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小说:有生之年 » 第十四章 原因

第十四章 原因

    元宵节过后的一天中午,吃完饭的时为洋终于来到于暄办公室。来到办公室的时为洋又让于暄觉得没那么生疏,熟悉感又重新回来了。他们漫无主题地聊学生的休学原因、聊近况。聊到最后,于暄忍不住挽留说:“多来来办公室哦!”仿佛多年不见的老友难得重逢又必须分离。时为洋感受到了于暄的伤感,也认真点点头。

    上学期的他还需要邀请吗?邀请才来是真的到来吗?只一个寒假,就换了天地。“既然他不来,我就走过去。”于暄想,她可以适当向时为洋表示她对他的重视,因为性格慢热、敏感的时为洋在没有得到对方的示意前不会贸然行动,他不想受伤,更要保护自己的面子。如果真是这样,于暄愿意主动一辈子,给他无数个确认的眼神,无数个有回应的互动,再不让他的付出沉入大海杳无音信。她愿意把他丢失的自信找回来。可也许并不是这样。也许,脆弱的时为洋宁愿一直在不给他回应的女生们那里继续受伤、脆弱下去,也不想在于暄这里找回自信刚强。

    在那之后,时为洋会在下班路过于暄办公室门口时进来问几句“还没下班呐?”之类的话,有时看到于暄办公桌上自带的水果,也会自己吃上一块,这比问一万句“还没下班呐?”更让于暄高兴。

    那时候,为了让他路过时发现她还在,为了让他可以进来坐坐,于暄经常敞开办公室大门。可门再大,他不来还是不来。以前即使关着门,他要来也会推门进来。

    至于不叫她们吃饭,于暄想过,也许是刚开学很忙,他还没有进入和她们吃饭的状态,或者他没有那么呆板,刚返校就又开始常规性地吃饭,他想留出一些间隔,保持一点新鲜感,等到他想出现时,就会一如往常。沉住气,就像什么变化也没发现,于暄要求自己。

    她是可以做到的。她之所以关注这种小变化,是因为她自己心虚。她害怕时为洋因看出她喜欢他而刻意疏远她。如果是这个原因,她就要采取补救措施挽回友情,如果没有这个原因,吃不吃饭、来不来办公室,她都可以不放在心上。现在回忆起来,于暄才发现,也许正是这种心虚一步步把她引入歧途。

    虽然不再吃饭的原因,时为洋至今也没正面回答过,并且真实原因也在后续一系列变化中被冲淡、搅乱,但于暄根据时为洋的性格可以推测,也许当时没什么原因,只因时为洋不想让吃饭成为牵绊,元旦约饭事件、在A楼门口“为什么不叫我们吃饭”的直接询问,都让时为洋觉得“不轻松”。他觉得不轻松他就不吃饭,就是这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他还是会来于暄办公室有所接触只是不再吃饭的原因。

    再从另一个角度想,就算于暄害怕和心虚的原因成真,时为洋确实是因为看出她喜欢他而刻意疏远,可在于暄没有当面明说前,他也可以装作不知,吃饭还是可以继续,只要他想吃,只要他没负担。而且,只要于暄没明说,他也不能确定于暄喜欢他的事实,万一是他自作多情呢?所以即使有于暄担心的原因,也不一定造成这样的结果。

    但是,于暄又想想,这样的结果也有可能,因为他如果真有这种顾虑,他可以不需要等于暄明说或在于暄这里获得确定答案,就按照自己的判断开始疏远,不再吃饭,这样一来,不轻松的约饭问题可以解决,单方面的喜欢也可以不攻自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于暄没有那么害怕自己喜欢时为洋会导致他刻意疏远,如果于暄没有那么早就开始在乎他,如果于暄放手让他消失一段时间,不去管他叫不叫吃饭,也许时为洋重新获得轻松感后又会恢复。但这迟到的后知后觉,已经来得太晚了。

    也许有很多时间节点可以让他们回转,只要她晚一点开始在乎,晚一点开始想念。因为除了心虚之外,即使没有任何不吃饭的原因,她还是会因为突然减少的接触而开始希望见到他。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想想,如果他真的珍惜与于暄的交情,不管是友情还是单方面的爱情,即使于暄在不完全了解他的情况下用不恰当的方式做出的挽救关系的行为让他不适,难道他不能理解她笨拙的努力、帮助她调整到两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吗?他们不能沟通吗?就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吗?就一定要判死刑吗?牢固的情谊,应该要经得起严刑拷打和小插曲,如此决绝地枪毙,即使过了前几关,后面还有过不去的关卡吧!

