽三百斤强弓,飞马射箭,能挥舞铁槊奔驰在峭壁之间,勇冠三军。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军的侵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岳飞、张浚、刘光世一道,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

    韩世忠入伍不久就参加战斗,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韩世忠官职虽然小,但是他积极负责,他带的兵年纪都比他大,可是他作战勇敢,处事公道,说话在理,大伙都肯听从他的指挥。

    有一次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宋军久攻不下银州,韩世忠奋力破城,杀死守城敌将,并将敌将头颅丢到城外,城外宋军大受鼓舞,冒着箭镞滚木一拥而上,最终拿下城池。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跟许多武将一样,韩世忠也做过朝廷鹰犬,镇压过农民起义。小说《水浒传》里说是鲁智深活捉了方腊,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

    利益集团和地方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引起人民不满,宋朝自建立以来,农民起义不断。到了宋微宗时期,为了建造宫廷园林,设立“应奉局”,搜罗江浙一带民间奇花异石,官员们为了迎合宋微宗玩乐,大举花石纲,强征商船、民夫,拆毁沿途所过州县民房、水门、桥梁,地方官吏趁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灾难,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北方逼反了宋江,宣和二年(1120年),南方方腊打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带领走投无路的广大民众扯旗造反,自号圣公,短短时间便接连攻陷江浙皖三省数十座州县,拥有部众达百万人,威震东南。

    方腊大起义震动了宋廷,宋微宗急调四方兵马征剿,宣和三年(1121年),韩世忠以偏将的身份跟随刘延庆出征。到达杭州后,韩世忠用伏兵计击败数量众多的方腊起义军,先锋将王渊称赞韩世忠作“万人敌”。

    随后韩世忠穷追方腊到清溪洞,寻得捷径,直逼方腊大本营,最终亲手活捉了方腊。由于镇压方腊起义有功,韩世忠被朝廷授予承节郎。

    韩世忠虽然镇压过方腊起义,和建州范汝为起义,但是,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反抗外族的侵略战争中渡过。先后参加过抗辽、抗西夏、抗金斗争,他最精彩的人生,便是抗金。

    宣和四年(1122年),宋辽在燕山南交战,宋军溃败。当时韩世忠带领五十名骑兵在滹沱河遭遇二千辽军骑兵,我方与敌方兵力是一比四十,我弱敌强,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强大的敌人,韩世忠冷静地告诉士兵们:“兄弟们,千万不要乱动,慌乱就等于找死,一切听从我的安排。”

    韩世忠派一部分人马迅速占领身后高地,让另一部分人将燕山溃逃下来的数百名宋军组织起来,列阵擂鼓呐喊助威。韩世忠自己带着几名敢骑兵朝着辽军中枢冲去,砍杀辽军执旗手,夺得辽军军旗。山上宋军骑兵见韩世忠得手,立即冲了下来,辽军顿时大乱,丢下无数死伤者逃命。

    宣和七年,韩世忠跟随王渊平定了山东、河北多股农民军、土匪、水贼和叛军,凭借卓越的战功升任为武节郎。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韩世忠跟随梁方平守卫溶州黄河渡桥。在与金兵的战斗中,主将梁方平被来势汹汹的金兵吓破了胆,不是指挥部队迎击金军,而是丢下部队,带着几个亲信逃之夭夭。

    主将带头跑路,部队失去主心骨,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许多将士纷纷掉头逃跑,宋军不战自败。

    唯有韩世忠临危不乱,带领自己不多的队伍拼死突出金军重围,烧了黄河浮桥,将金军阻隔在黄河北岸,平安地退到东京汴梁。

    退回汴梁的韩世忠临危受命,升为统制,参与保卫汴梁战斗。

    这年年底,韩世忠奉命去协助王渊守赵州,被数万金兵重重包围在赵州城。城中兵少粮缺,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有人主张弃城逃跑,遭到韩世忠的坚决反对。

    当天夜里下起大雪,韩世忠料定这样恶劣的天气金人防守一定会松懈。韩世忠挑选了三百名精兵,冒着大雪,半夜悄悄出城,偷袭金兵营帐。

    正如韩世忠所料的那样,围城的金军真的以为,大雪纷飞的恶劣气候宋军不可能出城偷袭,金兵毫无防备,正躺在帐篷里裹着羊皮袄呼呼睡大觉,许多金兵还在睡梦中就被宋军送回姥姥家。

    黑灯瞎火中遭到偷袭的金兵弄不清来了多少宋军,只听得宋军喊杀声四起,顿时军中大乱。有的金兵急忙穿衣,仓促应战,有的干脆光着屁股逃跑,相互踩踏者不计其数。遭到宋军袭击的金兵根本无心再战,大败退去。

    这次偷袭战后韩世忠升任防御使,回到大名府后被任命为前军统制。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打出了威名。

