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淘汰的边缘 » 第二章 最客观的选择

第二章 最客观的选择

    早上和朋友聊到我过去几年的功过得失,问我为什么干的那么“冲”...我说这是当时我能做的做好的选择。

    上午开完会和一个下属谈过去的各种泥泞,我和她说:别管结果好坏,这是我当时能做的最理性的选择。

    所以,我当时是怎么选择的?咱也用客观评判的态度记录一下。

    ...

    国庆回来后又折腾了几天,终于有一天唐总把我和高瑞袁月陈颖等几个人叫到会议室认真的谈了一次,大意是董事长暂时稳住了不会有什么变动,所以大家聊聊未来怎么干。

    有两件事还是挺意外的:

    关于管理层变动。

    他挺认真的给我们分析了公司的局势和未来:业务发展可期,内斗外斗堪忧,董事长在和集团的掰手腕中暂时胜利,所以马上公司的组织结构还要做大的调整(我的理解就是进一步清除异己,彻底拔掉集团安排在我们公司的钉子);但是对我影响很大很大很大的是运营部职能要重组,计划,运输等科室可能会独立...计划待定,月底发布。

    我扭头看看陈颖,她也看看我,说:“嘿,公司又要变~”

    然后她笑嘻嘻的对唐总说:“领导,您看咱公司,三个月一小变,半年一大变,咋就从来没消停过呢?”

    唐总也笑:“没事,变着变着就习惯了。”

    我有点笑不出来。民企流程松散节点失控,我刚来的时候就是各职能科室各自的占山为王互相设卡...好不容易把他们捏在一起,立好框架搭好基础正是要全力推进出成果的时候。可这一变就等于各节点全放羊,前后又衔接不上了我还怎么管?

    关于业务。

    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的听了一次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数据。去年公司初创,卖了800台但是各种问题各种设计错误和功能故障以至于回款率不到10%;今年已经第四季度,生产完了2000多台预计到年底销售至少3000以上是没问题的;明年的预期是8000,保底6000...

    我正听着盘算着,突然唐总语气平淡的说了一个让我听着确是平地惊雷的消息:“别管是集团为了博弈打压还是政策变动,从现在开始集团只保证主材供应,所有的辅材配件类都不再拨款了,需要我们公司自己解决。大家来聊聊有什么看法?”

    我k...看法?看鬼啊?

    我早就了解过,也大概写过公司的业务模式:不算日常运营费用(工资,水电等等所有),我们一套设备的物料采购成本是大约260万-300万,其中主材220万,辅材40万,定制需求可能再加20-30万。咱就按年平均5000台算物料采购额就是130-150亿...回款最多最多40亿(之前说过都是各种大促销)...所以如果没有集团的拨款支持,元芳你怎么看?

    而且对我影响最大的还不是这个点,而是....

    刚来公司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问题,前文也写过:辅材配件的采购毛利起码超过30%,那一年20亿的采购额,差价有多少?咱别说按行规5%了,能有1%那是多少?

    然后咱再细分:20亿里面预计有至少70%的业务给白总海总,从他俩那里算差价的概率为0...和他们搞的是关系和人情账。其他的6亿,如果能有一半的业务是我能搞定的供应商,那3亿的官价5%是多少?1500万。

    再往下算,毛利30%里面肯定有各种集团抽头...因为付款是集团统一安排,那么去掉所有的可能性,我只要一半好不?800-1000万。

    但是现在就一句话:集团停止拨款...全飞了。

    ....

    所以...

    这次谈话之后从三个方面让我下了决心,做了选择,很简单,很坚决。

    我这个大双子座的理科生从来就没有选择困难症,也一直以绝对理性和过于理性自诩。

    先说我果断决绝的理性选择:

    原因1:我相信公司的业务发展没问题;也愿意去相信唐总...他是董事长表弟,具备当大腿的前提;他来自于一个历史上出了不少英雄好汉的地方,所以我愿意相信他也是个豪爽敞亮一诺千金的人,愿意跟着他干赌一把;

    原因2:最好浑水摸鱼的间接采购一年500万?被林总把持着;最容易出数的外协加工采购一年数千万?在唐总的不抵抗政策下被段总曲部长把持着,扣不出来;最最最轻松愉快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辅材配件采购一年数千万?瞬间被集团的不再拨款政策给冲没了...

    所以综上:

    选择一:成功抱住大腿的概率50%;抱紧大腿后借公司业务发展的机会捞个区域负责人头衔的概率50%...成功率25%,剩下的就看自己怎么努力了。

    选择二:强去扣间接采购,外协采购等人家嘴里的肉?呵呵呵...

