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坤明 » 第三十五章:取名

第三十五章:取名

    在后宫,命才是最最重要的,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虽然像光禄寺、殿前这些地方油水多,可眼红的人也多,所以在这种地方捞油水,必须时刻察言观色,甚至就连睡觉都得睁一只眼,不然稍一不慎就要出事。

    这就像一个人,时时刻刻的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分分秒秒处在生存危机的巨大压力下,即使给他住别墅酒店,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他会觉得安宁幸福吗?

    而能傍上大腿,自己至少性命可以无忧,不用担心时刻有人来害你,而且虽然捞的钱少了,可是却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前途。

    别的不说,将来等你老了,只要你服侍的主子稍稍念及旧情,就不会让你沦落到老而无依的地步,你只要带带一两个新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生活在主子的宅院里,不至于沦落街头,举目无亲。

    相比于大多数太监老了以后无家可归,屈辱的活在世人的白眼中。有大腿的人,至少能有个安息立命,给你养老送终的家,这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太监们,是不可抵御的诱惑。

    而好一点的,会有主子置办宅院给你养老,甚至派人来照顾你,让你幸福又体面的过完余生。

    总归,不管怎么算,只要能傍上一条大腿,怎么说都是赚的。

    由于这些宫女太监们是父皇母后赏赐给朱媺娖的,所以他们完全属于朱媺娖,算作她的私人物品。

    虽说她们之前的名字还可以用,但是,这些天来,周皇后和女儿之间早已有了一种不曾言明的默契,她知道自己女儿肯定不简单。

    所以她提前叮嘱了谢儿不得透露四人的姓名,显然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来考校考校女儿:要朱媺娖自己给这四位新来的取名字。

    ——

    距离朱媺娖学会走路已经过了两天,此时,朱媺娖已经练习完走路,被谢儿抱到了御花园里的一处亭子里休息。

    (其实御花园在明代叫做宫内苑,可是朱媺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加上前世朱媺娖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一时之间改不过来,所以一直就没有换称呼)

    不一会儿,朱媺娖看到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一起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母后早就跟自己提过等自己会走路后要赏赐几个新人给朱媺娖使唤,看到几人前来,想必是新人到了。

    “奴婢给公主殿下请安!”四人到朱媺娖面前后,给朱媺娖行了个礼,然后齐声说到。

    “各位公公姐姐们,不用客气,起来吧~”朱媺娖站在亭中的石桌上,小手一摆,稚嫩的说。

    “谢公主!”四人站起身来,一字排开,等着朱媺娖给自己取名。

    但这可让朱媺娖难受了,取名字这种事情需要点灵感,但很可惜,朱媺娖没有。

    她坐在石桌上,右手托着下巴,左思右想半天,忽然灵光一闪,自己前世不是特别喜欢带“然”的词语吗,这个小太监这几个月来事情办的非常灵性,于是朱媺娖便给他取名为凌然。

    另外这个太监郑大良朱媺娖以前在父皇那里见过,而且他非常勤奋,每天早上都会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练功,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从不间断。

    这种勤奋在宫内小有名气,连朱媺娖都听说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帝看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毅力,就被破格提拔,三十不到成为了父皇朱由检身边的太监之一。

    虽然没有人告诉,但是朱媺娖本身就知道郑大良这一号人物,何况“大良大良”叫着满顺口的,因此,郑大良名字不变,只是朱媺娖在叫对方的时候把“郑”字去掉了。

    给这两个太监“赐名”之后,朱媺娖转头看向这对姐妹花,姐姐端庄一些,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朵高洁又自信的兰花。

    而妹妹就稍微娇俏一点,但红润的脸颊上隐隐透露着一丝丝的坚韧,就如一朵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般。

    况且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不正是姐妹关系么,那姐姐就叫兰儿,妹妹就叫梅儿好了。要是以后还有宫女,那就“竹儿”“菊儿”顺下去,省的在想,一句话总结就是完美!朱媺娖默默想着。

    “那你叫梅儿,姐姐就叫兰儿吧~怎么样?”朱媺娖指着两姐妹,说着。

    “扑哧。”妹妹兰儿听到朱媺娖的话,瞬间忍不住的笑了出来,瞬间被姐姐瞪了一眼。

    “奴婢愿意,多谢长公主殿下赐名。”姐姐梅儿上前一步,躬身谢道。

    “那个,本宫说的有这么好笑么?”朱媺娖一脸的不高兴,插着腰问到。

    “不是的殿下,是……是奴婢本来叫梅儿,姐姐换做兰儿,您这么一赐名奴婢直接当姐姐了,所以才会然忍不住笑。”看到公主不高兴了,梅儿连忙解释道。

    可是,你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朱媺娖更不高兴了……好尴尬呀。

    “咳咳,那个,你叫兰儿是吧,以后就这么叫着吧,本宫就不改了。”朱媺娖咳了两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同时,为了掩饰尴尬,她摆出一副深沉的姿势,俨然是个小大人。

    不过,这个如此小大人严肃的表情配上她可爱的脸庞,有种说不出的滑稽,让人心生喜爱。

    “是,多谢公主殿下。”

    确定了名字之后,两宫女学着两太监,上前一步,躬身道谢。

    ……

    转眼之间,还在眼前的画面就化成了氤氲在记忆里的瞬间,虽淡犹香,让人心生感慨。

    距离朱媺娖给新人取名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帮个月。着半个月来,朱媺娖已经和新人们熟络了起来。

    在没人的时候,朱媺娖甚至能和他们聊上几句家常闲话。不过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说朱媺娖听。

    今日十月十五,正好是传统节日里的下元节。皇城内外,乃至整个北京城,都洋溢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

    别的地方朱媺娖不知道,但对于北京城的上元节,朱媺娖还是有所耳闻的。

    听谢儿她们说,京城过下元节时,但凡有些家底的,都会做“豆泥骨朵”。

    “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在后世,这种“豆沙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而在明朝,这种“豆泥骨朵”却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别的时候没人吃,只有这一天人们才能美美的享用……

    下元节还有其他的习俗,比如祈愿神灵,修斋设醮,祭祀祖先等等。但,由于这个节日源于道教,信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在北京,这个节日还是以喜庆为主,并没有太多的人会选择祭祀。

    可虽说是以喜庆为主,可喜庆指的是百姓;皇宫内外一片喜气洋洋,可洋洋指的是小太监和小宫女们。

    在后宫的高层眼里,这个本该好好布置一番的日子,却和往常并没有有太大的变化。

    原因很简单,国家现在不太平,周皇后她们考虑到国家内忧外患、自家丈夫疲于奔命的现状,决定一切从简。

    可毕竟是传统节日,连家宴都没有置办,那稍稍阔绰一下总不过分吧!

    于是,周皇后和袁贵妃两人在前些日子各定制了一件紫檀木纱橱。正好赶在今日送到了两位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