    靖康之变之时,韩世忠正好领兵在康王赵构所在的济州,他与大臣们一道拥立康王赵构称帝,有幸成为从龙之臣,被赵构视作股肱心腹。

    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再次进攻河南,韩世忠主动领兵出战。此时岳飞正受杜充节制,岳飞请求领兵参战,策应韩世忠,然而杜充却一味保存实力,不让岳飞去支援。

    由于宋军其他部队策应不力,韩世忠的数千人马难敌十万金兀术大军,被金兵打败,韩世忠奋力拼杀才得以解脱。韩世忠虽然突出金军包围,然而,拥有南宋最强大水军的韩世忠水军战船却几乎被金军烧毁殆尽,损失惨重。

    建炎三年三月(1129年),苗傅与刘正彦发动兵变,强立三岁太子赵旉为皇帝,高宗赵构被废为太上皇,软禁在临安行在。

    得知苗、刘兵变,张浚通知驻守吴江的张俊起兵会合,驻守江宁的吕颐浩当即决定出兵讨伐,同时,一面派使者回临安安抚苗、刘叛军,一面写信给张俊和刘光世,向他俩通报苗、刘政变的消息。

    张浚当即起兵与刘光世和吕颐浩会合,派人到临安劝苗、刘让高宗赵构复位,迷惑叛军。同时,派从临安逃出来的保义郎甄援到刘光世和韩世忠部队中,宣传起兵的消息,刘光世、韩世忠先后率兵到平江,听候张浚调遣。

    张浚得到部属要切断吴江桥反叛的密报,派韩世忠领兵到秀州阻止。苗、刘得到消息,打算将韩世忠妻子梁红玉和儿子扣做人质,借以阻止韩世忠进兵。

    宰相朱胜非很有谋略,假意屈从苗、刘,对苗、刘二人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份危险,扣押韩世忠妻儿是下策,倒不如派梁红玉作为使者,去劝说韩世忠支持兵变。苗、刘同意了朱胜非的建议,派人跟随梁红玉去见韩世忠。

    韩世忠见妻儿平安归来,心中大喜。韩世忠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大干,烧了苗、刘假借赵旉名义写的所谓“诏书”,砍了苗、刘派来的使者脑袋,下令进攻杭州。

    此时张浚接到元佑太后密诏,立即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出发,声讨苗、刘叛军。

    韩世忠等将领击败叛军部队,苗傅与刘正彦二人害怕了,连忙带着两千精兵逃出临安城,苗、刘兵变宣告破产。

    高宗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道哭:“中军统制吴湛是第一个跳出来帮助苗傅、刘正彦搞兵变的将领,可惜朕那么信任他,他却干出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实在是辜负了朕对他的厚爱。现在这个逆贼还在朕身边带兵看守宫门,是个非常危险的人物。此人不除,朕在宫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寝食难安。韩爱卿,你能帮助朕去除掉他吗?”

    韩世忠连忙应道:“臣遵旨!”

    韩世忠刚走出宫门,恰巧与率兵巡宫的吴湛相遇。同为朝中将领,两人本就熟悉,平日相见,少不得都会打恭行礼,相互问候,有时还会亲热的说几句话。韩世忠装作像平时一样拱手行礼,趁势拉住吴湛右手。吴湛见势不妙,急着想逃跑,韩世忠力气大,用力牵扯,只听得“扑”的一声,吴湛的中指被韩世忠掐断。韩世忠擒获吴湛,交给刑官,将其斩首示众,解了赵构的心腹大患。

    高宗赵构重登龙椅,论功行赏,韩世忠救驾有功,被封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高宗赵构亲笔题写“忠勇”二字赠给韩世忠,表彰他的忠心和功绩。

    韩世忠夫人梁红玉在这次平叛中巾帼不让须眉,在被叛军扣押其间临危不惧,巧妙应对,平安脱险,被高宗赵构封为护国夫人,从此确立了韩世忠在将领中的声望和地位。

    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兀术领兵十万南侵,由于杜充误国,致使金兵过江,镇守润州的韩世忠兵少将寡,只有区区数千人马,为了避开金兀术锋芒,引兵退守江阴军。建康、临安等城被金兵攻破,高宗赵构狼狈地逃往浙东,金兵攻打明州,高宗赵构只好乘坐大船逃到海上。

    岳飞袭击清水亭补给站,金兵损失虽然不大,但是影响力却不容小嘘,给金兵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金兀术大军海上遭遇风浪,又遭到宋军拦击,接连的挫折,使他的搜山捡海计划破产,不得不停止追击高宗赵构,领兵返航。

    回到岸上的金兀术得知岳飞袭击清水亭补给站,担心宋军其他将领以岳飞为榜样,偷袭金军后方补给站,前方部队得不到补给,将会使得金军到手的战斗成果化为乌有,决定见好就收,班师回朝。

    金兵此次南侵,军事上沉重打击了宋军,宋军不少部队不是投降,就是溃逃,军力大大缩水,士气低落。政治上,金兀术将赵构打成惊弓之鸟,吃尽苦头。一路上金兵搜刮到的财富不计其数,基本战略目标已经实现,金兀术便带着搜刮来的财宝领兵回撤。

    金人搜刮来的财宝太多,即便全部骑兵统统改为步兵,动用全部战马来驼财物,也无带走全部财宝。看着一箱箱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金兀术实在舍不得丢弃,决定将所有财物装到船上,沿着运河运回金国,作为战利品献给皇帝,邀功请赏。

    听到金兀术打算沿着运河回撤的报告,韩世忠大喜过望,高兴地说道:“金兀术,别看你以前闹得欢,看韩爷我今天给你拉清单!”

