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不偏安 » 第十六章 暴雨下的汴京

第十六章 暴雨下的汴京

    在座的各位都是太学的内舍生,都是才学卓绝之辈,哪有看不懂诗中寓意的,但欧阳学谕如此点评,大家也明白其意思,点头称是,但每个人其实都明白,这场风波断不会因此而扼杀于摇篮中,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会传入朝堂诸公之耳。

    不理下课后心思各异的众人,外面暴雨如注,赵明诚只得随小伙伴们去宿舍并借了把伞,好在经堂外侧的回廊直通宿舍区,不然大家都得成落汤鸡不可。

    一路上大家都说着今天的乐事,没人提及赵明诚所作之诗,只有聂昌在旁叹气良久,最后赵明诚拿到伞走之前才嘱咐他路上多加小心。众人听后都有些许压抑,他们虽然只是一介太学生,但早就知道朝堂两党之争的残酷。

    赵明诚持着伞出了太学,路上到处都是避雨的行人,行经龙津桥时,发现桥底下的金水河因暴雨水位已然猛涨,淹没了附近居民浣洗衣物的平台,直逼两岸的堤坝,水面上也不见往日密布的纲船民舫。

    就在赵明诚愣神的功夫,一个瘦弱的人影从身后撞过来,赵明诚一时不察,猛的被撞身体失去平衡,打了个趔趄方才站稳,那人穿着破烂的黑衣斗篷,看不清样貌,低着头简单的向赵明诚致以歉意后,就快速消失在雨幕中。

    赵明诚眼皮一跳,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一摸腰间,果然钱袋已经不翼而飞了,赶忙往前追,所幸赵明诚反应快,并没有追丢,二人在雨夜你追我赶。

    钱袋里是赵明诚准备给荣家书铺的尾款,这可丢不得,眼见二人距离迟迟无法拉近,而贼人已经逼近保康门瓦子,要是让他进去,凭里面七弯八绕的各家勾栏,赵明诚势必无法追回银钱。

    见有二人持伞从街道另一端行来,赵明诚管不了太多了,只得大声呼喊示意炮在前头的是个偷人钱财的小偷。二人倒也反应迅速,一人堵住去路,一人伸手拦住贼人。

    贼人眼见二人阻拦,竟毫无惧色,一个直冲拳砸将过去,见拦路人避让,赶忙迅速抽身准备离去,却不料那人只是一个轻微转身,脚下一扫,贼人干净利落的被放倒,吃了一嘴的湿泥。

    赵明诚赶忙跑过来向两位义士道谢,二人并未撑伞,戴着挡雨的斗笠,身上是棕叶制成的蓑衣,“举手之劳,不足挂齿。”放倒贼人的义士略微抬起头,一张清秀绝伦的面庞映入眼帘,她看见赵明诚的帅脸却并未露出任何异色,而是非常平常的回应道。

    原来是位女义士,赵明诚还待继续说些什么,“公子还是先看下钱袋里的银两数目对不对吧,至于这人,是扭送官府,还是另作处理,由公子自己拿主意吧,我与小女还有要事需办,恕不奉陪,先行一步。”

    旁边站着的另一位义士虽已白发白须,但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对贼人简单搜身后将钱袋交还给赵明诚,就带着女侠转身离去了。

    赵明诚目送两位恩人离去后,便把注意力放在仍趴地上痛苦呻吟的贼人身上,扒开斗篷,是一位骨瘦如柴的少年,面无菜色,一看就是长期忍饥挨饿。

    少年见斗篷被扒开,暴雨像重拳一样不停击打在他衣不蔽体的脆弱身躯上,只得蜷缩着身子,强忍疼痛,倔强的看着赵明诚。

    说实话,赵明诚来之前的那个时代除了在游戏与一些影视作品还能偶尔得见外,饥饿早成了逝去的名词,看到这一幕的赵明诚内心还是受到了触动。

    于是安抚了一番少年,把他扶起来坐到旁边宅院门檐下的台阶上,询问起他落难成贼的原由,少年许是被这个不公的社会狠狠教训过,不管赵明诚如何询问,都是一言不发,躲避赵明诚的眼神。

    赵明诚发现少年偶尔会偏头看自己钱袋,眼神中透露着无限渴望。

    于是赵明诚解下钱袋,语气温和的对少年说,“我现在有点饿了,这样,咱们做个交易,我请你吃顿好的,但你吃饱后要如实相告,如何。”

    少年明显心动了,不像之前一问话就扭头不答,而是静静的沉思。

    不多久,终于是吃饱饭的渴望战胜了一切,少年点了点头,跟着赵明诚进入保康门,在一家酒楼脚店,赵明诚点了不少菜肴。

    不多时,菜肴一道接一道的上桌,少年肚子已经忍不住咕咕作响,却还是抬起头看着赵明诚。

    直到赵明诚示意其可以随意享用,少年方才大快朵颐,饿太久一下子吃的太急还差点噎着了,好在赵明诚及时递给他一杯酒水,并轻拍其背帮其顺气。

    少年吃相逐渐好起来了,赵明诚于是也跟着吃起来,补充刚才追少年之时消耗的体力。

    不过一会儿,赵明诚发现少年已经停下不吃了,于是问道,“是饭菜不合口味吗,要不换一家?”

    “不是的,很好吃,只是我已经吃饱了。”少年赶忙摆手解释道。

    见赵明诚又吃了一段时间,终于放下筷子后,才弱声弱气的问道,“没吃完的我可以打包带走吗?”

    “无妨的,你还是先兑现你的承诺吧。”赵明诚自然不甚在意这些剩菜剩饭,他还是更想了解这个可怜的孩子,顺便再对大宋目前的弊病认识的深刻些。

    确定赵明诚允许打包带走后,少年这才讲述了他的流浪经历。

    少年名叫燕乙,今年十岁,父母早亡,去年随六叔进京却反手就被卖予人贩子,受尽折磨方才脱身而逃,在汴京已经漂泊流浪了一年之久,风餐露宿,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

    他还有一群同样命苦的小伙伴,大家都是孤苦无依,在汴京流浪的孩子,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只要有一口吃的,大家就都有份吃。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颁行的“居养法”:各州设立居养院,“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居养法”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

    这项政策是好的,但是汴京流浪人口实在太多了,而大宋财政本就入不敷出,这些居养院塞满后就不再接收了,这才有了如燕乙这般的庞大流浪人群。

    赵明诚提出想去小伙伴藏身的地方看看,许是觉得他没有恶意,燕乙犹豫了下还是同意了,于是赵明诚让店里小二把饭菜打包好后,又多点了一些饭食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