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小说:有生之年 » 第十二章 寒假

第十二章 寒假

    在那个冬天,还有好几幕是于暄回想起来就开心的。

    比如,在学期末,工会给大家发放了参加校运会等活动的福利,工会给他发了一个类似公文包的黑包,还附带一个长款小钱包。时为洋在于暄桌边拆包装,于暄随意说:“还有小钱包,不错啊,实用!”时为洋说:“送给你!”于暄说:“我不用啊,可以带给你家人。”

    又比如,时为洋在办公室外面开会,他把笔记本放在于暄桌子靠墙的安全角落。于暄走到座位,看到一本快被翻烂的本子,猜到这肯定是时为洋的。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她觉得亲近,让她感受到他对她的信任。虽然不应该,她还是忍不住翻开了时为洋的本子。上面随意涂写,竟还写着买面膜……潦草的字迹记录着时为洋的工作、生活备忘,没有绝密内容,于暄心里的负罪感减轻了一点。上面的字迹和于暄的字有点像,时为洋出现后,于暄对他说:“你这个字写得不错啊!和我的字还有点像!”时为洋说:“还不错?我老师说乱七八糟不知道写的什么。”难怪时为洋对自己的字没什么信心,原来是老师这样说过。可他怎么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呢,也许老师只是看到他打草稿的潦草、凌乱,但细看每一个字,写得还是不错的,老师说的是格式,是整体印象,于暄发现的是字体,是具体写法,并不代表他的字就不好,他根本不必自卑。但于暄猜想,尊师重教的他,对于老师的话,不论从哪个角度想,都会更在乎一些吧。

    时为洋的字是老练的,随意写起来汪洋恣肆,做会议记录时又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能收能放,像他本人——大部分时间是收着的,就看他愿不愿意放开。

    再比如,时为洋来于暄办公室打印文件,他想双面打印。别人都说无法实现,于暄说好像可以,就是要掌握方法,可以试试。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再试,时为洋却温和地说:“试试嘛!”一举成功。以后每次手动双面打印,于暄都会记得,这是时为洋和她一起尝试出来的成果,也是时为洋教会的她这个技能。万事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于暄喜欢时为洋这种态度。

    还有,在操作软件方面,时为洋不会操作时会来问于暄,但如果于暄也不知道,他俩就会同步在各自手机上搜索操作方法。有一次,时为洋拿着手机进来找于暄商量操作方法,于暄也正拿着手机在搜索同样的问题。

    这些默契的场景都让于暄难忘。而除了默契,还有小小的甜蜜。

    快放假了。忙了一个学期的时为洋终于闲下来一些。一天下午,时为洋坐在于暄办公室的沙发上缓口气。他放空自己似的坐在那里,把脑袋靠在沙发背上,朝左前方静静看着还在排课的于暄。于暄对着电脑,分明感觉到时为洋正看着她。她调皮起来,突然把眼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看向时为洋,时为洋立刻装作睡着闭上眼睛。

    有个男老师和于暄说话总是超过安全距离,于暄观察了一下,他和其他女老师说话也是如此,可能这是他的习惯吧!有一次于暄要去办公楼搬笔记本回A楼,碰上时为洋,她就叫他一起去。没具体事情,只是单纯地陪于暄工作,这样的时为洋让她觉得随和亲切。在路上,他们恰好碰到那位超过安全距离的男老师,于暄向时为洋身边靠了靠,想躲在时为洋身后,并告诉时为洋原因。时为洋说:“那要看他是对你一个人这样,还是对每个人都这样。如果是对每个人都这样,那就是个人习惯,如果只对你一个人这样,那就要注意了!”于暄欣然接受并欣赏他的客观公正。于暄开玩笑说:“叶繁发现他的行为后说,江展、时为洋还挺好的啊,他们跟我们那么熟,也没有动手动脚!”时为洋笑着说:“意思是我们不会动手动脚是吗?下次我们就动手动脚的嘞!”于暄哈哈大笑,也许这就是江展说的“时为洋牌闷骚”吧!虽然他的分析里少了些男生对女生的保护,但他可以用行动来表示。在于暄领到笔记本后,时为洋就主动把于暄手上的笔记本放到自己手上;“我来搬。”其实那些本子并不重,于暄完全可以自己搬。

