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小说:有生之年 » 第八章 反转

第八章 反转

    秋冬之交,时为洋、江展要去校外参加培训。于暄没想到她会有些失落,因为见不到时为洋。她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了时为洋身上,没有时为洋的四人对她来说是没有灵魂的,虽然这对江展、叶繁不公平,但爱情与友情毕竟不同。爱情让人魂不守舍,友情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每天可以见到时为洋,让她喜欢上班。时为洋带给她的快乐无人可替代。没有时为洋的日子她就没什么记忆。

    可是,她没想到,培训中途一天中午,时为洋回来了!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只要能见到他,她就高兴,没来由地高兴。见一次,能缓解她好几天的空落落,她的心又变得满满当当。

    于暄的想念是什么感觉?早前是不自知地想见他,习惯于他在办公室周边出现,哪怕什么也不说。后来是他不来她就去找他,趁无人时端详他。再后来是发生任何一个与他有关的场景都会联想到他——或想到已发生过的事,或想象可能发生的事。到现在,则是遥远的怀念:咫尺也好天涯也罢,都不能去见他,寒暑假不知他身在何方,想知道他在做什么,想了解他的近况,想听他说话,会梦见他,想再和他吃一次饭,害怕他有女朋友……对于这些想念,她都无能为力,只能对着空气在一天天的流逝中细品失去他的滋味。

    原来,时为洋是回来开学院例会的。那是个周二的中午,周二下午开例会。“你怎么回来了?”有人问。“我回来开会,晚上还要培训,等一下就走。”于暄听到他对别人说。不知哪来的勇气,也许是不太习惯不和他接触的日子,在开完会时为洋起身的一瞬间,于暄装作不知道地惊讶道:“你怎么回来了!”时为洋又回答了一遍。“你怎么去啊?”这才是于暄真正想问的,她想送他去培训。“我跟他们坐公交去。”时为洋答。“我开车送你去吧!”时为洋眼睛一亮,他恐怕没想到于暄会如此热心,也恐怕又一次感受到了于暄有点超出“饭友”的靠近,但当时的他应该不愿意多想,于暄觉得。他可能依然打算把于暄的“热”与“情”放在好朋友的范畴,他不想得出友情已变质为爱情的结论:“万一人家只是热心帮忙,没别的意思呢?”时为洋不会也不想自作多情。

    按照他的性格,于暄不开口,他不会自作多情,哪怕已察觉到什么,也会装作不知。就像他对他喜欢的女生一样,他认为他只要不开口,就不能坐实他喜欢对方的事实,他就保留了面子,他就不会尴尬,还可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和对方寒暄。

    “好啊,那我跟他们说一下,我就不和他们一起坐车了,还要转车。”时为洋也是愿意享受便利的,他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只接受于暄的好意。时为洋答应后,于暄的心第一次扑通扑通跳了起来,这是她第一次和时为洋在校外独处,她竟然感到紧张。

    于暄在时为洋租住的穗村门口等他。他回家拿了一些用品,上车时给于暄带了一个特别大的红苹果,非常符合他乡镇青年的气质。后来于暄才知道,时为洋的父亲从小教育他,别人帮了忙要记得还人情。传统的礼仪教育让时为洋多了中老年的老沉,少了青年的随意与活力,虽然给人一点距离感,但也给他塑造了彬彬有礼的良好形象。这是他们单独外出的开始,也是让于暄察觉到单方面爱恋的开始。

    时为洋每天呈现给大家的样子都是不喜不怒的,让人觉得他有好脾气、好相处。可有一次,时为洋工作遇到点不开心,正巧叶繁、于暄来找他吃饭,他没有立刻答应。他的眼神透出微妙的小情绪,那情绪具体是什么内容,于暄不得而知,但时为洋极少透露的小情绪确实被于暄捕捉到了,而叶繁什么都不知道,她不关注时为洋。

    在于暄车上,于暄像孩子发现大人的小秘密一样问到了时为洋这个场景。时为洋说,他当时确实有小情绪:“那次我不想去,因为好忙。同时还想看看我不去吃饭,叶繁会不会难过。”“叶繁?”于暄又惊讶又心痛,但她必须装作好奇似的随意一问。“是啊,每次都是我叫她吃饭,她很少来叫我,我如果不去吃饭,看看她会不会难过。”于暄的笑脸凝固了。他想试探叶繁会不会难过,而真正会难过的人却是他不想试探的于暄。

    “啊,原来你喜欢叶繁啊!”于暄大胆试探。其实不用试探,她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时为洋喜欢叶繁。“不是,就是觉得我跟她是一样的人。我们都是迷迷糊糊的,她年纪小,天真单纯,就是不知道以后年纪大了会不会变得精明。”时为洋说。

    叶繁和他是一样的人?吃不到一起、聊不到一起的两个人他会觉得他们一样?叶繁年纪小天真单纯?在很多事情上,叶繁比于暄要成熟。在工作中,叶繁要求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不干冤枉活儿;在感情上,叶繁有对军警、医生等职业的偏爱,向往制服诱惑,对男生有身高、体重等外形要求;在生活上,叶繁吃辣、喜欢美食,希望入住繁华市中心。而时为洋呢?他对于暄说过,他这个人不在乎吃穿,就喜欢自由,享受独处。叶繁却对于暄说过,如果恋爱,她也会像小女生一样希望近距离高频率的聊天,如果太看重空间与距离,会感觉不到有男朋友和没男朋友的区别。

