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股惑宰 » 第八章:白月光(3)

第八章:白月光(3)

    “狗蛋,狗蛋,赶快起来。”

    “听见没,赶快起来,十点过了。”

    “我憋不住了,赶快起来,狗蛋。”

    。。。。。。

    我被赵正一阵催促声吵醒,原来,赵正要上厕所,不知道厕所在哪里,只好过来找刘德发求助。

    刘德发:“能不能不要叫我狗蛋啊?那是小时候的小名,难听死了。”

    刘德发说着话,闭着眼睛,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清醒。

    赵正:“有啥难听的,狗蛋是全中国通用的小名,整个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个狗蛋呢。赶快起来,我真憋不住了。”

    赵正一边说,一边拉刘德发起床。

    刘德发从床上坐起来。一脸严肃的说道:“带你去可以,必须保证以后不要叫我狗蛋,回朕州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赵正:“你怎么能嫌弃,,,,”

    “那你拉裤子里面吧。”刘德发说完又躺了下去。

    赵正:“好好好,我保证。”

    最终赵正以对天发誓结束了这番较量,身外之物还是败给了身内之物。

    起床后,我站在院子里,伸着懒腰,呼吸着山里面干净清爽的空气,四处打量着刘德发的家。

    房子全是木质结构,房子很大,但是很破旧,房子后院是猪圈,鸡圈,牛棚和厕所。不管是前院还是后院周围都被几棵大树包裹着。树枝和树叶很茂盛,像一把把大伞罩着整个院落。不管是屋子还是院子都是土质的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大部分墙角都堆放着东西,要么是收成的农作物,要么是农具,还有成捆的柴火等等,杂而有序,并不脏乱。整个院子转下来,可以断定,这是勤劳,质朴,爱干净的一家人。

    大家都陆续起了床,昨晚的月亮早已换成了烈日当头,阳光很强,试图穿透院落的枝叶,最终在院子里留下朵朵光斑。

    奶奶在院子里撕着玉米壳,看见我们就对我们慈祥的笑着。二妹忙活着杀鸡,赵正和猎狗一直围着二妹,不知道谁是好奇,谁是嘴馋。

    “二妹,爸妈掰玉米去了是吧?”刘德发问正在杀鸡的二妹。

    二妹:“嗯,早上7点过就去了。”

    “这么早?”赵正惊讶的问到。

    “昨天睡的晚些,要是平时都是6点过就去了。”二妹说完,拿着杀好的鸡进了厨房。

    我:“你家种的地很多吗?起早贪黑的干。”

    刘德发:“以前很多,现在少多了,很多山地都种上了树。我爸昨天晚上给我说,国庆节过后,他要去一个工地干活,所以这几天多干点,走之后我妈就会轻松一些。”

    “你爸在工地上打工?”赵正问到。

    刘德发:“对啊,正宗的农民工,小时候主要在家里务农,这几年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干的都是那种最累,最苦,最脏,最危险的活。给我爸说了好多次,我觉得太累太危险,他年纪也大了,让他不要出去打工,我定期给家里寄钱。可是他不听,还给我说,他们那群出门打工的人,老板最看的起他,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敢去,别人不敢干的活,他敢干。好像那群人还离不了他。听了我心里更难受,不是他的能力比别人强,而是他比别人不要命。别人离不开他,是因为别人都把他当傻子。我爸自己也清楚,他这么瘦弱,他如果不这么干,谁也不愿意要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我一直很担心我爸的安全。以前劝他吧,因为我的实力不够,所以不够坚决。以目前这种形势,要不了多久,我就在朕州买房,把他们都接过去,让他们好好享享福。”

    我:“以你现在的实力,你也可以不要你爸出去打工啊,毕竟安全第一。”

    刘德发:“毕竟我还没有买房买车,等我买了房,就坚决不让我爸出去打工。”

    我:“敬孝不能等啊,等你买了房买车,你又想着娶老婆生孩子了。”

    刘德发:“那不会,等我买了房,就把他们接过去住。”

    赵正:“你爸去外面打工,那家里这么重的活都是你妈妈做?”

    刘德发:“对啊,以前电视里面不是经常报道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吗?我妈妈就是留守妇女,我和我妹妹就是留守儿童。”

    我:“二妹多大了?没上学了?”

    刘德发:“19,早没上学了,小学上完就没上了,家里条件有限,供我一个上学都很困难,加上重男轻女的因素吧。二妹本来很想上学,成绩也不错,但是父母不让,在家里哭了好几天。我觉得是因为我,才没有让二妹上学,所以我一直很愧疚,对不起我妹妹。”

    我:“这就是命运的枷锁啊,时代就是这样,环境就是这样,这不怪你。以后对你妹妹好点就可以了。”

    刘德发:“对,等我妹妹出嫁的时候,我一定给我妹妹置办一套最好的嫁妆,让她因为有我这个哥哥而骄傲。”

    “这对你来说,还不简单,你已经是刘老师,刘专家了。”赵正笑着说道。

    “胖子呢?”我突然发现没见胖子的踪影。

    赵正:“屋里吃早饭呢,吃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刘德发:“对啊,我们站这干嘛,回屋吃早饭去。”

    赵正:“我不想吃,我想留着肚子吃二妹做的鸡。”

    刘德发:“想吃鸡,那还不简单,让二妹天天杀鸡,早饭还是要吃的。”