    当然,在寒假前,除了这些美好,还有一件工作的糟心事。

    学校进行期末考试后,采取的还是人工领卷的方式。教务员去考务办把学生考完的期末试卷领回学院,学院老师再去教务办公室领卷批改。F院一位老师在领卷时看错了一个字,把不属于他批改的试卷领走了,真正要批改那本试卷的老师则找不到试卷。刚提拔不久、还没过试用期的陈院长非常着急,多次派人问于暄领卷回学院途中的细节,他们都认为,一定是于暄把试卷掉在了路上。

    于暄可以肯定,她在路上没有丢失任何一本试卷。主要问题在于,不少老师领卷时,她可能在其他地方忙碌,并不一定在办公室,有些老师找到试卷后忘了签字就拿走了。这件事暴露出教务工作流程的不科学和管理的不规范,但绝非于暄一人之力能扭转。她只有先克服弊端,并结合学院实际想出更好的办法。

    从找不到试卷到拿错试卷的老师发现试卷,只隔了一天半,可于暄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之久,在这一个世纪里,她看到了众生相。

    陈院长性子急,害怕出事,总怀疑是她弄丢了试卷。后来被提拔为副院长的时任教研室主任、跟随陈院长东奔西跑的甘西老师跑来教务办公室翻箱倒柜找了好几遍,连沙发底下都趴下来看,无果。邝巧卿院长没有来办公室当面问过情况。叶繁说,她有印象,那本卷子曾在沙发上出现过,可以证明于暄没有把卷子弄丢在路上,但她担心万一不是这样她就说不清了,所以无法作证。于暄表示理解,叶繁能单独告诉于暄她曾看见过,已是对于暄的支持。左芳到办公室来安慰处在漩涡中的于暄。时为洋来办公室茶几上翻找了一遍,没看到,就默默离开了。

    经过时间的洗礼,于暄对所有人的所有表现都达成了理解。对人不能苛求,是于暄经过这几年的种种事情后得出的感悟。

    一天半之后,拿错试卷的男老师无意中在后备箱发现了试卷,于是把试卷送了回来。陈院长悬着的一颗心落地了,她在于暄办公室门口与于暄“相拥而泣”。“相拥而泣”,是时为洋的话,他说:“我看见你和陈院长相拥而泣!”

    而在这之前,时为洋已答应放寒假后让于暄陪他看房。发生这样的事,不知时为洋还记得他们的约定吗?说起看房的约定,还要从这件事之前说起。

    前不久,F院举行时政宣讲。安飞虹主任认为于暄文字功底好,邀请她和几位学生工作者一起给学生宣讲。于暄答应了,洋洋洒洒写了几页纸,可她搞错了要求,她把宣讲理解成了演讲。轮到她上台后,她没有像上课一样为学生做讲解,而是把她的感想抒发了出来。只有当时为洋上台后,她才知道什么是讲课。

    在台上讲课的时为洋魅力十足,至少在于暄看来是这样。于暄喜欢他的上课风格:他语言简练,不多一句废话;他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他能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把关键词用下划线标出并做重点解释。台下的于暄想起时为洋曾说过:“站上讲台做自己专业的事,那种感觉还是很棒的!”站在台上讲课的时为洋确实有那么棒!她也想起时为洋曾说,市里的电视台曾给他录过一次获奖课程,于暄真想当一次他的小学生,用崇拜的眼神听他讲一次课。后来,于暄跟左芳提起时为洋讲课优秀时,左芳说:“他五年的中小学可不是白待的!”于暄点点头,在教书上,时为洋可是她的老前辈呢!

