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伯益的传说 » 第15章 伯益造桥惊动舜帝

第15章 伯益造桥惊动舜帝

    伯益把班制造的马车进贡给了舜帝,舜帝见了大喜,乘坐之后更是高兴。立刻下旨,将班赐氏公输。意思就是专门负责给朝廷制造马车的工匠,班因此也叫公输班。伯益见舜帝下旨,就给公输班专门划出一片区域做属地。

    虽然不是封地,公输班就将伯益给的属地,作为了自己新家。公输班也给伯益制造了不少的马车。伯益在乘坐了之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马车虽好,只能在陆地,遇见河流江河,还是无法行驶。

    大江大河也就罢了,有些小河沟一样无法通行。伯益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公输班,公输班精于木匠技艺,就发明了木桥。在不是很宽的河沟之上架设木桥。伯益见到之后,大家称赞。

    城子县王城的南面,就是一条小河。公输班奉命建造了一架木桥,给王城的居民有了极大的方便。一天,伯益正在看书,王城总管少伯,慌里慌张的进来,说道:“大王,不好了,死了三个人”。

    伯益一愣:“死了三个什么人?怎么回事?”少伯解释了半天,伯益才听明白,原来是有人拉着货物进王城的时候,路过城南的木桥,由于货物太重,把桥压塌了,四个人落入水中,溺水而亡。

    “还有这种事?”少伯便说道:“大王,此桥是公输班制造,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大王把他抓起来问罪”。伯益一愣,心里也是不舒服。不过,公输班是自己的徒弟,随便抓起来问罪,显得自己也不好。

    “把公输班叫来”,少伯赶紧派人,就把公输班抓了过来。公输班也是吓得半死,见了伯益赶紧请罪。“师父,怎么回事?为什么把我抓来?”伯益一看,也是哭笑不得,自己是说把公输班叫来,不是抓来。

    “胡闹,放开公输班”,伯益瞪了少伯一眼,少伯赶紧给公输班松绑,一溜烟出去了。伯益对公输班笑道:“不必紧张,我是让他们把你叫来,这个少伯,真胡闹”。公输班不好意思的说道:“师父,这事怪我”。

    伯益惊奇的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公输班苦笑道:“前些日子,少伯找我,想要请我给他制造一辆马车,我没同意,可能得罪他了”。“奥?”伯益一听就明白了,这个少伯真是应该敲打敲打了。

    “你搞错了,我叫你来,可不是这件事”,伯益说道:“出大事情了,你制造的那座木桥,垮塌了,还死了三个人”。“啊?不会吧?”公输班一听也吓坏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师父,我去查勘一下,可以吧?”伯益同意后,公输班赶紧去城南的桥上,亲自查勘了一下,终于明白,不是木桥不合理,是木桥无法承重太重的东西。自己发明了马车是好事,可马车拉的货物超过极限,木桥受不了。

    公输班回到伯益哪里,把具体的原因向伯益汇报。伯益也觉得这是个问题,看来木桥是不能过马车的。“怎么办?师父,要不在桥上注明:不能过马车?”伯益想想不行。这修路就是让人走的,不走马车怎么行?

    “用石头造桥可以吗?”伯益问公输班。“用石头?师父,我是木匠啊,这用石头,怎么做卯榫?”伯益问道:“那你做木桥的原理是什么?”公输班就把做木桥的原理告诉了伯益,伯益陷入了深思。

    伯益说道:“让我考虑一下,你先去处理一下木桥”,公输班走后,伯益来到自己的后院,看着一堆转头,若有所悟,拿起转头就摆了一个造型,竟然没有垮掉。伯益大喜,随后就弄了个更大的一个弓形砖桥,竟然也没有垮塌。

    兴奋之下的伯益,赶紧把公输班叫来。公输班是天下最好的木匠,一看到伯益做的模型,心中就明白了。公输班激动的说道:“师父,您真是天人,也就是您能制造出这样的砖桥”。

    伯益呵呵一笑:“好是好,如何把这个模型扩大,放在河道上,就是个问题了”。公输班想了想,说道:“师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把砖头换成石块,再用木桥做支架,等石桥造好以后,再撤掉木桥,就成为石桥了”;

    “这样一来,别说马车经过,就是在石桥上修建房屋,都没有任何问题”,伯益也很兴奋,说道:“公输班,我给你调集300人,你一个月的时间,给我造出一座石桥来”。“没问题,这次绝对能行”。

    一个月后,伯益来到了城南的河道石桥上。为了保险起见,伯益叫了五六辆马车,都装满货物,石桥是岿然不动。伯益呵呵大笑:“太好了,公输班,你再去汶水河上,造出一座石桥来”。

    公输班笑道:“师父,要是在汶水河上造桥,这行船怎么办?”伯益一想也是,就不再提这个事了。这莱芜造石桥的事情,也就莱芜人知道,可嬴王城南木桥垮塌的事情,却是传到了帝都。

    俗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舜帝下旨,要伯益带着公输班进帝都面圣。伯益不知就里,但圣意难违,只好带着公输班一块进入帝都。见了舜帝,伯益诚惶诚恐,问舜帝:“陛下,不知道叫微臣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舜帝却是笑笑,问道:“伯益,你在莱芜造桥,这样的大事,怎么不告诉我?”伯益以为是木桥垮塌的事情,赶紧说道。“陛下,这是微臣失职,木桥不牢固,造成三个人死亡,微臣死罪”。

    “死了三个人,又不是你杀的?有什么罪,我是问你,这造木桥的技术如何?”伯益一听,摸不清舜帝想做什么,就让公输班详细的给舜帝解释了一边。舜帝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只能在小河流上造桥啊”。

    伯益一听,便问道;“陛下的意思是?”舜帝说道:“三苗之人,老是想作乱,要是能在长江上造桥,那就好了”。伯益一听吓一跳,舜帝真是异想天开,在小河上造桥,难度就极大,在长江上造桥,那比登天还难。

    “这,陛下,不会吧?”舜帝一听有些失望。公输班却说道:“陛下,长江水流汌急,水深不见底,造桥是不行的,但有变通的办法”。舜帝一听就来劲了,问道:“有什么办法?快说”。

    公输班说道:“我在莱芜制造了不少的船只,只要将船只放大,就能制造龙舟,几艘龙舟并在一起,跟造桥也差不多”。舜帝一听,极为的高兴。马上颁布命令,让公输班带着弟子,去扬州龙舟。

    公输班看看伯益,伯益就明白了。伯益说道:“陛下,公输班去造龙舟,那我也去做个监工吧?”舜帝准奏,并给伯益派遣了一万人的部众,要伯益和公输班,在一年之内制造出龙舟出来,不然不许回来。

    伯益领了圣旨,让公输班把莱芜的弟子,调集了一些,带着一万人的部众,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扬州。这长江大部分地段属于扬州管辖,扬州也是舜帝江山,最南端的一个州,再往南就是三苗之地了。

    这扬州,历来就是多水之地。这里的人烟很少,自从黄帝开始,都是发配之地。这里酷热不说,主要的是陆路不同,进去出不来,出来进不去。伯益来到扬州之后,在公输班的建议之下,就选中了距离江边不远的地方作为根据地。

    伯益没有按照舜帝的旨意先造龙舟,而是在驻扎之后,修建房屋,制造了许多小型的船只。再把这些小型的船只卖给当地的百姓,不到半年的时候,驻扎之地,很快的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部落城镇,主要的原因是有了方便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