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刘封开局成伯乐 » 第23章 孟达来投效,华佗来襄阳

第23章 孟达来投效,华佗来襄阳

    刘封接着说道:山泽本归官府管控,如今为了防备曹吴密探进驻,吾当加强管理。吾会安排搜山队进行管理,一来防备曹吴奸细,二来消灭山中凶兽,让大家更好的伐木、捕鱼。

    蒯岐言道:将军仁德。

    杨家家主、冯家家主也高声喊道:将军仁德。

    王氏、文氏等跟随蔡家的家族把肠子都悔青了,此时他们才想起,蔡家蔡帽被斩首后,早就不如当年了。

    曹操那等枭雄人物,怎么会管蔡家死活。

    最后,刘封嘱咐各家族、乡绅,请他们派一些壮丁过来采矿。每日工作八小时,包一顿中餐外,每天还给20钱。

    这一次各家家主不敢违逆,纷纷愿意派人过来帮忙采矿。

    刘封见这些家主还算识相,也没难为俘虏的各家子弟,让他们每人缴纳十万钱罚金免除债务,若家族不愿缴纳罚金,那就在矿工挖矿三年。

    王、文等各家家主立即凑齐罚金,将家族子弟全部赎回。

    刘封从蔡氏手中获得大量资金,在襄阳附近疯狂扫货,各地商人闻之,纷纷带着货物进入襄阳城交易,于是襄阳城开始热闹起来。

    刘封又命陈卫招揽流民、佃户为军户种地,特别是为牺牲、残疾的军户耕种。凡为军户种地者,可免徭役、口税,只要给军户缴纳粮秣就可。

    这条命令一发布,很多佃户纷纷跑至鱼梁洲进行包田种植。

    刘封控制住襄阳城后,从蔡氏乌堡中调出十万石粮草、钱十亿前往堰口,兵器甲胄等一万套。

    堰口是刘封的第一个基地,连接上庸和襄樊的要道,自然不可轻易放弃。

    刘封书信申耽、孟达至堰口相会。

    刘封以军户分田为引,带走了上庸一万多户,又从孟达部调走五千士卒,把二人坑惨了。

    好在刘封大破曹军,又拿下襄阳,压下了二人的愤怒,但不表示二人对他没有怨念。

    二人接到书信,决定还是至堰口会见刘封。

    孟达、申耽二人来到堰口后,大惊失色。

    堰口经过半年发展,已经如同一座小城,此地聚集了三万多人。堰口令窦韬得了干吏天赋后,将此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整个上庸,不过七八万人口,在刘封带走二万多人后,只有五万多人。而堰口,就差不多占了一半人口。

    而且,堰口还驻扎着五千士兵,由都尉寇横统领。

    此外,还有军司马杨应带着二千士兵压着五千俘虏在这里垦田。

    窦韬怕死,知道堰口已经成了曹军的肉中刺,所以一直在疯狂招兵。寇火带着一万大军离去后,窦韬又招募了二千上庸兵,一千山蛮兵。

    若非粮草不够,窦韬还会继续招兵。

    刘封知晓堰口缺粮,所以在拿下蔡家乌堡后,立即走水路发粮草至堰口。

    孟达、申耽感受到刘封的强大势力后,那点怨言烟消云散。

    刘封抵达堰口,孟达、申耽、窦韬等出城迎接。

    刘封见到孟达、申耽二人开怀大笑,言:吾能大破吕建军,二位当为首功。

    孟达、申耽二人不敢居功。

    刘封握着二人的手一起入城。

    入城之后,刘封才道:此次能破吕建、夺襄阳,离不开二位将军的支持,吾以向父王请功,封赏不日就下。

    孟达、申耽二人大喜。

    刘封道:这次入驻襄阳,缴获极多,吾从中拿出一部分军资赏赐给上庸士卒。

    刘封赏赐孟达、申耽二人千金,对其军士每人赏二千钱。孟达有兵一万,赏赐二千万钱;申耽有兵五千,赏赐千万钱。

    孟达大喜,他正愁如何赏赐下属,有了这三千万钱,总算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此外,刘封还送了十万粮草过来,给孟达军粮草五万石,其余存放在堰口作为储备军粮。