    于暄对时为洋就是这么认可。不管别人眼中的他多么平凡,于暄眼中的他是宝藏。时为洋对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还算有信心,但他对自己的性格有些自卑。于暄想起有一次她逗时为洋玩,可时为洋说出的话没有接住笑点,而且还是他经常说的重复的话,他自己也知道,于是说:“是不是很无趣?我就只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一次于暄就觉得,他对自己有些自卑,她默默心疼。

    宣讲结束后已是中午一点多,时为洋和于暄都没有吃饭。时为洋问她去不去吃饭,于暄当然立刻马上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去食堂。在路上,于暄对时为洋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为自己不伦不类的表现感到羞愧,更为自己不伦不类的表现竟然让那么会讲课的时为洋看到而遗憾。时为洋客观评价她:“你稿子写得很好,普通话也很标准,就是不像上课。”正中要害!“多讲讲就会好了!”时为洋的话安抚了于暄,当于暄坐在食堂椅子上时,她已经忘了对自己表现的不满意。

    吃饭时,于暄问时为洋:“马上要放假了,有什么打算吗?”时为洋说:“我打算看看房。”于暄没想到是这个打算,她问:“看房?你要买房?”时为洋点点头。于暄在心里想,他这么快就想买房,八成是想为自己找对象加分,还说没进入那个阶段,这个时为洋,闷声办大事啊!“那你怎么去看房呀?”于暄问。时为洋说:“坐车先在各处看看。”于暄鼓起勇气赶紧说:“我跟你一起去吧!”因为她怕她如果没有脱口而出,就会因紧张和顾虑再也说不出来。时为洋有一点点惊讶,但只有一点点,马上就恢复了平静,并点点头说:“可以啊,到时候叫上叶繁一起吃个饭!”于暄想单独和他外出,她不想掩饰,她也知道叶繁并不喜欢时为洋,为了于暄的“私情”不叫叶繁,叶繁不会不高兴,所以她自私了一次:“还说不喜欢叶繁,你想和她一起去?”时为洋有点生气马上说:“不叫不叫,不叫叶繁,省得你又说我喜欢叶繁!”虽然是无理取闹争来的陪看房机会,虽然相约的过程她是难过的,但她还是为最后的结果高兴。

    放寒假了。寒假前最后一天,F院组织教职工聚餐。聚餐后,学院又组织大家去KTV唱歌。叶繁不怎么去KTV唱歌,希望大家陪她不去。大家同意了。于暄有点好奇,如果不和大家一起陪叶繁,时为洋会不会愿意去KTV呢?于暄当时保留了这个小小的好奇。后来,柯景和江展都告诉过她,他们在校外培训的空当,蓝佳约过一次集体KTV,柯景觉得闹腾,没去;江展累了,没去;时为洋,去了。

    在寒冷冬天的夜晚,几个伙伴终于结束了第一个学期的奋战,再见面就是农历明年了。离别之际,龚倩跑上来抱了抱于暄:“亲爱的暄暄,明年见!”于暄感动得眼泪直打转。叶繁也向于暄告别。时为洋与他们同路,站在他们身边望着这一幕幕。

    临别前于暄和时为洋对视了一下,于暄以为这就是寒假前的最后一面了。从时为洋的眼神中,于暄看不出他们另有约的暗示。也许,对时为洋来说,不需要暗示,他答应的事就会做到,但于暄已做好了时为洋不找她一起看房的准备,她并不难过。因为,时为洋如果不找她一起去,也是正常——约定得太早了,中间还发生了那么多事,他忘了也说不定。

    寒假开始了。于暄终于坐在家里办公了。是的,虽然已放假,但排课等工作依然在继续。她通过远程控制软件在家中操作办公室电脑办公。因为家在市区,学校在郊区,开车去学校实在太远。