    开学快一个月了,时为洋没有任何要喊她们吃饭的迹象,就像元宵节等不来的碰面,吃饭成为再也等不来的邀约。于暄渐渐排除了他因开学很忙没心情找她们吃饭的原因,况且,他应该保持着和江展吃饭的关系,那就更能证明他不是不和朋友吃饭,而只是不叫上她们吃。

    可时为洋就算不要于暄,叶繁呢?叶繁那边的希望,他也放弃了。喜欢他的,和他喜欢的,他都放弃。所以叶繁和于暄散步时才会说:“我觉得他不喜欢任何人。”

    “也许是时为洋认为上学期他主动叫我们太多了,我们却很少叫他,所以他不想叫我们了,怕我们不想和他一起去。如果我们想去,他也希望我们也能主动叫他几次。”于暄也会和叶繁讨论吃饭的变化问题,她想看看,是不是她多心,这种变化是否也让叶繁察觉到。叶繁当然发现了变化。连江展也发现了变化,但叶繁会从让她能接受的角度去解释。她说:“也许时为洋、江展并不是因为把我们当作熟悉的朋友才一起吃饭,他们只是随便找人吃饭而已,所以他们不会一直维系友情,不想吃了就随时不吃。”叶繁宁愿把他们想得无情一些,只要自己高兴。叶繁的判断让于暄关于“叫得太多不再主动”的自作多情的推断站不住脚,她无法确定正确答案。

    后来的后来,叶繁也告诉过于暄,当时时为洋不来叫她们吃饭,她觉得挺好。因为如果时为洋喜欢她,而她不喜欢时为洋,她会不太想再同他吃饭。当然,如果四人还像以前一样吃饭,她也会去。

    在这个吃饭发生变化的问题上,江展的反应则很真实。已近4月,江展在楼梯上碰见于暄。他问:“于老师,现在每天不吃饭是吗?”于暄笑痛了肚子,真的可以不吃饭了。她知道江展是在诧异,为什么她和叶繁这么久都不和他们一起吃饭。于暄说:“吃啊,时为洋没有叫我们!”江展说:“不用他叫,到了时间你们就下来。”江展的话让于暄重拾自信,原来她是正常人。她发现的这些变化,江展也发现了,证明她没有多心。同时,江展觉得继续吃饭是正常的,不继续吃饭是奇怪的,也证明她想延续上学期的旧情并不过分。

    后来江展知道于暄的心思后帮于暄回忆过,时为洋到他办公室叫他吃饭时,他问过:“她们呢?”时为洋要么不作声,要么不接话,只说:“走吧!”江展当时以为,是于暄和叶繁不愿意下楼来和他们吃饭,于是也不好再多问。

    就像看好时为洋与于暄的关系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时为洋和于暄没有在一起,那估计是于暄不愿意接受时为洋——在四人吃饭问题上,江展也会认为是女生不愿意,给足了女生面子,但女生又何其冤枉呢?

    就在这时,于暄在工作上又遇到了问题。上学期拿错试卷的事,邝院长认为错在于暄,对她不放心,想要把她退回学校人事处,由学校另作安排。邝院长和陈院长没有找于暄当面了解情况,直接找到分管教学的古一素校长说,要把于暄退回人事处。古一素校长说,在现有条件下,于暄能把工作处理到现有程度,必有过人之处,能力应该没问题。再说,教务员之忙、之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可能完全不出错,请两位院长先回去看看情况再说。旁听到此情况的同事把这件事告诉了于暄,提醒她多注意。

    于暄觉得很委屈。任劳任怨、成效显著却要被退回。教务员的工作并不能发挥她的特长,但她会努力适应,可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她知道,院长并非对她一人如此,可她不希望自己是其中之一。那一晚于暄心情委屈,她想要倾诉,也想听听时为洋的意见。

    那时候,时为洋为了带好班级,每晚轮流找十位学生去他办公室谈话。他问他们有什么规划,是否有目标,建议他们珍惜时间过好大学生活。那一晚,时为洋照常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于暄趴在时为洋办公室最靠里的一张桌子上,等时为洋谈完话。

    也许是感觉到于暄在等他,他的谈话并不长。“怎么了?”谈完话的时为洋边收拾东西边问她。于暄把工作的事情告诉时为洋。时为洋帮她分析了F院的领导性格、人事关系,还给她壮胆:“就是要把你退回去,也要有证据,你又没做出什么严重后果的事,说退回就退回?放心,不会退回去!”

    春天的夜晚微风拂面,于暄跟着时为洋走在校园里。虽然对工作她还是有点担忧,但她真的可以无条件相信时为洋,不管他说什么,她都觉得有道理,她都信。其实,她自己难道不能想清楚工作的问题吗?她能解决,但如果有时为洋的支持,她会更温暖。

    于暄跟着时为洋快要走到他租住的单元楼门口了。从工作的话题转移开,于暄突然大胆问:“为什么不叫我们吃饭了?”时为洋可能没想到她会如此直接,他先是支支吾吾:“啊,吃饭啊……”又干脆地说:“不吃就不吃呗!”又从思想上疏导:“不要纠结吃饭问题嘛!”反正都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突然他又说:“因为你们是异性。”他又想出一个原因。当时的时为洋到底怎么想的,现在的时为洋可能都已经忘记了,但他给出的原因让于暄哭笑不得——因为是异性?上学期难道我们就不是异性了吗?虽然这样想,但于暄没有反驳。因为,这句话给了于暄另一个方面的暗示:“她们不是他喜欢的异性,所以他要保持距离。”

    “我会去打印。”这句话的出现,让于暄再次感受到,她有什么小心思,都逃不过时为洋的眼睛。在他面前,她真的无须掩饰。时为洋知道,于暄纠结吃不吃饭只是因为她想见到时为洋,想和他说说话,所以他补充一句:他会去打印。满足了于暄的一部分需求,于暄就不会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