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不偏安 » 第十五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

第十五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

    运动过后的众人回到诗经讲堂上音韵课,却不知此时来到校场准备上蹴鞠课的另外一斋太学生,看到变成双球门的辽阔球场,人都傻了。

    詹职事很热情的和大家解释清楚情况,然后指导如何进行这种新式足球,并现场进行演示,本来内心拒绝的诸生们迅速变成真香粉丝,一个个玩的都很嗨。

    这一幕被刚好路过校场的武学生梁肃戎所见,他正准备去经义斋外舍找同乡梁思臣,将其父母托人带来的物品交到他手里。

    可看过了校场的新式足球后,他的热血被点燃了,他们武学那帮大老粗早就腻歪之前的蹴鞠运动了,觉得太过软绵无力,提起来一点激情都没有。

    直到今天看见这种新式足球的踢法,梁肃戎才确信,这才是男人应该踢的球,肆意奔跑,激烈争夺,敢于射门。心潮澎湃的梁肃戎便借诸生准备之际,询问詹职事这种新式足球的详细踢法与规则。

    得知是一位叫赵明诚的太学生所创,梁肃戎更加惊讶,没想到这帮没卵蛋的书生也能搞出这么激烈刺激的运动,对此佩服不已。

    从今日起,新式足球两开花,借由詹职事与梁肃戎两人,分别在太学与武学流行起来,逐渐替代了旧时的蹴鞠运动,还因为其踢球形式主要用脚,被有心人戏称为“脚球”,后因不够雅致,被太学生们改为“足球”,自此传遍汴京,当然这都是后话。

    音韵课还没结束,外面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本来还明亮的天空瞬间阴沉了下来,诗经讲堂的师生都清楚,这是暴风雨的前奏。

    欧阳学谕许是看见大家都望向窗外,已无心思听讲,索性把讲书放下,不再讲诗词音韵的内容,先是大声咳嗽一下,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力,方才不急不缓的道,

    “古往今来,不少绝世名作属于即兴而出,今日雷雨大作,不知诸位今日有没有诗兴啊,作得好的,我这里可以给大家的平时技艺表现加分哦。”

    欧阳学谕是个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学官,提出作诗也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顺便可以借大家所作之诗,探讨其中音韵的问题,这可比单纯的讲课更能深入人心。

    虽然有奖励,但是第一个站起来作诗显然有些为难这些年轻人了。见大家静默了一段时间,仍然无人回答,这可不符合欧阳学谕的预期,于是点了善于作诗的向子諲(yīn),让其作为大家表率赋诗一首。

    向子諲与赵鼎同岁,都是斋里年纪最小的,但与赵鼎经策论俱佳不一样,向子諲偏科很严重,天生的不爱经义文章,只喜欢创作诗词。

    不过好在他背景强大,不需要多努力,听坊间消息,明年就可以不通过科举因荫补出仕官场了。因为他的高祖父是向敏中,当过北宋初的宰相,他姑姑是神宗皇后,如今的向太后,这位可是在哲宗驾崩后一力支持徽宗继位的主。

    向子諲虽小,却已然能作出一些出类拔萃的诗词佳品,这次命题赋诗,对他来说,真的没啥难度,脱口而出一首《三字令》:

    春尽日,雨余时。红蔌蔌,绿漪漪。花满地,水平池。烟光里,云影上,画船移。

    纹鸳并,白鸥飞。歌韵响,酒行迟。将我意,入新诗。春欲去,留且住,莫教归。

    这三言诗一出,连欧阳学谕都有点恍惚,因为这种古体诗,在先秦与两汉非常流行,可至唐以后,所创者寥寥。

    三言诗格律要求极低,只要连着两句诗的读音平仄交叉即可,如果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这就是一篇不错的三言诗。

    就在欧阳学谕点评并与大家讨论三言诗的音韵格律时,赵明诚却突然被这首诗点醒了,《三字经》!这可是后世儒家启蒙经典之一啊,自己可以提前把这个搞出来,然后大肆刊印,再请一两个有名望的儒学大师做个序,岂不是可以大卖特卖,甚至卖向整个大宋也不是不可能。

    有向子諲这个优秀的珠玉打底,大家的创作热情也被激发,和着屋外的倾盆大雨,诗兴大发,然后赵明诚也趁着现在大家忙于制诗,无暇它顾,索性就在学案上誊抄起三字经来。

    抄写很顺利,除了中间有一段涉及北宋以后历史的被他删除了,开玩笑,你还想来再来个推背图吗?那可是历代禁书,赵明诚可不想三字经因为这个被束之高阁。

    不过就在赵明诚把写好的三字经折好放入衣袖的时候,欧阳学谕疑惑的问道,“赵明诚,上次曲水流觞你的诗才我可是见过的,这次为何要藏拙、一言不发?”

    “啊?哦,诗已做好,只是学生有所忌讳,所以一直未敢出言。”

    “朝堂上虽历来有因言获罪的,但朝堂诸公还不至于因一首诗为难你这区区一介太学生,大宋有史以来的皇帝莅临太学,都强调一个字,真!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敢说真话,你放心,若有人刻意刁难,我会上书官家换你清白!”

    欧阳学谕何许人也,其妹妹正是哲宗宠妃之一,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自己本来就讨厌以势压人,才躲入太学这块清净地,从此醉心学问与教学事业,而自己的学生却因势讳言,这不是对自己深深的讽刺吗,所以才有了欧阳学谕如此激愤的发言。

    赵明诚见学谕言之切切,再加上自己也需要为之后的计划吸引一下眼球,于是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借万马齐喑讽刺朝堂如今是新党的一言堂,群臣不敢异声,唯章淳马首是瞻。而最后两句更是对现在科举取士前先看你zzzq与否、是新党还是旧党的现状极大不满,要求朝堂不论出身,不论党派,不拘一格的录用人才。

    听完沉思了一会的欧阳学谕眼睛都快落泪了,实在是嘴贱啊。这诗一出,不止朝堂诸公有的闹,官家其实也会很不高兴的。自己这回还是太冲动了,原以为这学生只是对朝堂稍有不满,那知道弄这么大,直指两党之争。

    罢了罢了,若是真有人告御状,自己也只能豁出去面子了,上奏本说明清楚原委,再向官家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切勿让天下诸口因言获罪而不敢言,应该可以顺利化解这场风波。

    “此诗格律尚可,气势颇大,很有古唐之风,实为一首佳作。”欧阳学谕只能自己尽量不往隐喻暗示里品评,好让大家记忆力别那么深刻,最好忘掉有这首诗,尤其不能过多联想当前朝堂环境与科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