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坤明 » 第三十四章:生长

第三十四章:生长

    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年,这段童年回忆不论美好还是痛苦,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在长大之后,这段记忆会被遗忘许多,脑海中只留下一片片模糊的泡影。所以,很多人都会感慨怎么记不住幼儿时期的事情呢,从而成为一个埋藏在心底的遗憾。

    重生之后的朱媺娖倒是弥补了这个遗憾,身边人做的每一件事情,她可以有意识的记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

    崇祯四年五月,也就是朱媺娖满六个月大的时候,她终于长出了第一颗久违了的牙齿,这可把她给高兴的,不停的用舌头舔舔,生怕它会消失。

    不过,乳牙长出,有利也有弊。首先,长牙齿好痒呀,不知怎么的,牙齿生长的过程让朱媺娖感觉奇痒无比,只有嘬手指才能勉强缓解,也是蓝瘦。

    还有,她特别担心自己不小心在吃奶的时候把母后大人给误伤了,只能小心翼翼的,吃完一口等咽下去之后再找机会,不敢想原本一样饿了直观胡吃海塞。

    朱媺娖这个小心翼翼的举动,可把周围人给惊喜的,直夸女儿就是和那个毛头小子不一样。

    崇祯四年七月,八个月大的小人儿在母亲的挑逗下,悠悠然的喊出了“娘”这个字眼,可把周皇后给兴奋的,趁人不注意就狠狠的把朱媺娖的脸颊给强吻了~

    哥哥朱慈郎很好奇,上前想要挑逗妹妹,结果被周皇后一脸嫌弃……

    ——

    崇祯四年的秋天,随着一系列的事情爆发,朱由检胸中发闷,说不出的难受:自己已经跟头驴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奋斗,可形势却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是愈发的严峻了。

    这还不算,他最发愁的事情有这样三件:辽东的敌情,陕西、河南的民暴和财政的匮乏。

    而在这几个方面,朝臣们不但不能为他分忧解难,还常常对他有意欺瞒,让他连基本情况都摸不清楚。

    这让崇祯开始对于朝臣们的能力和品德失去信心。

    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是故意想让朝臣们难堪,崇祯决定重新起用你内臣监督各要害部门。

    九月初九,朱由检特命宫中太监王应朝、邓希诏等人出京业视山海关、宁远、蓟镇等处军粮以及各边防抚赏情况——实际上就具用这些太监充当各战略要塞的特派员,直接向皇帝传递情报信息。

    二十六日,他又任命司礼太监张彝宪监督户部、工部两部的钱粮往来,并特意为这位大太监建立衙门,称作“户工总理”。

    不久,他又派遣太监王坤、刘文忠、刘允中等人监视宣府、大同、山西等处兵饷。

    话说,太监监军的办法,在明朝也算是自古有之。

    但,由于太监们本身不学无术,一门心思都花在了捞钱,找油水上。

    而派出去的太监本身又手握皇帝给的权力,给他们干匪事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所以,要是这都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完全都对不起圣上的恩赐啊!

    因此,太监监军这种事情难免要营私舞弊、贿赂公行。

    处处贪污也就算了,朝堂上下本身也不干净,但是!这么做还有两个致命的缺点——这么做会造成事权不一,将帅被太监掣肘,也给军事行动带来许多不便。

    这还是只是其一,其二既然有太监来监军,来分权,那么问你,出了事情,谁来承担责任?

    给军中原本的统帅?我打仗都不能完全调配士兵,凭什么出了事情要老子来承担,凭什么???

    那给管事太监?这些人本就是手握权力不干事的,能把情况正儿八经不参假的禀报给皇帝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出了事情,他们就各种耍无赖,泼脏水,把罪责往别人身上揽,绝对不会让自己担哪怕一点的干系!

