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小说:有生之年 » 第一章 换一个身份

第一章 换一个身份

    她只能换一个身份重新去认识他,愿上天再给她和他一个机会。

    当她轻而易举在相亲网上找到他时,她清晰地听见自己扑通扑通强烈加速的心跳。不是心动,是紧张。为何紧张,她说不清。也许是在乎,也许是通过照片再次见到了他,也许是触摸到绝望里的希望。

    她把出生日期填成初遇他的28岁,希望一切可以重来,重回没想过会爱上他的28岁。就当他是陌生人,再认识一次。

    在兴趣爱好栏,她填上他们都喜欢的一道菜——拔丝香蕉;喜欢的名人,她填的是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就像现在的她一样,以陌生人的身份去联系他;在个人独白处,她写上他们都认可的爱情观——相依又独立,有彼此也有自我。

    他认为她很黏人,不允许她吃醋和占有,但这也就剥夺了她爱他的一切正常权利。她爱他,却不能在他和其他女生出去玩时吃醋,哪怕是默默吃醋,也不能让他知晓一分一毫。

    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上下相对的办公室,却不能有任何交集。楼梯上的擦肩而过,会议上的视而不见,校园路上的偶遇,都不能给他们四目相对、开口言和的机会。

    她明白,这一次,只要是她,只要是她本人,他就不接受。但换一个身份,他就可以燃起兴趣。只是她没有想到,突然出现的一点点“活路”,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简单。

    她颤抖着手在网站系统上跟他打招呼,“SayHi”嘛,她先试试他是否还会使用该网站找对象,能否得到他的回复。第二天上午,她惊喜地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他的回复:“你好。”

    她又惊喜,又失落。原来,他找对象的心情如此迫切。几年前她就听说,他注册了相亲网,还被其他同事搜到过。后来就没有音讯了。她自我安慰地以为,他已经放弃了相亲网的渠道。现在看来,他很执着——放弃一个渠道很慢,甚至不会放弃,不找到不罢休。她当然能理解,34岁的他,难道不需要一个女朋友吗?只是这个女友不是他自以为是所了解的她。

    为了回复他的“你好”,她必须按网站要求实名认证。而且,他的警惕性很高,在回复了“你好”之后,他主动邀请她进行身份认证,确实符合他敏感、谨慎、不贸然行动的性格。

    可是,她不敢在认证页面填上“于暄”两个字。时为洋是尊贵的会员呢,如果他能看见她的真实姓名,还不撒腿就跑,她就又浪费了一个机会,也辜负了江展对她的叮嘱:“暄暄,你要隐藏好自己哦,不要被洋哥发现了!”而这,可能是于暄最后的机会。

    于暄已经半年没有和时为洋说话了。她看见他就走,仿佛很有自尊的样子。当然,他又何尝不是呢?虽然也能隔着人群在远方发现她,但走近了之后必定是装作无视。她以为她的做法每次都能让她很解气,但每次走过他身边之后留给她的止不住的眼泪,就拆穿了一切。她骗不了自己,其实也骗不了他。

    她再次颤抖着手拨通了网站客服的电话,问清楚实名认证是否能被他看见。网站信誓旦旦:“女士,我们都是保密的,看不到的,实名信息只用于身份验证。”再看看时为洋的资料页面,他是已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于暄确实看不到他的真实姓名。带着想要重新认识他的希望,于暄填上了真实信息,完成了认证,并马上回复了“你好!”

    兴奋的心情只维持了几分钟。她不能让时为洋看出是她,所以她上传的头像照片不是她本人。而这无论如何都无法通过这个声明自己“严肃正规”的相亲网的审核。时为洋一天内浏览她的资料五次,却怎么也找不到本人的照片,在于暄回复他“你好”之后,看不到照片的时为洋没有再回话。

    没有照片,怎么体现真实相亲的诚意呢?于暄自己也觉得不靠谱。况且时为洋是“看感觉”的人,没有照片,他怎么找他要的那种怦怦心跳的感觉?