    刘德发推着赵正进了屋子。

    刘德发说想吃鸡,天天都可以杀,但是对于平穷的农村,吃鸡的多么奢侈的一件事。要不是重要客人,或者逢年过节,无缘无故决不可能杀鸡吃,哪怕他们每年喂了很多鸡,但绝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胃。喂的任何家禽都是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哪怕是鸡下的蛋,也要一枚一枚的攒起来,提到街上换钱。刘德发也没有吹牛,刘爸刘妈也愿意让二妹杀鸡,因为他们把我们当重要的客人。他们想用最大的热情和最高的规格来款待我们,他们愿意把最好东西拿出来,生怕怠慢了自己的客人。这是最原始农村的热情和质朴。

    中午12点过,刘爸刘妈回来了,二妹说今天是提前回来的,平时可能要2点左右才回来。刘爸还背了西瓜和啤酒回来。见了我们,一直说没有在家里陪我们,非常抱歉。刘爸越是这样说,我们心里反倒愧疚,觉得是我们打扰了他们的生活,增添了麻烦。

    二妹很能干,做了一大桌子菜,有鸡肉,腊肉,山里的野菜,自己地里种的各种蔬菜,满满一桌。

    大家围坐着,有一种过年的气氛。

    刘爸:“我是农村人,没文化,也没见过啥市面,不知道怎么说话,你们能来就是高兴。刘德发昨天晚上给我讲了你们的一些事情,他有你们几个朋友,是他的福气。他,,,以后,,,多,,,我们希望你们以后一直这么好下去,以后还请多帮帮他。还有,那,,,天气热,今天中午我们喝啤酒。”

    刘爸说话的时候,有点紧张,一边想一边说,说完后,还想补充,可能中间忘了几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他应该为这段话想了很久,看的出,他很少在正儿八经的场合说正儿八经的话。

    “爸,你学会喝酒了?”刘德发问到。

    二妹:“爸才不会喝酒呢,他想陪你们。”

    二妹并没有上桌子,坐在灶台下面看着我们。

    “高兴,高兴。”刘爸像是被揭穿了秘密,略显尴尬。

    “那你少喝点,他们三个酒量大的很。”刘德发说道。

    “哥,你赔好三个哥哥呗。”二妹对刘德发说道。

    刘德发:“我又不喝酒,我陪不了,他们自己喝好就行了。”

    二妹:“你骗人,昨天晚上你回来,一身的酒气,都能闻出来。”

    刘德发:“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话很多?”

    可能被揭开了昨晚的伤疤,更怕被家里人追问下去。刘德发一边呵斥二妹,一边让大家拿起筷子。

    “二妹,你忙了一上午。坐上来吃饭啊。”赵正对二妹说道。

    “没事,我不上桌子了,你们吃,我这里夹有菜。”二妹对赵正笑了笑。

    刘德发:“不用管她,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刘德发这么说,二妹并没有觉得尴尬。仍然对我们笑了笑,她已经习惯并自觉的准守着这样的规矩。这是赤裸裸的对女性的歧视,虽然在有些地方,这是流传下来的中国习俗。不得不承认,这对女性不公平,不尊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应该摒弃这样的文化糟粕。

    我:“叔叔,我们三个来也不知道买什么好,所以什么都没买。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昨天晚上我们在车里等刘德发的时候,我们三个商量就不买礼品了,每个人拿出500块。一共1500块。我把钱放到刘爸的面前。

    刘爸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死活不接,一个劲的往我这边推。“不行,不行,不行。”

    我:“没事,给奶奶买点营养品。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不收下,我们玩也玩的不安心。”

    刘爸:“不行,不行,不行,,,,”

    我:“拿着吧,拿着吧,,,,”

    我和刘爸就像在比谁的力量大似的,在桌子上推来推去。

    刘德发:“爸,你就收着吧,没事。我给你说过,他们人特别的好,你不收下,他们真的会不高兴的。”

    看我们这么坚决,儿子又发话了,刘爸只好退步。“你们拿的也太多了,你们在外面花钱的地方多,这样,我拿一百。”

    “叔叔,不多,我们要在这里玩好几天,吃住都是你包呢?”赵正笑着说道。

    刘爸:“我包,我包,我肯定包,但我不能收钱啊。”

    我给刘德发递了一个眼色。刘德发说道:“爸,你就收着吧,再不收下饭菜都凉了。”

    刘爸推辞不掉,只能勉为其难的收下。看的出,刘爸并不是给我们客气,在农村,客人送1500块钱的礼,的确是一份大礼。足以让刘家人受宠若惊。

    刘德发偷偷的给我们三个发了一条短信,“谢谢。”

    奶奶,刘爸,刘妈,轮流着给我们夹菜,即使碗里堆了很多菜,还是一个劲的往你碗里夹菜。

    刘家人并不健谈,很少主动挑起话题。倒是赵正不断的问着各种关于农村,关于山里的各种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刘爸熟悉的领域,他很乐于满足赵正的好奇心。慢慢的也没有了刚开始的拘束,话越来越多,越来越自然。他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这里,他对农村,对山区,有足够的发言权。

    吃完饭,二妹收拾碗筷,刘爸刘妈又去收玉米。奶奶继续坐在院子里撕着玉米壳。农村生活就是这样,农忙的时候抓紧干,农闲的时候找事干。勤劳是一种本能,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总之他们没有假期的概念,干活才能让他们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