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淘汰的边缘 » 第二章 圈子和出身

第二章 圈子和出身

    一般想写点什么都是有感而发,我也是。开始打字的起因是国庆前和董事长的这一番对话,让我特别崩溃和灰心的对话;而在这番对话的前三年半的民企工作经历,是我想好好反省和记录下来的。

    从哪开始呢?因为一切都还没有结束,那就先把这番对话记下来做为开篇,然后从三年半之前写起,顺便把之后的故事随时记录吧。

    先说感慨:

    王侯将相就是有种,老百姓你不服也不行...这是我最终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结论。

    说的现实一点:出身决定了你所处的圈子,圈子决定了你身边的人和你能得到的资源,资源决定了你的地位和话语权…最终决定你能挣多少钱。尽管有人说态度和努力能改变命运,但这也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初衷,真的能吗?

    国庆和朋友吃涮羊肉时聊到一个关于二代的例子:某号称国民老公的二代在有些人看来特别败家。各大城市都有名车超跑,动不动就酒吧包场网红捧场挥金如土,真的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吗?其实这反而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按外企的说法就是从制定战略到实施运营都很有思路和决断的人。

    为什么呢?回头看看上面这个循环:出身,圈子,资源,运营,挣钱,地位。

    先正向的说:他有了好的出身但是不可能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有足够的资源,而现在的资源又大多掌握在“当地二代”手里,所以必须要融入各大城市的“二代圈”才能和大家一起掌握和分享资源,才能开展他的事业。不管豪车也好,泡吧也罢,不管他是否真的乐在其中,这都是他融入这个圈子的门票。中国的交际圈嘛,投其所好,酒酣耳热,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几千万的“小”投资,无数亿的资源回报。

    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我们没有那么高的眼界,更不屑于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比如我总是端着外企的架子自命清高,从来不和民企的同事吃饭喝酒打牌洗浴,所以人家的资源凭什么要分享给你?

    再反着说:不得不感叹一下…就算有那么高的觉悟,咱能买到这门票吗?出身和眼界就决定了你不仅仅是买不起门票,而是都不敢想,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门票。

    就拿我自己来说,生长在一个北方的一线城市,父母在知青返城后又双双在90年代末从国企下岗,最艰苦的时候我妈去给人家看孩子白天晚上睡不好累的得了肺结核,我爸把攒了半辈子的钱和人家合伙跑运输但是合伙人出了车祸然后赔的一分不剩,每个月生活费大概也就是二百块钱。这种窘境可能大部分北方国企家庭都经历过吧?

    然而,一时的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内心深处的穷。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当我2000年初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同学们都在到处投简历争着去外企,可我父母叔叔姑姑都和我说:“咱托人去xx国企吧,花个四五万进去,一个月工资能有500多,然后赶紧找个对象结婚生孩子这辈子就稳当了...”

    顺便说一句,当时北方的房价是大约1500元/平米,一般本科毕业进外企的工资是2000元/月左右,所以在父辈的这种生活圈子里人们只能是天天感叹柴米油盐太贵,看不到任何希望。我真的不想和他们那样卑微的过一辈子,我想改变。

    再回到这次和董事长的对话,用他的话说:“这是咱俩三年多以来,第一次这么‘急赤白脸’的对话。”

    我说:“是的,王总。因为我来咱公司的目的也很您表态过很多次了,我从外企就是来民企搏一把挣钱,来求财的。”我特意把这个‘求’字加重了几分,“所以过去三年我唯一的目的就是伺候好您,您说什么都对,让我干什么我都干。但是这都三年了,我白挂着一个高管的名头,不论我怎么努力资源还是在那老几位手里把着,就只因为他们有背景而我只是个外来的!!人家天生有种,肉都是他们吃,别说分我口汤了,连味儿都不让我凑近了闻闻,那我为什么还要拼命给你干?”我这么说也算是破釜沉舟吧。

    “那你什么意思,你是干还是就不干了,辞职?”

    “我再明确一次,只要有挣钱的机会,我肯定会100%给您好好干。”虽然心里一直在矛盾,可是这前半句话我一点都没犹豫:“但是总是给那几个王侯将相的收拾烂摊子,好处都是他们的,锅都是我的,那我肯定不干。”说完这后半句话,我对自己的鄙视又多了一坨:话说的铿锵有力,但是到最后还是怂了。

    “那...华中子公司缺一个省级办事处经理,你敢去试试吗?”我眼看着他嘴角带着不屑的微笑。

    “好,没问题。”

    “这么痛快?你不再考虑一下?你从总部副总去做省级负责人,而且你的直接上级很可能是你现在眼里的那群sb中的某一个,你能接受?”

    “只要您信得过我,只要您给我机会让我能挣钱,其他都无所谓。”

    “我...我想想,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成,你先回去准备着吧。”

    之所以聊的这么透骨,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痛快,是我真的很想能有所改变,能进入新的圈子。我想给父母一个轻松的晚年,想让我的孩子能有不一样的出身和起跑线。

    终归,42岁的我已经没有太多资本和时间去观望,我要抓紧一切的机会…只是,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