    韩世忠兴奋地告诉全军将士:“弟兄们,咱们韩家军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来了,大伙跟着我老韩杀金狗,建功立业!”

    这些年金军屡次入侵,祸害我同胞,抢夺我财物,韩家军将士也是有血有肉的大宋子民,早就恨得直咬牙。现在有了杀敌报仇的机会,谁个不高兴呢?将士们顿时兴奋起来,巴不得立马杀上战场。

    韩世忠早就料定金兀术孤军深入,难以长期赖在江南不走,便将全军八千人马分为三路,前军驻守松江,中军驻守江湾,后军驻守海口,并且制造大批海船,日夜加紧操练水军,准备趁金兵回撤之际,伺机截击金军。即使吃不了全部金军,也要狠狠地咬他一口,以报战船被毁之仇。

    金兀术带领的金兵是韩家军数倍,韩世忠八千人马根本打不过数万金兵,如果硬拼,无异于螳臂当车,根本阻止不了金军,要想战胜强大的金军,必须用巧计。

    将在谋不在勇,凭一己之勇,只是呈匹夫之勇,死打硬拼不是好将军。梁红玉见丈夫往京口调兵,有些着急,说道:“夫君,金军号称十万,不管它是真是假,终归兵力比咱们多的多。敌众我寡,只能智取,不可硬拼。”

    韩世忠在润州驻过防,为了对付金兵,曾经对润州周围的地形做过考察,可以说对润州的地形了如指掌,他就是润州的活地图。

    韩世忠应道:“夫人说的极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咱们可以利用熟悉的有利地形,跟金兀术打一仗,跟他好好算算账。”

    自从金兀术南侵以来,韩世忠派出大批探子,打探金军消息,金军的动向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得知金兀术打算从运河撤退的消息,韩世忠决定改变打法,调整了作战部署,将部队撤到润州。

    镇江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西临建康,北枕长江,东西有焦、金二山可以控制附近江面。韩世忠先机控制住焦山与金山两处有利地形,严密封锁沿江渡口,并且用破船堵住运河入江口,切断金兵后撤通道。

    运河入江口的银山龙王庙是制高点,韩世忠料定金兀术必定会派人去那儿侦察宋军阵势。事先命令部将苏德率二百士兵埋伏龙王庙内,另派二百士兵埋伏银山山下江岸,以逸待劳,等待金军侦察人员钻进圈套。

    按照作战预案,待到金兵进庙后击鼓为号。听到鼓声,江岸伏兵切断金军退路,庙里伏兵随即冲出,两面夹攻金兵,来个瓮中捉鳖。

    金军果然不出韩世忠所料,当真如期而至,而且来的竟然是金兀术本人。金兀术果然胆大,指挥船队停泊在长江南岸的焦山和金山之间,夜幕降临,金兀术仅带四名随从登上龙王庙,居高临下的俯览江面和镇江城。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金兀术命不该绝。韩家军两处伏兵没有配合好,山下伏兵还没来的及切断金军退路,埋伏在龙王庙里的伏兵便冲了出来。金兀术见宋军有埋伏,车转身,骑上马就跑,苏德只抓住金兀术两名随从。

    三月中旬,宋金两军在金山脚下的江面展开激战,韩世忠登上战船指挥作战,梁红玉带领女兵擂鼓助战。

    金山是长江上的一个小岛,站在居高临下的金山上,整个战场尽收眼底,比在战船上看得更加清楚的多。

    梁红玉不仅亲自擂鼓助战,还手执红旗指挥作战。梁红玉的红旗指向哪儿,韩世忠就指挥战船冲向哪儿,夫妻俩配合的十分默契。

    金兀术很是纳闷,宋军怎么好像长了无数双眼睛似的,任凭他怎么左冲右突,就是无法躲过宋军的攻击。眼见的金军小船不断被掀翻,梁红玉战鼓敲得更加起劲。

    有夫人亲自擂鼓助战,韩家军士气大振。江面上炮声隆隆,激起的水柱冲天,战鼓声、炮声、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金兵的船小,只要被炮弹击中,小船便翻个底朝天,不会水的金兵直接沉到江里喂王八。

    这一仗韩世忠打得很解气,歼敌二百多人,差一点儿活捉了金兀术。金兵几万大军竟然被八千韩家军打败,这还了得!堂堂的四太子颜面该往哪儿搁?金兀术气的胡子翘到天上,写下战书,要跟韩世忠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