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世界代码 » 第十三章 水下运输机

第十三章 水下运输机

    第二天早上苏文恒在餐厅再次见到贝茜时,感觉自己的心已经和这个异域女孩儿离得很近,在餐桌上汪子涵玩味的看着两人互相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还没等她调侃苏文恒,大副走进餐厅通知大家用餐完毕后到船尾甲板紧急集合。

    苏文恒他们到达船尾甲板时,发现F组、救援队和船员们都在,刘船长、沈总工、王局长和张队长在人群正前方讨论着什么。

    沈总工看人到的差不多了,拿着扩音器直奔主题:“深海二号发来消息,说收到了狮子鱼02号潜航器发来的求救信号,求救信号只发送了一次,但足以证明还有幸存者,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从今天起,科考组和救援队开始学习如何操作八爪蜘蛛潜航器。我们没有时间了,狮子鱼02号里面携带的氧气量只够四个成年人用三天,今天已经是事故发生第三天,我刚才也跟刘船长交流了一下,我们的科考船在全速航行的状态下还需要三天才能到达事故海域,这三天时间,就是所有人学习操作‘八爪蜘蛛’的全部时间,没有时间进行海试了,一到达目标海域我们要立刻下潜展开救援。”

    沈总工言简意赅地结束讲话,带着所有人来到昨天参观过的存放潜航器的间舱,沈总工的助手和几名船员解开最大的那台潜航器上覆盖的防水布,一台橙黄色、形状古怪的巨大设备呈现在人们面前——很像一台倒扣着的直升机,这就是八爪蜘蛛1号机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底部的八条呈放射状的长条形底座,猛地一看有点像直升机顶部的螺旋桨,但这八条“螺旋桨”比真的螺旋桨要粗短很多,“桨叶”也没有倾角,而是紧紧贴着地面,稳稳的支撑着巨大的舱体,八支“桨叶”分别通过三角金属支架与上部的主体连接,把潜航器的主体垫高了五十多公分,把每支“桨叶”和它的金属支架单独拎出来看,有点像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用的三角尺的放大版。这架“直升机”的尾翼也很短,尾翼与主体连接的部分,两侧紧凑的排列着三对带环形罩的小型螺旋桨,尾翼下方是一个两米多高的巨大舱门。主体前端则遵循了深海潜航器的传统设计,有三个圆形观察窗、两个机械臂和一个外挂储物箱,如果说观察窗像潜航器的眼睛,那眼睛上方的脑门显得格外突出,倒过来看确实很像军用直升机凸起的机头,整个潜航器神似一条底部撑着八条腿的突额隆头鱼,鱼的额头上和与额头平齐的侧面密布了一圈探照灯。

    “有不少人说它长得有点像倒扣着的直升机,其实这种说法也不算错。”沈总工看出了在场者的心思,“直升机依靠螺旋桨提供升力,而‘八爪蜘蛛’依靠这八只支撑架提供浮力,它的每只‘脚’通电后能吸住三吨重的压载铁块,八只脚加起来就是二十四吨,‘八爪蜘蛛’在海底完成作业后,给这八只支撑架断电,抛掉压载铁实现上浮,这八只脚就像是直升机的螺旋桨、火箭的推进器,帮助我们从海底‘升空’返航。‘八爪蜘蛛’是船舶机械公司深海关键技术装备专项的最新成果,也是目前世界上载重最大的深海潜航器,堪称水下重型运输机,我们还开创性的把传统的注水舱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赋予了注水舱运载能力。”沈总工说着把八爪蜘蛛后部的椭圆形舱门打开:“这就是注水舱。”

    人群向跟着沈总工向潜航器后部集中,透过舱门向其内部张望,宽阔的内部空间确实很像运输机舱,几架白色人形装备分成左右两列站立着,面向人群,就像两队即将要从机舱高空跳伞的士兵。

    “这不是美国航天局设计的全硬壳宇航服嘛?”卢一航说。

    人们听他这么一说,仔细观察那八套无人穿戴也能屹立不倒的装备,确实长得很像宇航服,巨大的透明玻璃头罩,铠甲般的白色连体衣身,关节处全部用球形过渡,背部有个方形箱体,与身躯连接为一个整体。

    “设计灵感确实是参考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构想的AX-5宇航服,但我们这不是宇航服,而是潜航服,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新一代潜航设备。”沈总工纠正卢一航。

    沈总工接着说:“传统潜航器载人舱狭小,科研人员在舱内以跪姿透过模糊的观察窗去观察海底周围环境极其不便,单次潜航能探测的海底面积有限,机械臂抓取海底样本的范围也有限,且海底样本抓取难、抓取力度不易把控,容易对生物样本造成破坏,正是基于传统潜航器的上述缺点,我司开创性地设计了这款潜航服,大大提升了深海探索体验。深海探索跟深空探索的道理是相同的,装备制造的关键都是思考如何克服极端条件,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活动的难点在外部气压过低,所以需要穿戴宇航服才能出舱活动,海底则刚好相反,我们需要克服的是马里亚纳海沟极高的海水压强,才能实现潜航员出舱活动。我们的注水舱也就相当于空间站的气闸舱,潜航员下水前穿戴好潜航服固定在注水舱内,注水舱注水后潜航器下沉到海底,潜航员就可以直接打开舱门出舱进行海底作业,潜航员可用安全绳将自己连接到潜航器外侧舱壁,把探测范围以母舱为圆心延伸了数百米。”

    沈总工说着登上潜航器,走进注水舱内部,用指关节敲击潜航服,发出沉闷的铛铛声,他旋即转身对舱外人群说:“Ti62A钛合金,潜航服和母舱用的是同一材质,安全可靠,潜航服自重300公斤,内置感应器,能感知潜航员腿部动作,电力驱动迈步动作,操作极为简单,在海底行走如履平地,关节部位加装液压系统抵消外部海水压强,背部装载液氧罐和电池箱,氧气和电力可供水下活动八小时,这是革命性的深海潜航装备。”

    “我这种上年纪的能穿吗?”人群的目光向问话人聚焦,说话的是徐志声,墨镜下方能看到他微笑的嘴角。

    “绝对可以。”沈总工毫不犹豫,“我们深海关键技术装备专项,研究开发的导向就是注重普遍适用性,而且下海不像上天,不用搞什么抗眩晕训练、耐超重训练、平衡感测试之类的项目,只要身体健康就能穿上它进行海底行走。”沈总工顿了一下,环视人群说:“关键是勇气,这次救援任务能不能成功,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穿上它进入万米海底。时间紧迫,我们要开始对潜航人员着重培训,愿意下潜的现在举手报名。”

    沈总工话音刚落,人群中就举起了两只手,沈总工向人丛中望去,举手的两人中一人正是徐志声,另一人是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