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坤明 » 第二十四章:诬告

第二十四章:诬告

    “烺儿,是你吗?”周皇后先是一惊,但在下一个瞬间,便意识到了什么,温声说道。

    同时,她的玉指轻轻撩开被帘,探出一张吹弹可破的白嫩脸颊,正是小太子朱慈烺。小家伙嘟囔着嘴,像是梦见了什么好吃的,嘴角流出一小撮哈喇子。

    周皇后一只手托着儿子的脑袋,一只手轻轻调整着被子——小家伙整个人闷在被子里会闷坏的。

    在处理完了这件“大事之后”,她也是默默睡去,结束了一天的作息。

    月光皎洁,夜色寂静,紫禁城里好梦一片,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当下能好好睡一觉,不用想着各种勾心斗角,何乐而不为?

    但有一对父女,却是双双无法入眠。

    乾清宫内,皇帝朱由检点着一盏灯,灯光之下,是堆成山的文本,“作业”多的让他根本生不起一丝倦意,手握一只宫廷毛笔,轻轻蘸了一下墨水,继续奋战着。

    朕这么努力,希望大明能在朕的手中,走向崇祯盛世吧。

    他默默想着,给自己打着气。

    坤宁宫内,朱媺娖趴在枕头前,手臂交叉,下巴缓缓的靠在上面。

    这位婴儿身的小公主,上下眼皮直打架,眼帘几乎就要合上,只好强行掐自己两下,给自己提神。

    相比于父皇因工作而强行失眠,朱媺娖的失眠就源自于她的心事重重。

    此时的她根本无法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淡然与冷静,小脸涨的通红,瞟了一眼完成入驻母亲被窝这个“壮举”的皇兄,轻轻的侧翻了一下身子,不敢正对着母亲,就怕急促的呼吸会惊醒她。

    对于后宫的保密能力,朱媺娖没有任何的侥幸:宫里不知道埋着多少大臣的钉子,不知道有多少宫女太监和朝野大臣有着利益挂钩,经过一夜的发酵,今天这件事情绝对会满朝皆知。

    到时候,很大可能会有一些不长眼的御史上书,以各种理由,比如哪里出现了旱灾涝灾,是皇家内部有妖气所致;再比如联系到去年杨鹤招降的农民军再次起义,和公主朱媺娖的生辰结合——长公主一出生,原本已经投降的农民又起义了,你说是不是因为朱媺娖是个妖孽,霍乱了皇家的气运?

    这种东西放到未来,但凡有个幼儿园文凭,都会嗤之以鼻。

    但在这个以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时代,这样的言论虽然没有什么根据,但是却非常有效:

    也许这件事情在朝堂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但一旦朝堂之上的言论传到市井,那会被传播成什么样……朱媺娖无法想象。

    而临时预言家朱媺娖虽然能预见此时的发生,但是想了各种方法,都因为婴儿躯体而不了了之。

    到最后,朱媺娖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这种感觉令朱媺娖非常难受。

    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最后,朱媺娖心一横,大不了就是再感受一次烈火焚心的痛苦,有什么大不了的!

    ……

    浅青色的黎明才刚刚闪现,月牙似的银影在天际就淡得只剩下一丝轮廓。

    朱媺娖终究拗不过婴儿的身躯的本能,忧心忡忡的进入了梦乡,两只小手,却是死死的抓着被子,哪怕进入梦乡,也是久久不松开。

    月牙还在天边,映照着底下的世界,公鸡还未打鸣,但是紫禁城的人们已经结束了睡梦,宫女太监们打着哈欠,在瞌睡中穿好衣鞋,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算算时间才刚过寅时(五点),但是紫禁城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宫女太监。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

    “啪!”一道轰雷般响彻天际的鸣鞭声响起,响彻天际,彰显着明王朝的威严。

    文武大臣们在鸣鞭之后,排着队顺着金水桥缓缓走入,整个过程动作整齐,没有一丝的不协调。

    不远处站着两个御史,记录者各个大臣的仪容仪表以及动作行为是否有不合理的。

    当一个佝偻着身子,穿着御史官服的官员经过时,这两个御史微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大,不着痕迹的向他点了一下头。

    ……

    “啪!”再次鸣鞭,鸿胪寺悠悠扬扬的“入班”声响起,一众校尉握刀站立于御道之上,盯着缓缓行进的人群。

    他们身着铠甲,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淡然,就如潜藏在云层之中的惊蛰一般,一旦现场出现什么异动,必将势如雷霆,刀刃出鞘必见血!

