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西游之两界山 » 第五章 和尚西行(二)

第五章 和尚西行(二)

    “和尚你也是个妙人,如果有兴趣,你可以随我来,我是这两界山的山神。”刘伯钦说出这话,一旁的刘父眼睛瞪的大大的,似乎难以置信。

    “山神大人在上,小人给大人叩头了。”刘父急忙拜倒,他知道自己儿子只会淘气,像这种话他是说不出口的。

    “你起来吧,不要担心刘伯钦。”山神是谁?就是继承秦朝吴起山神神位的现代穿越者吴起,只不过现在的他把一丝神魂寄存在刘伯钦的身体中。

    刘伯钦起身,旁边的两人也是相继起身。三个人出了院子,齐齐朝着院外走去。

    突然一阵风吹过,凭空出现一直斑白的老虎和一只黑色的豹子。

    “二位坐上去吧,山神庙宇距离这里还有十多里地。”刘伯钦挥手说道。

    “这,”刘父还有些犹豫,虽然经常在这双叉岭和两界山经常狩猎,但是狩猎和骑在动物的身上是两码事,只瞧见真言和尚一个飞跃直接骑在斑白老虎的身上。

    刘父见状也不再犹豫,迅速的骑在黑豹的身上,别说坐在黑豹身上,果然不同凡响。

    刘伯钦看见他们两人分别坐在两只兽的身上,俯身一跃,直接林立在空中。一豹一虎随行在刘伯钦的后面,真言和尚和刘父只觉得两耳生风,周围的树木往后倒去。

    ……

    “停停停!”刘父急忙呼喊,要看刘伯钦就要撞在山壁之上,突然山壁就像是水波一样,刘伯钦一跃进去,后面的两只兽也跟了进去。

    印入眼帘的是一个白衣的男子,似乎坐在椅子上思考着什么,刘伯钦也从空中降落到地上。

    白衣男子手中闪过一道蓝光,刘伯钦缓缓的飘向旁边的床。

    刘父正欲开口说什么,旁边的吴起说道:“刘伯钦没事,就是身体负荷了我的神力,现在有些累了。让他休息片刻就行了,而且我的神力对刘伯钦的身体也又温养的作用,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小民谢谢山神大人”刘父说这就要跪拜下去。

    吴起轻轻的扶动一丝清风,让刘父跪拜不下去。

    “以后这些俗礼能免就免吧,坐吧”吴起坐在椅子上,真言和尚和刘父相继落座。

    “打扰法师了,小神听见你刚才在院落的话语,挺有兴趣的,固想找法师谈论一番。”吴起示意让真言和尚继续。

    “不知山神对贫僧那些言论有兴趣。”

    “真经”吴起说道

    “贫僧一路向西求取真经,贫僧自幼研读佛经,从为找到一部真经,因此也想去西天灵山拜佛求经,到时候还需要山神指点迷津。”

    “小神觉得真经不是在你的胸怀之中吗?”吴起盯着真言和尚说道。

    “山神大人何以为此言?”真言和尚略显迷糊。

    “每个人心中有一杆秤,每个人心中有一腔热血。渡己渡世人,法师所有的道理都懂,何必问我?”

    “不,贫僧每每熟睡的时候,就会有人告诉我,贫僧所修行的只是小乘佛法,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有真正可以渡世的大乘佛法。”真言和尚坚定的说。

    “什么是大乘佛法?”吴起问道。

    “《涅般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

    《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祗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佛在梦中告诉我的。”

    “如果看了经书,真经和法师心里所想的不一样怎么办?推翻它,还是相信真佛所言?”吴起继续发问。

    “小僧不知。”真言和尚摇摇头说道,他心中所想的也许是推翻,也许是顺从。现在的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一点金蝉子的样子都没有。

    也许人就像是对未知越是了解就会越恐惧,越是让其选择,他就会越迷茫。正如他说的,轮回在来的人生,还是今生的人生吗?

    “容我也给法师讲个故事,就像是刚才我附着在刘伯钦身体上,法师给我讲的故事一样。”吴起看了一眼真言和尚就开始讲述起来:“在佛门里面,禅宗有一个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他当时教化他的一个弟子,叫做大梅法常禅师。那么,这个徒弟去拜见马祖道一的时候呢,问他说,请法,给开示一下,说开示了一个什么法呢?“即心即佛”。

    说什么是佛法呢?你的心就是佛。

    诶,这个大梅禅师呢,言下就有所悟。他悟到这个境地,心即是佛。在这样的情况下呢,他就为了长养他悟的这个境界,害怕有所扰乱呢,就隐居去了,一直隐居了四年。

    别人问他说,你在这儿住了多久了?有人看到他了嘛。他说我其他的不知道,就见这个山啊绿了四次。

    后来我们不是有一首诗,就是这个禅师写的,描绘了他隐居的清净生活。说:“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刚刚被别人发现呢,他又入山去了。

    后来马祖道一为了看看他到底一直这样住山,住得有没有成果,有没有最终彻悟,就派了一个他身边的行者去试探他。

    那么这个行者呢,就找到大梅禅师了,说什么呢?

    和尚问说,你最近修行怎么样?他说还可以。那我问一下,说你当时是依什么法悟的?

    他说,“心即是佛”,我悟道的。结果这个行者把这个话传回到马祖道一这儿。马祖道一非常赞叹,他说什么呢?说哎呀,梅子熟了。赞叹大梅法常禅师呢已经究竟彻悟了。”

    “心即是佛,禅宗当得起佛门。”真言和尚说完似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