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九章 逃离新郑 停留太康

第九章 逃离新郑 停留太康

    文禹跑了一趟韩国军营,很快帮韩傀和郑康公牵线搭桥,让他们会面谈判。

    “郑国投降,君主才能离开新郑。”

    韩傀说道。

    “让你们占领新郑,已经是天大便宜了,还想要郑国投降,你也得有这个实力,靠偷袭,也没拿下新郑。”

    郑康公愤怒说道。

    韩国相韩傀和郑康公两人开始撕逼大战,你来我往,越骂越不好听,谁都不让谁。

    文禹听得头都大了,突然想到了公子墨说的。

    “韩相国,你们再拖延时间等魏国醒悟过来,你觉得魏国会帮着你们吗?

    为今之计,你入新郑、郑国君离开、我要带点人走,就这样,反正拖延时间对谁都不好。

    什么投降不投降的,你五六万兵力攻入新郑有绝对把握吗?”

    文禹觉得大家都干脆点,都已经亮完底盘,谁也厉害不了多少。

    韩傀看着文禹,这人直接把他给暴击了,原本想争辩拖一两天争取更多利益,让郑康公崩溃的。

    居然被人揭了底牌,还看出了韩最担心的魏国插手。

    如果拿下新郑和没拿下新郑魏国态度不一样的,此时魏国打遍天下无敌手。

    拿下了魏国就承认是韩国的领土了城池了,没拿下,当然要阻挠韩国壮大。

    “好,我打开东门,限你们三天内离开新郑。”

    韩傀此时也是板凳夹对蛋,有苦说不出,要是韩国真能一举灭郑国,韩傀此时懒得和他们说话。

    自己六万人,要打郑国一万五千人就已经所剩无几了,城中青壮年也是郑国战力,还有贵族的私兵那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说完了开哪个门和时间以后就离开了和谈地方。

    “郑国君主要逃离新郑,我们埋伏可以一举歼灭他们。”

    一个将领建议。

    “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斥候这几天消息,这次和谈文禹能指出我们军队人数了解。

    他们肯定刺探我们的军情,我们也发现他们在附近有不少人,只是追赶太要时间,所以我不动。

    算了,不要伏击了,以免引起途中变故,只要拿下新郑,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韩傀果真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走。

    新郑东门方向,陈墨率领着一支大军,原本没有这么多。只有山贼强盗三千多人、一千“陈武卒”和战车八十辆。

    五百轻骑兵和一百重骑兵。

    一路上陈墨打着救郑国君主口号,有不少城邑士卒和青壮年也一路跟随,队伍很快达到了万人。

    文禹知道让工匠去太康城没那么容易,于是以护送郑康公名义让城里的人离开,郑国杀了韩军九万人,并且夸大鼓吹韩国入城必然血流成河。

    大家一听有道理,于是纷纷大包小包一起和郑康公离开了。

    离开的大多是以工匠为主,其他行业的文禹不管,但是工匠不走就让士卒带走。

    出了东门后,文禹邀请他们到太康封地坐一坐,算是帮忙把这批人领到了太康封地。

    郑康公此时知道了文禹来自太康封地,虽然紧邻着郑国,也听说了一些关于太康封地的事情。突然想起了七年前十二岁陈墨出使过郑国,此时郑康公有点相见陈墨了。

    陈墨看着数万人离开了新郑朝着太康封地方向而去,心里乐开了花。

    “李苌你带着侠客其他人混入人群中,我要这批人安全到达太康封地。

    仲昱你留下指挥断后,估计韩军进入新郑忙着。一般不会再追赶了,但是以防不测,你们还是注意一点。”

    陈墨说完骑马带着两百齐技击离开了,为了增强实力,太康封地陆陆续续的一共买了一千五百匹战马。

    齐技击有了坐骑跟随陈墨,来去如风了,机动性特别好。

    陈墨要回去大办宴席迎接郑康公,与他交好就能多得一些郑人的支持。

    郑康公把一万多士卒带走,后宫和财物带走,有大部分的贵族也跟着。剩下就是工匠,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孤身一人,这加起来总共五万人左右。

    郑国三百多年前,那也是叱诧风云的小霸王。为了拉拢一些郑国一些贵族支持,陈墨提前回来给他们置办宴席。

    战国时期的宴席招待是一人一案,此次宴请的人很多,陈墨坐在主位上。俯视着郑国一群贵族,心情倍爽。记得几年前去新郑,被新郑贵族纨绔子弟为难,还看到了新郑贵族子弟横行霸道,如今成了丧家之犬。