    相亲网的尝试再一次反映了时为洋的性格。务实的他不会在看不到相貌的人身上浪费一点时间。于暄在与其他相亲对象的互动对比中,更加体会到这一点。

    她并不想相亲,她只为时为洋而来。但她礼貌回复了一位颇有诚意的男士的问候,因为她心虚,她想看看其他男士是否也在意照片问题。正如她所料,男士在询问她的职业后,马上把话题转到了照片上:“你的头像怎么不显示?”那一刻,于暄进一步验证了自己所猜测的时为洋不再继续回话的原因,也看到了时为洋与其他男士性格的不同。

    一个开朗大方的男士会直接把照片问题说出来,而时为洋是内向的、沉默寡言的。照片在其他男士那里可以成为一个互动话题,而在时为洋那里不能。时为洋可以迅速放弃这个没有头像的姑娘,即使观念匹配度达92%,即使心灵曲线几乎重合,他也执着地相信,还有下一个。

    “他看不到我的照片,不会回复我了,重来一次是进行不下去的。”于暄带着绝望的泪水在当晚对自己说。上天仿佛给她打开一个口子,然后立马又关上了。透出的光还没有照射到她,就消失了。

    她永远记得早上睁开眼睛看到手机屏幕上他的“你好”时的心情。他的出现能让她活过来,哪怕是把她当作其他陌生人的偶然出现。她很久没有体会到与他互动的快乐了,即使只有两个字“你好”。

    她想不到其他办法了。难道她去网站坦白她的心思,请网站帮忙?为了他,她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可以做到极致。

    不执着于他不好吗?只要忘了他,她可以在寒假轻松度日,从此告别大起大落的心情,和她羡慕的其他所有不为感情所扰的人一样走在路上,过从未体会过感情痛苦的生活。可夜间的无数次梦境,让她逃不开自己的心:梦里的他那么清晰,仿佛就在眼前。梦里他们重新和好,梦里他看她有柔和的眼神。每一个梦都告诉她,她有多么渴望重新见到他。她反思过,并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论是穿梭在校园各处忙忙碌碌的工作日白天,还是假期的白天,她都没有刻意去想他,虽然她没有真正忘记过他。上班时她有高强度的工作,闲散时她有满满当当的安排。她不惜把自己搞得很累,哪怕筋疲力尽,也不肯把思绪空出来。她让自己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研究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内容,就是不能停下来,就怕停下来的一瞬间,关于他的一切就汹涌而来,她抵挡不住。

    曾经多次,望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她羡慕每一个路人。她预设他们是没有情伤或已治愈情伤的幸运儿——他们普通却快乐,他们未曾遇见或追求过一份纯粹的爱,也不要求那样的爱。只要有个伴儿就好,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她也是大部分人,只是她沉迷的那个伴儿,与她有不约而同的默契。“心灵相通、心有灵犀、异口同声、不谋而合”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带给她的契合感。当朋友不可思议地问起她为什么会看上他时,她只会重复一句话:“他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可他不自知。或者说,他已知,但他不认为这是爱情的基础。他要找和他相反的人。相似不能让他动心,只有相反,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她曾经试着去理解“相反相爱”的观念,也思考他要求先有心跳的感觉再去了解一个人的顺序的真理性。翻遍理论书籍、看遍网站讨论、问遍亲朋好友,她发现,原来没有标准答案。寻爱的路上没有对错,他坚信的观点就是他的标准。所以每一次他和她在不同时空做同样的事,或是在相同时空做对同一件事做出同样的反应,以及在同样的人生阶段做出同样的人生选择,她都心动不已,而他却无动于衷。

    难道不是先了解一个人才慢慢爱上他吗?她认为,相处和了解筑起爱的坚实基础。这样的感情是稳固的、长久的。真正的爱情是没有保鲜期的,心灵相合的两个人只会相看两不厌,在经年累月的相处中堆积无限感情。而基于条件、感觉等浅表形式的感情是有保质期的,它们披着爱的外衣,却未必抵达爱的本质,它们有时只是一种选择,尤其在深入相处后,未能在精神上达到深层契合的两个人就将迎来小到鸡毛蒜皮、大到为人处世的各种矛盾,但他们不想承认那不是爱,而是认为爱已到期,接下来将由责任、坚持和智慧来接管漫长岁月。如果爱有期限,爱又因何而伟大,因何而被向往呢?他们小瞧了爱的力量。只剩责任的爱是贫瘠的,需要坚持的爱是勉强的,靠智慧支撑的爱是狡猾的,唯有爱本身让爱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