    没想到时为洋也没彻底开始休息。他对接的工作出了点问题,需要他去协调处理。那件事让时为洋感受到各方力量的颉颃,对学院的人事关系有了新的了解。于暄不记得当时是如何得知时为洋去了办公室的,她远程操控的电脑突然被关机了,需要人帮忙开机。于是她打电话给时为洋,问他是否还在办公室,可时为洋已回到了穗村的家中。时为洋说:“有需要是吗?需要的话就再去办公室开!”时为洋家离学校走路最多十分钟。虽然很近,但时为洋没有义务要重去办公室帮于暄开机。于暄心里暖暖的,但她不想再麻烦时为洋专程跑一趟,于是说,不用再去了。本以为这就结束了,可时为洋很自然地说起了他处理工作的遭遇,并把他的感悟分享给于暄。于暄静静地听着,和时为洋一起讨论,两人观点达成一致。这是时为洋第一次在电话里和于暄聊天,通话时间30多分钟。挂了电话,于暄看着通话记录发呆——这种在电话里相谈甚欢的感觉,她终于体会到了,这让她不再害怕寒假,不再害怕距离,只要彼此愿意,还是那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了这个电话,不去看房于暄也是高兴的。时为洋能够信任她,和她聊这些,她已心满意足。时为洋可能真的忘了他们的约定,但于暄已毫不在意。

    过了几天,当于暄进一步肯定她的猜测时,时为洋在晚上突然给她发消息:“明天有空吗?我打算看房。”原来,他没忘记,他果然很踏实,于暄又欣喜又忐忑,像一个等着见偶像的歌迷,又像要参加面试的选手。

    他们约在万达广场门口的vivo手机店碰面。vivo嘛,时为洋的手机是这个品牌的,他更容易找到。时为洋从地铁口出来,旁边就是vivo手机店。于暄把车停在万达广场附近走过去。他们没有出现你找不到我、我找不到你的问题,马上就找到了对方。他们先商量了看房的大致目标,于暄就带着时为洋上车,开始了一天的看房之旅。

    在路上,时为洋告诉于暄,家里人希望他不要折腾,尽快定下来。时为洋到C城不到半年就萌生了买房的想法,于暄没想到会这么快,她还以为,时为洋会和她一样,还在犹疑这份工作的适配性。当然,时为洋买房是刚需,但也想尽早买房吸引媳妇儿,于暄常常这样想。在婚姻中,时为洋会主动适应女性的现实需求,这是他比于暄更接地气的地方。

    从新城区到新火车站,从远郊到学校周边,于暄和时为洋看了不少楼盘。有的楼盘见他俩一男一女走进去看房,就问:“写谁的名字?”显然是把他们看成了夫妻。时为洋说:“写我的名字。”于暄在旁边笑着,享受被误会的微妙,又感受被澄清的清醒。对于她自己的定位,于暄从未迷乱过。她始终知道,她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陪时为洋看房。时为洋也相信,她不至于糊涂到搞不清自己几斤几两。

    在看房过程中,他们不急不躁,耐心地了解楼盘情况,渴了一起喝车上的矿泉水,找不到位置就一起想办法。他喜欢的房型、风格,也是她喜欢的,她记得其中有一个阳台,他们都喜欢;对同一套房,他们能看到的优缺点都差不多;他们一起算价格、评估地段、衡量性价比,在车上异口同声说出“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户型、价格、地段”等话。整个过程可谓轻松、快乐、和谐,还有最重要的:真实。在相处中,于暄没有任何掩饰与附和,她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她相信,时为洋也是。

    “看一个人是否适合你,就和他去旅游。”很多人都这么说。看房虽不是旅游,但和旅游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路上一整天,经历了各种细节的考验,实践证明:很搭。

    下午三点,时为洋请于暄在万达广场吃了一顿饭,菜是时为洋点的,他知道他俩的共同喜好。而且,不用她提醒,他就主动跟服务员说,所有菜不要放辣。这成为以后他们吃饭的无声默契。吃饭时,还有个让于暄觉得可爱又真实的小插曲:订单出来后,时为洋悄悄对于暄说:“有点贵呀!”于暄只想哈哈大笑,为他的真实,为他的不装,为他和她的意见又达成了一致:确实有点贵。

    下午,在回家路上,时为洋又看到两处楼盘,两人又下车去看房。于暄有点欣喜,看来时为洋并不厌烦和她再多待一会儿。可当她恢复了理智并更加了解真实的时为洋之后,她自然就明白,时为洋只是想多看几处房而已,与是否愿意和她多待一会儿没什么关系。

