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刘琦传 » 第二十二章 再起兵争

第二十二章 再起兵争

    “庐江使臣淮南刘晔,拜见将军。”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世祖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之后。

    少知名,为当世著名的人物品评家汝南许劭所重,称之曰“佐世之才”。其人亦曾品评曹操,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也。

    当是时,刘晔托身庐江太守,为幕僚。

    先,孙策伪为求好,谏之,不纳,遂有此行。

    “使臣何来?”

    “将军以为孙讨逆此人何如?”

    “英杰冠世,骁勇难当!”

    “如此,将军自料何与之?”

    “吾不如也!”

    “而今,孙讨逆犯鄙郡疆界,据得鄙郡之土,欲与将军为邻,窃为将军患之!孙讨逆,狼子野心,其欲也无厌。望将军急图之,切勿犹疑!”

    “竟有此事,还请使臣细言之。”

    刘晔遂将此事之前因后果一一述说,言罢,再请之。

    刘琦低头不语,稍许,令人将其引入驿馆暂歇。

    说实话,以他之见,这刘勋难救。

    毕竟,据史书所载:勋走保流沂,求救于黄祖,祖遣其子射率船军五千人助勋。策复就攻勋,大破之,勋北归曹***亦遁走。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船千艘,遂进击黄祖。

    是以,他所虑者,亦即刘晔所言。

    如若孙策当真一举定江夏,到那时他自是难与之抗衡。

    而以江夏太守黄祖之能力,必会为孙策所败,损兵折将也是在所难免。

    史载:黄祖大败,孙策获其妻子及船六千艘,士卒杀溺死者数万人。

    所以,刘勋,他是无能为力,但这黄祖却不得不救。

    只是,如何救,何时救,还得细细思量。

    江夏,名为荆州治下,但自从黄祖继任为太守之后,便为黄氏一族之自留地耳,并非此时的他所能决定。

    此番孙策远来攻伐,却也给了他一个插手江夏事务的机会。

    是以,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做一回火中取栗之事。

    传命令,广召幕僚过堂议事,可谓凡府中之人,不论高低,不讲年岁,尽皆毕至。

    待有小吏将事情讲述过后,刘琦看向了这满堂人杰,问道:“诸君以为何如?”

    有那主张出兵者,亦有那坐观成败者,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一时之间,也难有定论。

    如今,二郡之地刚定,正是安稳发展之时,也不好妄动刀兵。

    再说,黄氏之力亦是不弱,又在江夏蛰伏多年,也不一定便会为孙策所败。

    不若,坐山观虎斗,以弱黄氏力量。

    这时,角落之处突有声音响起,语气颇为严厉,“处堂燕雀,苟且因循,即使坐拥万里疆陲,他日亦能拱手而让之强敌也。衮衮诸公,既食君禄,却不念国恩,又将何以自解?所谓,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诸公竟有此小儿之见,当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放肆,汝,竖子也,焉敢藐视于国之诸公!”堂下自有那驳斥之人。

    刘琦亦感诧异,抬眼视之,其人立身极正,长有七尺余,气质卓尔不群,可谓美至!

    正是前些时日东曹掾傅巽所荐举之才——襄阳庞统,字士元,司马徽以其为“南州士之冠冕”,庞德公则称之曰“凤雏”。

    “统之言,何错也?江夏非将军之地乎?其民非将军之民乎?而今孙讨逆临境,诸公不思退敌之策,反行此商贾小民之举,窃为诸公耻之!”

    随后面向刘琦,躬身拜曰:“今江夏危矣,若不相救,恐失天下之望。况使孙讨逆得居其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将军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愿将军早裁之,更无他疑!”

    堂下又起数人,“将军切不可为其所惑,而今襄阳可战之兵不满万数,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其必黄元宗之说客耳,望将军慎思之!”

    沉吟许久,又看了看满堂属吏,刘琦忽地起身,抽出了腰间宝剑。

    “诸君勿复再言,今孤意已决,克日当亲率大军与之一战,誓与江夏共存亡!”

    又令吏员将此意晓谕驿馆之刘晔。

    随后,他将整兵调度一事尽付府中之吏,自己则邀之刘晔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或备绫锦,又置金银。

    其之意,可谓四方远近之人莫不知晓。

    而刘晔不能许也,所虑唯刘勋耳。

    刘琦更喜之,待之愈厚。

    ……

    这日,弓马齐备,刘琦遂令起军,于城外作土誓师。

    其曰:孙讨逆威侮五行,妄兴刀兵,天用剿绝其命。今孤惟恭行天之罚也!二三子当用命,临阵无喧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麾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皆斩!

    誓罢,令旗挥动,兵众起行。

    有抚军中郎将刘磐领步骑三千,过樊城,入章陵地界,至随县暗藏。

    其后自有新表章陵太守韩暨赴任,安稳此地民生,实行屯田之策。

    刘磐所部,有校尉南阳韩晞为副,别部司马霍峻帐前听令,庞统参其军事。

    另一路则有虎威校尉甘宁督统,大小战船百余艘,兵士五千众,徇汉江,直下沔口。

    刘琦领着贾诩与刘晔等人亦在此路。

    又令讨虏校尉魏延即可返回襄阳驻守,至于府中之事,则交由长史蒯越与司马王威共商。

    若有不决之处,可快马来报。

    行进之中,刘琦忽起兴致,遂令甘宁演武。

    但见令旗挥动之间,各类船只穿行,有将士奋勇,锐卒争先。

    见此,刘琦哈哈大笑,“兴霸果为古之良将也!”

    刘晔亦感振奋,“将军有此良将,江夏无忧矣。”

    饮酒作会,美鱼鲜香,众人再议黄祖一事。

    黄祖,字元宗,江夏安陆人,名臣黄香之后,其性暴而寡恩。

    自从箭射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后,不屑天下英豪。刘表世,出任江夏太守。

    出发之前,他们已经得知孙策再败刘勋,此时正高歌猛进,逼近江夏地界。

    当消息传至刘晔耳中,他再不迟疑,躬身拜主,但暂不领官身,只是任其驱策。

    有北风烈烈,鼓动着船帆,风驰电掣般,已至江夏地界。

    汉水两岸杂草丛生,枯木斜倒,有沼泽肆虐,侵蚀着人类曾经生存的足迹。

    原本平整的道路,也因为年久失修,变得残破不堪,坑坑洼洼。

    无论村舍,或是农田,尽皆没了影踪,只留下残壁断垣,彰示着过往的繁华。

    随着眼中不断的所见,刘琦的心也越来越沉重,这是他治下之地,那些原有的百姓是他治下之民。

    或许,他应该再多看看底层人民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勾心斗角。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不由得萌生了巡视所属郡县的念头。

    或许,当年的秦始皇亦是这般想法。

    多看一看,多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