    众官员缓缓摆好站位,行完一拜三叩之礼后,便正式进入了殿中觐见。

    金銮殿!

    群臣进入之后便看到万岁爷的龙颜。

    此时,崇祯皇帝身体提拔,腰杆笔直如龙,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此时的他经过一宿的劳累,虽然面目威严的目视前方,但是眼角的疲倦却是无可遮掩。

    好在没有人敢仔细打量万岁爷,他的疲倦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发现,况且就算被发现了,你敢说吗?

    这还需要问?

    肯定敢啊,只要说了,就可以直接重开,简称早死早超生,虽然中间可能会有那么一(亿)点点疼,但是一个重开的机会就摆在你面前,肯定得选啊~

    ……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崇祯皇帝身边的老太监曹化淳一口阴柔中带点沧桑的声音响起,预示着一场大戏的开幕。

    “咳咳!”东林党中的一个老御史高裕轻轻咳了两下,随即站出身来向崇祯皇帝行了个礼:“臣有本奏。”

    “哦,周爱卿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禀报?”崇祯看了一眼这个平常沉默寡言的御史,有些好奇的问道。

    “回禀万岁爷,当今天下天灾人祸不断,究其原因,臣甚是费解,但听闻昨日发生的事情,臣以为归根结底是因为后宫不宁,有人霍乱我大明气运,才使上天降祸于我大明。”

    “哦?那高爱卿所指何事?”朱由检神情瞬间紧张了起来。

    越发式微的王朝,他内心还是非常着急的,看到有御史提出,他精神无法不集中,期待对方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臣听闻长公主虽百日之龄口,却能吐人言,妖言惑众,一己之力引发后宫的争端,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歹毒的心思,臣以为,此乃不祥之物!”

    “哼,朕的长公主温柔可爱,聪明伶俐,深受朕的皇后贵妃所爱,这不过是她们无伤大雅的小争端罢了,何来霍乱后宫之说?”朱由检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过是无中生有的鸡毛蒜皮,百日婴孩竟然能是不祥之物,着说出去有人信?

    亏他还以为高裕能说出什么东西来,真是可笑。

    看到崇祯的神情,高裕早有预料,开始列举种种所谓的证据:

    “启禀万岁,自长公主出生以来,各地灾报未断,此乃其一。”

    “长公主百日抓周时,抓到了一块盾牌,诅咒我大明只能被迫防守祖宗留下的基业,这件事臣等皆是亲眼目睹,此乃其二。”

    “长公主一怀胎,建奴(后金)便入侵我朝,造成我大明损失惨重,此乃其三,这是上天在降罪我大明啊!”言至激动之处,高裕双膝跪倒在地,眼眶中含有一丝晶莹,“臣叩请万岁爷早做决断,不能放任妖女成长!”

    看着高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崇祯皇帝朱由检便是莫名的心烦:平常干活不见你出什么效率,说这种谵妄之言倒是头头是道。

    但是皇帝朱由检却不能表现出一点生气,还得装出一副虚心纳谏的姿态,以表现自己作为天子的气概,真是难受。

    可毕竟事关自己的女儿,看着面前的御史如此胡言乱语,即便要维护自己虚心纳谏的形象,言语中也带有三分的不耐烦:“再议再议,此时干系重大,朕还得慎重考虑,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要奏的吗?”

    一听到再议,高裕瞬间把仰起的头颅低下,近乎垂到地面,哭腔着说道:“陛下圣明,臣乃是肺腑之言,此事事关我大明国运,望陛下能为天下表率,切不能妇人之仁啊!”

    言罢,高裕袖口摸了一把泪,将头颅深深的垂下。

    不过在垂头的时候。饶是高裕年老稳重,嘴角也是不经意间微微上扬:朱由检啊朱由检,你终究不过是一个不经世事的少年,自以为精明盖世,不过一黄口小儿。

    本官要拿捏你,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