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坤明 » 第三十一章:四年之招抚失败

第三十一章:四年之招抚失败

    在崇祯三、四年之交,明朝西北的农民军大致可以分成东路、西路两大支。

    东路中的著名首领有王嘉胤、罗汝才、张献忠、蝎子块等人,他们当时的主要活动范用在黄河以东的山西省西部各县。

    而西路中最大的一股是神一元、神一魁兄弟领导的农民军,主要在陕西的延安、庆阳两府一带活动。

    山西的剿抚大计自有山西的官吏和军队主理,而对于陕西的农民军各部,则只能由杨鹤来费尽心思处理。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神一元已经死去,神一魁在二月下旬,带着数万人开始围攻庆阳府城。

    这时候,杨鹤手中没有多少兵马,再加上月底的时候知道了朝廷的决策,于是连忙派人去庆阳城外谈判关于招抚的问题。

    最终,神一魁同意受抚,并派了几十个大小头目去杨鹤驻镇的宁州充当人质,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诚意。

    (宁州,今甘肃宁县)

    为了扩大招抚神一魁的影响,杨鹤特地在宁州城楼安设“龙亭”,让受抚的大小头目们到“龙亭”前跪拜,高呼万岁。

    而后,众人再到公署了去拜谒杨鹤,并一同在关帝庙宣誓日后将忠于朝廷,永不再反。

    经过这样一番大张旗鼓的表演,表现了朝廷招安的诚意,神一魁听闻了之后,在几天后的三月初一,也亲自来到宁州。

    当天,杨鹤先当众宣布了神一魁的十大罪状,神一魁一一承认;然后杨鹤宣读了朝廷的赦免令,并授以神一魁守备官职。

    神一魁部的大部分就此被遣散回乡,只留下部分主力,总计4000余人,被杨鹤安排在了宁塞堡。

    三月二十日,朝廷咬牙凑齐了十五万两银子,外加两万石粮食,由御史吴甡奉旨押运到陕西,发放给受抚的义军和流民。

    话说这十五万两白银,其中十万两是崇祯帝咬着牙才从自己的帑币中割舍出来,为此他还隆重的颁布了一道诏书,让全国官民知晓。

    另外的五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是崇祯帝联合户部一起,在这一个月里从藩王以下搜刮……哦不,是在藩王及各级权贵的捐助下,艰难凑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户部这个管财政的部门没有出钱,那户部尚书毕自严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国库的老鼠都饿的搬家了,给你机会进去搜,能找到一枚铜板都算你狠。

    ——

    等到五月初钱送到陕西的时候,陕西局势瞬间大好:本来最强大的神一魁部就已经招降了,只剩下大批小股农民军还没有受抚。

    而到了发放钱粮的时候,这些农民军争着接受招安,一时间,陕西的农民军几乎全部受抚,这令朝廷上下非常满意。

    但是杨鹤总督却根本高兴不起来,要知道,整个陕西有数百万饿了不知多久的饥民,区区十五万两银子,对于西北的大饥荒和大动乱来说,根本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能起到多少的缓解作用呢?

    所以,他在汇报了陕西的局势之后,又连连上奏了数封奏本,请求朝廷再做安排。

    不仅仅只有远在陕西的杨鹤人间清醒,其实朝中有一些大臣也知道其中的利害。甚至,户部的一位官员还特意给崇祯帝算过一笔账:

    按照一两银子救活一人计算,这些钱只能救活15万人;其时陕西粮价腾贵,1斗米就要银7钱,1两银子甚至买不到1斗半米,这些钱粮,最多能维持陕西农计50天。

    这对于已经饥饿了几年的数百万饥民来讲,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没办法,仅仅是这些钱就已经够让崇祯帝心痛肉痛,让整个户部大为做难了,朝中根本没钱安排后续的事宜,只能任由事情自己发展。

    甚至,在之后的日子里,崇祯和他的朝臣们都没有认真的讨论过……

    对于眼前的这种局面,杨鹤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没有什么办法。

    他在七月给朝廷的报告里提到:

    “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这种“必然之势”终于给他自己带来了厄运。

    七月末,一批降而复起的农民军竟然大举攻占了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不久之后,神一魁也率所部在宁塞营再次起事。

    更雪上加霜的是,正巧也是在七月,山西的农民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在晋南、晋中各处抢劫富户,攻击官军。

    因为地域的原因,这些报告交到崇祯手中需要时间,而这正巧打了个完美的时间差——在八月初七和初八这连续两天的时间里,崇祯帝接连接到了两封灾报。

    一时间,崇祯帝对于接连出现的情况惊怒交加,甚至差点气的昏阙过去!

    在他看来,自己能够咬着牙出钱出粮对“反贼”进行招抚,实在是体现了极大的宽仁,也体现了极大的耐心。

    既然如此,“反贼”们理应听到招抚就感恩涕零,从此老老实实地做顺民,即便饿死也不再捣乱。

    可事实却是和崇祯想的完全背道而驰,这些“反贼”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投降,叛乱、再投降,再叛乱……

    对此,他简直是忍无可忍,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恶意冒犯!

    也恰恰在这时候,一些本来对招抚政策就不满意、不信任的官僚纷纷上疏,抨击杨鹤和他的所作所为。

    于是,崇祯严旨喝令放赈后转任陕西巡抚的御史吴甡对关于弹劾杨鹤的奏疏进行核查。

    这次核查的结果没有出任何意外,是杨鹤主抚误国。自此,无奈成为替罪羊的总督杨鹤背负下了一切西北大乱和招抚失败的全部罪责。

    成为了朝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而杨鹤的政治生涯和他的主抚政策也从此走到了尽头,他本人也被锦衣卫革职逮捕,一时间情况非常恶劣,在九月初,杨鹤甚至被判处了死罪!

    还好,他的儿子,当时任山海关兵备道的杨嗣昌,接连3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接受处罚。

    崇祯帝对于杨嗣昌的印象似乎很不错,这一次竟然破例对杨鹤从轻处分,最后在十月,对杨鹤的判决定为了遣戍袁州(今江西宜春)。

    杨鹤的被撤职、被逮捕、被遣戍,标志着明王朝在对待农民暴动方面主抚政策的失败与结束。

    在这以后,朝中主剿派的势力占了上风,开始对农民军实施了以围攻剿杀为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