    所以,原本这种制度早在嘉靖年间就已经被革除,直到魏忠贤专权时才再次恢复。

    而崇祯帝拨乱反正,全部撤销监军太监,在崇祯元年时是得到了一致喝彩的。

    可现在,仅仅过了不到4年的时间,这种弊政却再度被恢复,而且变本加厉,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的规模,这不能不让朝臣们大为震惊。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王之心在这个时间点被任命监军中协,然后他开启了“富强道路”,一步一步最终爬上了引领东厂的位置。

    而现在,经过皇宫热心居民朱媺娖的帮忙,王之心之心,直接被扼杀,连萌芽都不给你。

    而王之心本人早就不知道被埋在了哪里,坟头草恐怕都有三尺高了。

    ——

    在朝臣们看来,由太监监军、监部将天大侵夺朝臣的权力和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恢复太监监军、监部的制度,不仅意味着将要破坏军务、政务,而且体现出皇帝对于朝臣极大的不信任,甚至是极大的轻蔑。

    为此,朝臣们不论是忠是奸,对崇祯帝的这项决定表现出空前一致的坚决反对。

    就连温体仁和周延儒的辅臣之争,都在这个时候暂停,“一致对外”。

    立刻就有给事中宋可久、冯元飙等十几人交章论谏,但不被崇祯理睬。

    南京侍郎吕维祺在听说之后,上疏纠劾辅臣不能国正天子,转弯抹角地批评皇帝,也没有被理睬。

    朝臣全部都被“留中不发”(不予理睬的政治术语)于是乎,朝臣们决定联合起来。

    十月初一,吏部尚书闵洪学以百僚之长的身份率领全体朝官共同上疏,反对内臣参与军政。

    看到朝臣联合向自己施压,崇祯帝终于坐不住了。

    为此,他特意召见群臣说:“如果你们都能殚精竭虑为国效命,朕又何必用那些内臣呢?”然后又一项一项的逐一指责朝臣的偾事与无用,朝臣竟然也无言以对。

    最终,朝臣们屈辱的接受了太监监督大臣的事实。

    也是在这个月,朱媺娖用自己的新身体,在谢儿的搀扶下,迈开了第一步,周皇后听闻了,当即放下手中的事,带着人来到了朱媺娖身边见证。

    来见证的,还有特别喜欢朱媺娖的田贵妃,那场面瞬间热闹了起来,数位美人围观,连哥哥朱慈烺都没有这个待遇。

    可把在一旁的小太子给羡慕的。

    这几个月来,两位小殿下是祥瑞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一个事实,一些见到两人而没有得到好运的,都觉得肯定是自己霉运太深,不配为祥瑞感化,根本不会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就离谱。

    至于有没有人看穿了这一切,有,而且都是后宫内的高层。

    刘太妃七老八十了,让她听到下人禀报时,只当作新闻一笑而过。

    懿安皇后张嫣从不过问这些事情,知道了就知道了,关她什么事呢?

    而袁贵妃,等她明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何况她那与人为善的性子,就不必多点。

    唯有田贵妃,她在数日之后特意在晨间请安的时候以此“威胁”周皇后,以此和对方谈判。最终,她如愿以偿,获得了每隔一旬让朱媺娖在她的承乾宫呆一宿,期间还可以正大光明来探望朱媺娖的“权利”。

    朱媺娖对此也乐此不彼,没办法,谁叫田贵妃这个活泼开朗的女人太能勾朱媺娖的心了呢,每次去她那里,朱媺娖都能被她挑逗的心花怒放。

    长公主学会走路可是一件大事,父皇朱由检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却也把自己身边的一个身强力壮的太监郑大良赐给了朱媺娖。

    周皇后想想既然这个灵性的女儿既然已经会走路了,肯定比较好动,一宫女一太监肯定照看不过来。

    就把之前的那对姐妹花兰儿梅儿添给了女儿,毕竟两人年纪小,心里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给女儿她也放心。

    另外,那个向周皇后告密的小太监,在这几个月来,尤其是宣扬祥瑞这件事情上,几乎每个场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办事可谓是不遗余力。

    虽然想法,但至少是个肯办实事的,所以周皇后想想朱媺娖身边一太监三宫女总共四个,不太吉利,所以这个小太监也被赏赐给了朱媺娖,凑了个整数五。

    那小太监在得知领了个服侍公主的肥差后,高兴的拿出压箱底的钱,好好的和几个太监朋友搓了一顿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