    刘封告诉二人,他已掌握襄阳粮仓,不怕没有粮草,所以让孟达加大力度扩军。

    孟达想扩军后,但上庸壮丁都被刘封招走了,他从哪里招募士兵。

    刘封道:他会在堰口投入数亿钱开垦土地,可以以这些土地招募山民为兵。此外,他已经在襄阳建立铁官,武器盔甲箭矢等皆由他来提供。

    孟达大喜,表示一定会大力招兵。

    刘封耳中传来美妙的叮咚声,到账1000气运元宝。

    孟达正式投效刘封。

    蜀国军师法正重病后,孟达就失去了朝廷的强援。孟达是凉州豪强,与益州本土派不对付,去岁进攻房陵,杀死蒯祺,连带着把荆州派老大诸葛亮也得罪了。

    孟达从刘封出兵占据襄樊,就知道他有野心。

    刘封不但有野心,而且有实力,这才是关键。

    所以,孟达见刘封愿意为他的士卒提供军饷、粮草、兵甲后,立即投效。

    收服孟达,刘封大喜。

    刘封接着对申耽言,他准备在堰口建立训兵大营,将向上庸世家豪强采购大量粮草、肉食、布帛、精铁等物品。

    申耽一听就明白了,刘封这是送钱给他啊。

    申耽连忙表示,愿意联合上庸世家豪强为大军提供军需。

    申耽虽然没有投效刘封,但非常愿意与刘封合作。

    刘封不以为意,招来寇横,言:粮草、布帛等物资,让他与申将军沟通。

    寇横领命。

    刘封又对窦韬勉励一番,赏百金,迁功劳为大县县令,年俸禄六百石。

    窦韬谢恩接令。

    刘封道:为了加强堰口与襄樊的联系,将在南岸修建一条直道,每二十里设一军堡,驻兵五百,沿路猎杀野兽,梳理河道,维护直道。

    直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长安地区的秦直道最为有名。只是修建直道,非常耗费人力物力。

    刘封言道:建立此直道,吾准备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来建设。

    窦韬问:何为以工代赈?

    刘封道:不要征发劳役,而是招募工人来做。凡来做工者,每日可食两餐,得20钱。

    窦韬一算,惊道:劳工就要花费数亿钱?

    刘封道:正是。你们想,这些百姓有钱了会怎么样?他们是不是为改善生活,购买盐巴、布帛、肉食等物资。如此,不就可推动我们纺织、养殖、锻造的发展吗?

    孟达、申耽、窦韬三人的智力不低,很快明白这样做的意图,可这些物资他们自供都不足,为何还要贩卖给这些平民。

    刘封见三人不解,也不解释,言道:以工代赈势为推行,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山民、南阳一带的平民来我们这里做事。

    三人明白了,原来刘封打的是这个注意。

    刘封道:这条路修建后,堰口至襄阳整条路都为繁荣起来,你们可提前规划。

    申耽、窦韬若有所思。

    这条路修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堰口和襄阳两边同是派遣工匠,先行测绘,还要准备大量的物资、劳动工具等,所以要等到春耕之后,才会动工。

    这条路修建完后,堰口、筑城、襄阳三地就会连接起来,襄阳水军和陆上部队联动起来,可大大增加三地的防御。

    这条路,途径武当山系。刘封知晓,武当山可是有金铜矿的,所以尤为重要。

    如今,山中野兽横行,是大好的肉食场。

    刘封让堰口军也如同襄阳军一般,组建搜山队,大肆猎杀野兽。

    申耽得知刘封的发展规划后,召集申仪等族老开了一个家族会议,决定派遣一些子弟到堰口、襄阳发展。

    刘封要以工代赈修建堰口至襄阳的直道,消息传出,各大世家、豪强闻风而动,摩拳擦掌,准备赚这一笔钱。

    申家一动,上庸杨氏、严氏、张氏等也纷纷行动起来。

    220年1月,刘封返回襄阳不久,就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竟陵疫情消失后,华佗受刘封之邀请抵达襄阳。

    华佗

    年龄75岁

    统帅32武力72智力90政治35魅力80

    评价:黄金☆

    天赋:玲珑心、巧手、慧眼

    功法:五禽戏(宗师)扁鹊望闻录(化境)太平天书-人(化境)

    军师技:

    医者仁心:救济病人成功率50%。

    避疫:所在都市不易出现瘟疫,救济瘟疫效果提升100%。

    刘封见到华佗拥有黄金级评价,大喜。

    华佗对着刘封打量一阵,言道:将军气力悠长,应无恙在身,不知请老朽有何事?

    刘封开门见山,言道:封打算在襄阳见一医学院,想请老大人为院长。

    华佗一楞,言道:老朽不过一医匠,有何资格担任院长。

    刘封道:俗语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吾以为良相可以活天下之命,良医可以治人,这两皆可为天下楷模。老大人治病防疫,救治之人不下百万,怎不可为院长。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华佗听后,震惊不已。

    华佗见刘封诚意,于是问起医院之事?

    刘封言:医院可集中救治病人,优以疑难杂症为主。可进行临床试验,提升医药水准;二可培育子弟,奔走于各州县之间防治疾病,各州有难治之症,可来医院治理。

    华佗犹豫。

    刘封道:老大人常年奔走在各州治病,大半时间在路途之上。路途遥远,又有山贼、匪徒之患。老大人若常年坐镇此地,救济重症,以弟子行走四方救济轻症,岂不可活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