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岁月的滴响 » 74

74

    应该是之后第三天的下午,王明海和张雨涵一起吃饭,到了后半程,王明海看张雨涵时总是发怔,目光迷离中透着专注,很多驳杂的内容都像是要蹦出来。张雨涵有几次接上他的目光后,一向的干净利落居然不知道丢到了何处,生出阵阵的狐疑,总是去看自己的领口、衣角、鞋子,甚至有拿出镜子看头发和脸的冲动。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她想起了我的五根手指,忽然对王明海说:“你们片销售五个亿的事,就真的不打算试一下?”

    她的这句话就是在给本来已经平静的湖水中投进去了一个石子,波纹泛起,再层层向外散开,也把王明海从发怔中解救出来,他也为自己不时的发怔感到一丝窘迫,为了掩饰,在张雨涵这句话上投入了很多的心思。

    他们由这句话引起,谈了很多,开始的时候,还是为了掩饰和配合掩饰,随口在说,可能是怕再次陷入刚才的境地,逐渐深入和用心了。张雨涵像是对待客户一般,一步步诱导王明海。比如她说:“你可以不当回事,但这对田大伟是个机会,你们相处不错,是朋友,能帮的时候就该帮一把。”“人的一生不是永远都有这样的机会,虽然看上去荒诞,可万一真的是机会呢?”“就算是不为那个副经理,你们公司的销售提成还是不错的,销售提成又不是都用在销售上。”

    王明海起先并不在意她的观点,只是为了顺着她的话,一直附和,后来,不知不觉中,他在附和中被真的说服了,湖中的波纹渐渐变强,最终猛烈地撞在岸上。

    王明海开始认真了。人一旦认真起来,过程和结果就注定要成另一番样子。他用执着的眼神和语气开始说法我,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还是在厥州的时候,江露的某些句子和语气,就曾让我燃起过丁点冲动的火焰,他这么再加一把柴,张雨涵引来一股风,我就烧了起来。我们当即像是探险家一样,爬在桌子上,找起路来。一旦脑袋的发动机开动起来,总是会疯狂地绕着目标运动,离目标或远或近。

    这一爬几乎就是一天一夜,各种方案都冒了出来,包括印制一批广告传单,雇人在大街上给来往的人发;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晨报、晚报做广告;像古代那些有志当皇帝的,编一首童谣,教小孩们去唱;弄个美女上电视上的征婚节目,让她在场上大肆为我们的目标煽情,最好还要编出一个让人掉眼泪的故事来,这个世界总会有喜欢听故事的人,特别是美女讲的,能过去美人关的毕竟是少数,这应该是肯定的;以开一个会的名义温情旅游,相关公司的采购人员带上家属,至于是不是法律上的家属,谁爱管谁管……

    我们一直都被自己感动着,原来我们也有着与别人一样的智慧和天分,却总是在别人的光环下羞于释放,我们在前行时,总是在岔路口犹豫和徘徊,被自己的负重和别人的失败不断撞击,最后失去了前行的勇气。张雨涵给我们送过一次饭,她看到我们整理出来的各种方案,打趣我们,说:“照这样,你们产品的知名度肯定会暴涨,若是老天还不开眼,就真没天理了。”

    我想,什么才是天理?天的任何行为都是天理,没天理的从来都是人。

    在对着方案的时候,我还不时地想到了以前南方的经历,还有吴冲,他们大约也经历过这种狂热。

    我还想起了陈丽容,却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笑容,可能就是老天总是让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给与此,就拿走彼。

    如果人对自己完美的追求就是逆天,我们绝对是处在一个最为逆天的时代。陈丽容减肥的过程中,用尽了她能掌握的所有的方式,每次在和她的视频中,我都能感觉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掉肉,这也是她每次跟我说话的主题,当然,在题外话中,她也偶尔会提及我的工作,对于五个亿,嘴上以上位者的姿态鼓励我,但眼神中还是顽固地表现着不予认可。

    奋斗只有在成功的时候才又价值,方案却只有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才完美。在我和王明海把方案要去实施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幼稚、渺小和自以为是。那些教科书式的完美放在某个已经烦躁的面孔前,当面就被束之高阁,分发和张贴的广告很快不是随风消逝就是被覆盖,更多的方案一旦实施起来,尚需要更多的更专业的人……

    街上人声鼎沸,我站在一个天桥上,看着一个个来往的人,幻想着某一个走过来……然后,他变成了我们的客户,然后,他签了五个亿的合同,不是,四个亿就够了……

    王明海忽然问我:“在想什么呢?”

    我说:“有目标的日子其实也很无奈。”

    王明海很伤感地说:“好像真没法子了,要不,去问问诸葛亮吧!”

    于是,我们去武侯祠,以最虔诚地态度拜会了诸葛孔明。王明海念叨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最最最聪明、智慧的丞相大人,请赐给我们一点智慧吧!”同样,我们也虔诚地拜了关公……

    一天一夜的出来的方案拿出来后都失算了,连张雨涵都不好意思,不去提自己当时的评价。但这种挫伤感却激发着我们的斗志,我们不想认输,刚和敌人接上火就投降,这从来都是种耻辱。我们说了很多鼓舞的话,驱走几天来被各色人等涂上的阴影。

    王明海后来总结说:“我们先前的方案主要是放在了广告上,想走捷径,这可能真的错了,我们的产品不是消费品,细想起来,有没有广告其实无所谓,应该先把西南片区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和潜在的用户全部摸个底,像抓罪犯一样排查一遍,摸个透,不光要客户所需产品的种类,还要他们进货的渠道,采购人员有多少根头发等等都要心里有个数,再针对不同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厚着脸一个一个地往下磨。”

    我还在消化他说的内容,他又说:“这是最老套的法子。”

    是很老套,做起来也很吃力,但是以前人们大多是这么做的,现在好像也有很多人在这么做。我想起了大学时的哲学老师,他是个有趣的老头,他总是说,踩着大多数人的脚印走,虽然平庸,但一般不会伤筋动骨。

    只能这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