    时为洋也说过:“我跟叶繁谈不来,跟于暄相处很舒服!和于暄,顺其自然吧!”虽然跟叶繁谈不来,但可以做女朋友?和于暄相处舒服,但还不能做女朋友,只能“顺其自然”?这是什么逻辑?就是听了时为洋的这番话,连书记和安主任才来跟于暄做思想工作的,但根本就是搞错了对象。

    那时已是来年春天,于暄早已感觉到时为洋的无动于衷和别有所恋。有一次安主任特意到于暄办公室问她:“你不会太看重男生的外表吧?我觉得相处合适更重要!”于暄听不出安主任话里的意思,她真诚地表示,相对各种条件,她更看重两人的相处,合得来最重要。安主任放心了。再有一次,看到于暄和时为洋并没有什么进展,在于暄送加班的连书记和安主任回家的路上,安主任又说了一次:“为洋人很好。”连书记则说:“为洋很踏实,穿衣服也很干净,典型的知识分子样子。你们俩在一个调子上,很搭。你看为洋和常彩,他们就不在一个调调上,我们想都不会往他俩身上想!于暄啊,就看他是不是你的菜了!”他们都认为,只要于暄点头,时为洋那边不是问题,可问题恰恰不在于暄身上——不是于暄看不上时为洋,而是时为洋看不上于暄。可于暄什么也不能说,她只能认可时为洋的好,其他的就保持沉默。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强化了于暄对于她和时为洋很搭的判断:“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有点人生阅历的人都这样看!”于暄从心底感谢他们。于暄的感情观是成熟的,她从不被送花、条件好等外在形式所迷惑,她需要相处。相处之后再做判断,给彼此一个机会。

    所以,如果叶繁和时为洋真是一样的人,他们做工作的对象应该是叶繁才是,可他们都来找于暄,难道大家都看错了,只有时为洋自己最清醒?而且,按照后来时为洋说的标准,他要找活泼开朗的女生,要性格互补的女生,为什么在叶繁这里就要找跟他一样的人,就要找和他相似的人,而且不活泼开朗也可以呢?那只能说,他喜欢的只是他所认为的那个叶繁。他认为年纪小就天真单纯,他认为活泼开朗就是活泼开朗,他只要从他想要的方向去想就行。再或者,还有一解:“有感觉就行!”于暄想,即使不是他要的标准,即使喜欢的不是他所认为的那个对方,他也可以用“感觉”来说明一切。感觉至上,有感觉其他都不用再分析。这问题就变得无解了,因为感觉本来就是个无解的东西。

    “应该不会随年龄改变吧!喜欢就去追啊!”于暄希望用强肯定换来时为洋的强否定。“我不喜欢叶繁,而且我还没到时候。”时为洋真的否定了。在往后的许多次,时为洋否定一次,于暄就虚假地强行让自己安心一次。“还没到追叶繁的时候啊?”于暄问。“还没到谈感情的时候,我自己还没到那个阶段。”时为洋进一步解释。于暄放心了,时为洋的话很清楚,意思是他自己还不太想开始一段恋情。

    于暄会放心,是因为她对时为洋的话完全信任,他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她都信任。当然,还因为于暄那时并不知道的背后的故事。她不知道,在她还没有加入他们的吃饭大军前,有一次叶繁谈到单身的烦恼,时为洋就在饭桌上对叶繁说:“既然单身那么苦,那我们凑一对喽!”叶繁说,时为洋说这些话的语气、眼神都引起了她的不适。她不知道,那时还有一个蓝佳,她也与时为洋、江展同参加培训,时为洋还帮她回家拿衣服。

    直到2020年1月,时为洋在与于暄的期末聚餐中才说,也许是先入为主,他一来F院,常彩就把叶繁拉到他面前,让他看看叶繁。时为洋说:“当时觉得这女孩还不错。”就这样他才开始叫叶繁吃饭,但叶繁不喜欢时为洋,时为洋是知道的,所以从未明说,连单独外出都没有过。“我和叶繁没什么,你没什么醋可吃。”“那你会难过吗?”于暄问。“这有什么难过的?不难过。”时为洋答。

    他心里有真爱吗?也许就像叶繁说的,他只是想找一个人结婚而已,并不是非某个人不可。或者,于暄更愿意把他想得深情一些:他也有非某人不可的感情,但对方不同意,他也没办法,只好变通。

    在真实的时间线上,时为洋先认识的是于暄——在医院体检时。原来,在这个故事的开始,于暄并不是主角。也许在故事的后来,于暄也不是主角,她只是一个拼命在博得存在感的配角,甚或是群众演员,却比任何一个主演都卖力。

    一切如常。把时为洋送到培训地点后,于暄就当从未听过他在车上的那些话。没错,时为洋确实当场否定了她敏感的猜测,但她高兴不起来,她把这种隐痛藏在他们单独聊天的车里,洒在那天傍晚的风中,不带进学校。对走进学校的每一天,于暄打算抱着看现场直播一样的心态,等着剧情在适当的时间点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