    我必然会选一,毫不犹豫,毫不打折。

    再说感性选择

    大团队:唐总小团队里几个年轻人袁月高瑞李欣,看着他们眼里的光彩...我知道他们的出身,学历,经验...在这个公司都属于上等,性格也都挺开朗,我愿意和这个团队一起赌一把;

    小团队:虽然运营部孩子们底子差,但是在民企挂着“总监”这个名头的待遇和外企是非常不一样的:吃饭专座伺候,行政妹子会专门给端小炒和水果酸奶,上下班有门卫敬礼,快递都会专门给送过来,部门里几十个妹子或害怕或讨好,每次在工作群里安排工作下面都秒回一排排的‘收到’...这和外企那种平等尊敬的氛围真的不一样,慢慢的我的虚荣心确实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想想在这环境里赌两年似乎也不是什么不能忍受的事?

    ...

    你看我的分析靠谱不?

    从那一刻开始,我无论对唐总,还是对小团队,还是对外的大团队,还有对身边所有的人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不管是开会还是喝酒,不管是清醒还是装醉,都非常坦诚的说同样的话:我从外企来昌宜就是求财的,求财的唯一出路就是帮公司干好活,合理合规千万别出事...等公司上市了分我点儿我就够了~~。

    我心里明白自己在未来一年肯定会光明正大的往好了干,但也必须打消各方方面面的人对我的顾虑...因为大部分凡人眼里看不到风险,只会看到我管着几十亿的采购。所以这么理直气壮的理由,配上我大大咧咧毫不遮掩的对“上市分红”这比横财的渴望...我要表演给所有人看。

    这理由?听这些话的人最终信不信我也管不了,但是我自己信了。

    我必须信,因为,而且必须我要把这个信念和精气神儿传递给我的团队的百十号人,让他们也信。

    ...

    回到办公室回想着这次会就算是个篇章的“ZY会议吧”。定了基调,定了打法,剩下的就看咱自己怎么坚定执行把握机会了。

    我把陈娟,彭洁,梁主管等所有人叫到办公室,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向她们宣贯会议精神。

    1,先介绍公司未来业务...这种饼不画也罢,聊胜于无。

    2,再大轮廓说一下公司变动的前因后果,目前董事长地位稳固...挑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就编,安抚人心必备。

    3,接着是我个人的想法:冠冕堂皇,金光大道,紧抱唐总和董事长大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直白的没有任何掩饰,因为我知道这话必然会传到唐总耳朵里。

    5,再接下来为了让他们也坚信这个决定,我把间接采购,外协采购的形势甚至价格差异等正规不正规的都给他们讲了一遍,半真半假...三个目的:洗白自己,警示蠢蠢欲动的孩子们,同时尽量让他们有点同仇敌忾的心气儿...既然捞不到油水,为啥不团结起来干好自己呢?

    6,然后是每个人的安排和计划,这是一次万分推心置腹的谈话...

    对陈娟,高度表扬和肯定,我和她说现在没有运营部长,如果她能坚持住的话我年底给她升经理,明年中旬给她升部长。。她是第一阶段筛选的最佳人选:坚强,执行力强,霸气。无数人都和我说陈娟太一根筋,不会协调总得罪人,干活不长脑子...但是我只反问一句话:你来试试能比她干的好吗?你能带着十几个人每天加班到半夜连续两个月吗?我自己还有一个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唐总说了计划职能可能要独立,那陈颖肯定心里已经假设她以后是和我平起平坐了.以后绝对是支使不动也惹不起。那我多招人,名头是她的,活全都我干...我供着她还不行吗?

    对彭洁,已经安抚过了,这次再当众夸奖和鼓励一次:鉴于她在整理辅材和配件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争取年底升高级主管,明年升经理。唉...这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精明,一点就透。最大的问题也是太精明了,总觉得她能表演出让我满意的结果...但用人之际我必须展示给她绝对的信任。

    对刘娟,那是不用我去鼓励,她会主动找我来求鼓励的。现在回头想想我是应该在某些方面重用她的...但我也是人,是个有个人喜好的人,我真是受不了一说话就恨不得凑脸上那种妹子,试了几次之后想想还是算了吧。

    其他主管也是这样,画大饼,打鸡血。

    另外还大张旗鼓的组织了每月的部门沟通会:

    宣传公司业务和部门重要性;对公司业务做有奖问答现场抽奖;

    简单粗暴的推行最简单的绩效打分,每月各组都评比先进,发红包,照片上墙;

    每月都有人升职加薪(就是上一批找人事陆续批的),让他们上台讲演,给大家发红包;

    新员工入职红包,老员工生日红包...

    看着台下百十个孩子们的眼神从一片片的迷茫,到个别的蹦出几点闪光;

    看着这些主管们从最开始的上台都不敢,手足无措说话发颤,到渐渐的习惯了被上百人注视,也慢慢地由于自信心膨胀而敢于横刀立马训斥下属...

    我觉得,终归是会好起来的。

    嗯,顺便...这钱都是我出,每月一两万,打着公司报销的名义都是我自己出钱,nnd。

    这,就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