    在路上,时为洋跟于暄聊到有的导师对邮件会做到“有回音”,这种做法让他感动。于暄也很认可这种做法,这是对人的尊重。时为洋说,他发出的消息,有的人会不回复。这些话让于暄觉得她没看错人:他会看重这些,就说明他也是细腻重情之人,回应他,他就能感到温暖。听到这些后,于暄就下决心,以后不论如何,她都要尊重他的感受,不要做出无故不回复他消息的事去伤害他,别人不回复时为洋,她没办法,但在她这里,一定要让时为洋感受到温暖。后来,或者说一直以来,于暄也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不回复她的,变成了时为洋。

    于暄也听人反映过,时为洋其实也会不回复他们的消息,不回拨未接电话,而他们大部分人确实找他有正事,这就让他们有点无奈。于暄知道,他不过是当时没回或没接到电话,后面就忘记了,或者觉得没必要回,再或者是他觉得对方如果有重要事情会再打来——总之就是懒。再后来,时为洋也不回复所有来自于暄的消息后,也理直气壮地说过,人家可以不回复他,他也可以不回她。

    “我是普通人。”在穗村门口,下车前的时为洋对于暄说了这么一句话。于暄记得,这句话的出现应该是符合当时他们的聊天情景的,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但于暄依然把这句话理解为:“你不要喜欢我,我很普通。”随他怎么暗示,于暄连难过都不想难过,不是因为特别她才喜欢他,也不是因为普通,她就可以不喜欢他。“谢谢你陪我一整天哦!”下车后时为洋又对于暄说。“不用谢,回老家告诉我!”于暄说。

    二人分开后,于暄在她家附近的江边小道吹晚风,整理一天的思绪。她谈不上高兴,也谈不上失落,也许,失落更胜一筹。二人在一起是快乐的,但她得不到时为洋喜欢她的确定信息。她打算顺其自然,等待时间慢慢拉开后面的帷幕。

    收拾车上物品时,于暄发现时为洋没有喝完的矿泉水落在车上。她本来打算带下车扔进垃圾桶,可她没有这么做。她走到江边,趁着夜色和晚风,咕咚咕咚把那瓶水喝完了。她知道,她不再是喜欢时为洋,她开始爱他了。

    于暄不知道时为洋哪天回的老家。寒假时为洋兴致勃勃地不断在朋友圈给蓝佳点赞、评论。后来经过多个假期的检测,于暄才知道,原来时为洋就是这样的人。他只要一放假,就会进入四处点赞、评论的模式,可能是闲下来了吧。他给谁点赞、评论有时候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但至少他不讨厌这个人,还是可以这么判断的,因为他看上的女生他可几乎都发过评论。点赞、评论不代表喜欢,但喜欢就很可能会点赞、评论,这逻辑是通顺的。

    于暄多么希望时为洋在假期能发消息和她说上几句,哪怕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他有时间看朋友圈,就没时间联系一下朋友?他不是没时间,而是不想联系吧!而不想联系,只是因为不喜欢吧!对她喜欢的女生,他难道会不闻不问?后来与江展聊天时,江展说过:“洋哥的性格就是这样,假期只要不主动联系他,他也不会来联系你!”

    聊天的消息没等来,只等来了大年三十晚上的新春祝福。时为洋在微信里发:“于,新春快乐!祝你少一些忙碌,多一些好心情,人气更旺!”后来,因为和时为洋僵持、冷战,于暄一气之下多次把时为洋删除,当时的聊天记录已不复存在。这是于暄根据回忆模拟出的消息内容,恐怕不能原汁原味还原出时为洋的语气。于暄很后悔,应该把那些记录保留下来,也许最后她只能剩下那些。

    于暄收到那条消息后,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时为洋祝福的真诚。因为,单独叫她一个字,是时为洋的习惯;给她的祝福,也是基于她工作特别忙、心情常被工作影响、有时一个人在办公室忙碌没人和她说话的状态而发出的。那一年,只有时为洋的祝福最懂她,也最深入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