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八章 韩攻打新郑 文禹除明暗线

第八章 韩攻打新郑 文禹除明暗线

    公元前376年,韩文侯在这年春天去世,韩国原定举办跨年度三晋大聚会,韩国太子韩屯蒙坚持不改期。

    韩国人为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大聚会,调动人力、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太行山,运往主办地屯留。除了魏武侯、赵敬侯,韩国人还邀请邻国郑康公参会。

    这年秋天,郑康公统领两万精锐大军,准备北渡黄河,忽然就听到韩国斥候来报。

    “君上,韩国出动十五万人围攻新郑,来势汹汹,黑压压的一大片。”

    斥候一说完,一个踉跄,郑康公差点没倒地。

    “新郑只有守军三万和宫中几千禁军,停止渡河,回援新郑,韩屯蒙你个背信弃义的无耻之徒。”

    郑康公气得发抖,心中祈求上天保佑新郑要坚守到他的援兵。

    郑国两万精锐大军一掉头,急行军回援新郑。

    此时。

    韩国人为了这次庆典,确实准备充分而周到,他们不仅在屯留花费巨资和人力,还向魏、赵、郑三国的都城各派出一支千人队伍,护送庆典的礼物,意思是普天同庆,让三国都城也享受这次庆典的礼品和气氛。

    同一时间,韩郑边境,十五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韩国强弩材士,突入郑国境内直扑都城新郑。

    为了配合韩军的攻势,韩人派出明暗两队人马,明的是一千人,护送礼品堂而皇之进入新郑。暗的是一百多人,分为多批潜伏在城南民居中的勇士,这些勇士多是孤儿,个个武功高强,而且视死如归。

    在这个时候,新郑城中忽然大火四起,烟雾弥漫。原来先前运载礼品的一千韩军,抵达新郑之后大多数人立即潜入事先计划的民宅中隐藏起来,此时突然在新郑城内到处纵火,制造混乱。城内的一百多死士发动暴动,在城南对新郑守军来了个突袭。

    突然冒出一群大约两百人黑衣人,对着韩国一百多死士发动致命攻击。新郑守军也懵了,但是看着黑衣人对付的是韩国死士,以为是郑国的秘密死士。

    黑衣人和新郑守军双方很快就干掉了韩国一百多死士。

    韩国送礼的一千人行踪早已有心人摸得一清二楚,等他们出来放火就被截杀,并且招呼郑军一起过来。

    有不少地方还是被韩国一千送礼的人点着了,城外看见大火以为得逞了,殊不知他们在新郑城内的明暗两条线都被清理干净了。

    数万韩军则利用简易的云梯和绳索,渡过护城河,冒死登城。韩军人人都知道,这是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没有有心人插手,这肯定是最好的机会,但是明暗两条内线被清理干净后,不死个十万八万休想拿下新郑。

    但是韩军使出了吃奶的劲,新郑守军越战越勇,杀退了好几波韩军。

    韩军越打越心毛,不断进行猛攻,一连攻打了两天。新郑守军伤亡过半,韩军伤亡也达到了四五万人。

    但是看着新郑守军也处于疲惫状态,想想只要就差一点了,就能灭掉拿下郑国都城新郑了,此时伤亡累计已达到了五六万人了。

    新郑守军仅有一万人和数千禁卫军了,于是又攻打了两天。几乎把新郑守军打没了,而韩军累计伤亡也达到了七八万,新郑动用了禁卫军。

    韩军将领一看禁军出动也就是无兵可用了,正想攻城,此时看到郑康公率领两万精锐回来了。

    韩军也懵了,不是说他们的精锐要去参加庆典吗?

    韩军将领不用思考,绝不能让这两万人进入新郑。一旦这两万精锐入城,就是剩下的几万人很难攻下新郑,回来的是郑国的精锐,在外面打比在就容易多了。

    郑康公也不想,一看对方还在攻城,说明新郑没有丢,我就是要进入新郑。

    一个要进一个不给进,在城外厮杀起来。郑国也有过风光,江山也是打出来的,这些精锐果然不负众望,面对数倍于几毫不畏惧。

    双方杀红了眼,郑康公手里的两万精锐,越打越少,打到了最后仅有数千人。韩军碰到了精锐这次损失也很大,虽然干掉了对方一万五千人。但是韩国军队战死两万多人,伤也有一万多。

    郑康公在禁卫军帮助下,进入了新郑,看着六万大军的新郑,如今只有七八千人兵力和禁军五千多人。

    郑康公此时悔不当初…参加什么会盟…庆典呀。

    韩军进行修整统计,轻伤也归队,可战兵力还有六万多人,其他不是战死就是重伤残疾。

    韩国不但精锐尽出,将帅都调集来了,相国韩傀监军。

    “新郑城内还有一万五人左右。但是这些都是郑国精锐中的精锐,作战经验丰富,有高大城墙优势。城内还有百姓二十万,青壮年不少于三万,战死九万,我军士气低落,强攻不可取。”

    一中年将军说道,他和郑国打了多年的仗。

    “没有内应,此时能不强攻就不强攻。武的不行,咱们就来比文的,我写劝降书,派人送给郑国君主。”

    说完,就开始写了起劝降书。

    劝降书很快就送到了郑康公手里。

    “新郑守军万余人,我韩国还有十万大军围城,如不投降等我大军杀入,你将悔之已晚。

    为今之计,只要国君出来降我韩国,可以保留一半国土,其他贵族地位不变。”

    郑康公看完劝降书气得发抖。

    但是此时自己确实力不足落于下风,有心去各城集结军队也出不去。

    “文先生,听守军将领说,你们出动了数百人,帮我们把韩国明暗两条内应都干掉了。

    文先生出手恶人伏诛,真乃郑国之福,先生有何要求尽管说。”

    郑康公觉得文先生暗中培植如此力量,能把韩军明暗两线死士干掉,着实感到背部发凉。

    但是此时根本不敢树敌,知道对方绝对不简单。既知道韩国的谋划,还敢对着干,实力肯定不弱。

    “我们只能帮你在争取有利条件,此次韩国是举国用兵,或许是天意。

    我们公子说了,不能称霸中原就要偏安一隅,韩国灭郑国之心将近五十年了。

    你想着如何选择退路吧,我家公子说了,郑国工匠不能落入韩国手里,要不然我们来此就没有意义了。”

    文禹说道,是暗示也是威胁。

    “你们对工匠有兴趣才帮郑国的,只要你能帮我们逃出新郑,郑国的工匠随便要。”

    郑康公也懒得问要这些工匠来干什么,重要的是如何能逃出包围圈。

    “你要离开也行,我出去和他们谈,让你安全离开新郑。但是他们要你答应什么你都先应着,这是缓兵之计。

    等出去了以后,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城内的工匠和沿途城邑的工匠我都要。

    你答应这一条我就出去帮你逃离这死地。”

    文禹说道。

    “那些平民,只要你能拉走的你随便要,只要我能出去就行。”

    郑康公现在心思全部在逃出险地,郑康公心里明白得很,谁投降都可以活,唯独自己死路一条,因为自己是国君,一国怎么可能有两个君主。

    所以他宁可相信文禹都不信朝中卿士,找来文禹商量,因为文禹是陈墨派来新郑处理所有事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