    “君上,要打要和,只要你说一声,我公子墨都可以助你。

    虽然我们太康封地人口不多仅有八万,但是陈国有三十万人,不惧韩军韩人。

    宋国如此委屈求全,放着好好的商丘不住,偏偏要躲到彭城,但是韩国心慈手软了吗?没有,他们更加变本加厉的欺压宋国。

    我公子墨是无处可躲,只要韩国不让我好过,韩国休想好过。

    我建议郑国、宋国和陈国应该联合起来对付韩国。虽然这次郑国吃了大亏,韩国伤亡十万以上,据说战死就达到九万人。

    最重要的是,他还不敢拼,让大家安全离开新郑,说明他们还是惧怕新郑实力的。”

    陈墨把郑国又吹了一下。

    “几年前出使我郑国,我记得当时公子墨仅有十二岁能言善辩。

    把我郑国朝中卿士和大夫都惊到,我还赏赐给你一车的金玉和绸缎。”

    郑康公开始打太极了。。

    “宋国、郑国、和陈国联合抗韩你参与吗?”

    看到避重就轻,于是直接开口了。

    “箭在弦上了,自然要和韩国算这一笔账,只是郑国此时军力涣散,需要一段时间修整。”

    郑康公没有回到京城修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自己。这个京城不是郑国新郑,而是一个重要城距离虎牢关不远。

    “我给君上和诸位大夫谈谈我们陈国,从建国至今已有671年历史了,三次亡国三次复国。如今陈国四分五裂,我大伯当上国君没几年头发都白了,我大伯是调动不了的。

    陈国朝中政务军费开支,其他宗室卿士大夫那也是不交的。以前楚国来了就投降楚国,吴国来了就投降吴国,大家笑称朝吴暮楚。

    现在魏国来帮撑场子,又跟随魏国,就是不跟楚国,这就是亡国的下场。”

    陈墨说道,就是说给郑康公听的,你不抗韩,你投降,你以后的宗室卿士大夫那以后就跟陈国一样各顾各的,对你爱搭不理。

    这下郑康公急了、慌了,陈国还真是这么回事。

    “我与韩国势不两立,明日我就到京城,筹备军备钱粮,等待三国结盟。”

    郑康公说道。

    “公子墨一句话,就让郑国君主与韩国拼杀到底,可曾想过郑国平民百姓。

    听闻公子墨数年前就是陈国相国,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郑国最大家族卿士罕氏子晨问道。

    “这已是往事了,诸位都知道陈国亡国多次,相不相国的恐怕大家都不知道吧,最后一个相国距离现在没有两百年也有一百多年。

    几年前,干旱粮食收成不好,君上可还记得你赏赐的一车金玉以及绸缎吗?在六国我都获得很多赏赐,都用于变换粮食送给祖父做军粮了。

    我已是世袭了父亲封地,同时也世袭了大夫。于是祖父拿出了相国印玺,封我为相国。

    到了祖父退位,宛丘军粮一半是我太康封地出的,大伯过意不去又旧事重提封我为相国。”

    说完拿出了相国印玺,让人拿给卿士罕氏子晨。

    公子墨这是在炫耀,相国不相国我不稀罕,是陈国的君主非送不可。

    “果然是陈国的印玺,虽说相国印玺过于随便送给公子墨。但是小小封地既然能为陈国提供数千人一半军粮,确实令人佩服。”

    郑国卿士罕氏子晨这时脸色比之前好多了。

    “我知道子晨卿士担心韩国报复,韩国人口勉强百万,十五万大军已经是他的极限了,攻打新郑战死九万。既要防楚国又要防郑国兵力本身就不足,拿下了新郑之后郑人也未必听从他们,随时都会造反的。

    太康封地人口八万,兵力数千人,我不是不担心,而是担心不了的事情。换做你们是韩国君主,你们拿下郑国之后会放过陈国吗,肯定不会。

    既然必然之事,我何必自寻烦恼,打就是了,韩国至少三年五载不敢扩张。他打不起来,九万兵力战死,成了无牙老虎。

    君上可留在太康一些时日,派人到京城打探清楚。您和诸位卿士都已安排好了住所,这些日子可在太康城好好享受一番。驻扎在耕地长城外的军队,我们也有款待,好酒好菜招待。”

    历史上韩国极小代价取得郑国新郑,又俘虏了郑康公。

    现在不一样,韩军损失巨大,又得不到新郑的财富,贵族商贾工匠都被忽悠到了太康封地。

    几万人吃喝不是小事情,郑康公也带出了大量军粮。太康封地能很快解决工匠商贾和他们女眷吃喝住,说明太康封地管理很好,能提供这么多人吃住,也是要有能力才行。

    太康封地的管理政务杂事的小吏,把工匠安排到工匠家里住,商贾安排到商贾家居住,一些新的院落留给贵族,陈墨找了一处别院给郑康公。

    太康封地工匠不停灌输在太康城有多好,尤其工匠每月送送土豆粉一百斤,这可是极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