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三十章 陈越联姻 加强贸易互通有无

第三十章 陈越联姻 加强贸易互通有无

    在江河能让楚国忌惮的只有越国,陈国想要通江达海,就必须要通过楚国和宋国控制的一段很长的淮水。宋国肯定打不过楚国水师也不如楚国,唯有越国水师可以与楚国一搏。

    妫墨迎娶了越国公主楚国、吴国和越国在春秋就称王了,但是都没得到周天子和诸侯认可。

    越国此时内乱,权臣大夫寺区把持朝政,也想得到中原支持。要不然单独越国真扛不住楚国,陈越两国为了各自利益联姻成功。

    越国需要大量铁,本身也有不少铁矿,就是没有冶炼技术,越国此时绝大部分还是青铜武器,陈国派工匠师傅过来冶炼。而陈国缺少铜和盐巴,双方很快达成了互通有无,并且允许五铢钱直百钱流通。

    不仅仅这些陈国还有大量的布匹、鞋子、原始瓷、弹簧马车、兵器。而越国有不少山珍海味、还有大量制茶材料。

    战国茶叶还没有普及,最重要原因就是经济水平跟不上,也没有诸侯和大贵族特别偏好而加以宣传茶文化。

    搞茶叶文化宣传,让陈国贵族商贾都喜欢喝茶品茶,这事妫墨还是能办到的。原本陈国就有一些贵族包括君主妫墨也喝茶,只是茶叶过于粗糙,只要茶叶制作加工精细一些,推广就更方便了。

    茶叶不仅仅是卖给中原,还可以开拓海上贸易市场。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华夏就是以丝绸、茶叶、瓷器为主。在外族人眼里,华夏的丝绸、茶叶、瓷器不仅仅是商品,甚至是他们的货币。

    在陈国准备轰轰烈烈搞一场经济变革时候,魏击败韩国之后,又打了一年多,双方互有损伤,于是想找一些补偿,于是联合起来要打周天子地盘主意。并非魏韩单独打不过周天子,毕竟是周天子,都不愿意单独干这坏事以免引起诸侯不满。

    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连年战争的魏、韩两国和解,图谋周室。秦献公以勤王为由,出兵在洛阳附近打败魏、韩两国。在战国时代,周天子形同傀儡,秦献公为什么要勤王呢?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秦献公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是有利益驱使。

    魏军在石门山被秦军打了一场伏击战,魏军虽然单兵能力优秀,但是碍于地理因素无法施展,秦军则是千里杀将,6万魏军全部斩首,创造了单次战役斩首人数最多的记录。不过,秦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偷袭得手,在河西守军赶来增援之前火速撤军。

    魏国此时还没有精力去找秦军报仇,他们在东线被赵国、齐国、楚国拖住了手脚,但是这笔账是记下来了。

    此事让陈国君主妫墨背脊再次发凉,这魏国真是阴晴不定。周天子那地盘已经小得可伶了,魏韩居然还想着去占地盘。

    “看电视觉得大胃王很幽默有有意思,如今看到魏罂这副嘴脸太可怕。这货肯定盯上陈国了,要不是有楚国这个大敌或许陈国就要倒霉了。

    得加大强度训练新军了,连弩也得加紧打造,大胃王太贪婪了说不定哪天楚国、韩国花大钱买通大胃王身边的大臣和夫人,让大胃王出兵攻打自己。”

    妫墨人在聚才殿,心里嘀咕着这个大胃王。

    “君上,好消息秦国斩首魏军六万,陈国太康都城又减少一分危险了。”

    司士夏郃说道。

    “君上,魏侯这次倒行逆施竟敢出兵攻打周天子,下一次直接出兵攻打我们陈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国在大梁和太康交界处,陈兵三万兵力,两年前与楚国交战损失数百骑兵补充回来了。但是我陈国新招五千骑兵训练未完成,我们应该从陈国各县和都城选出五千精兵,跟随魏国对付秦国,以此减轻魏侯疑心陈国不忠。

    陈国收回的诸县时间太短,至少还要八年新军才有战力,陈国才能举国足够时间大练兵。”

    相邦文禹说道。

    “陈国已有自有神兵利器,用不了八年,两三年就可以了,只是军费开支比以往多了不少。

    治粟内史,注意借鉴魏国李悝变法精要。“善平籴”的做法是:好年成,分为上中下3等。灾年成,也分为上中下3等。必须由陈国朝堂控制市场粮价,防止粮价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司空陈玄建造仓廪做好粮食储存。

    司徒太康封地内外加强渔业畜牧养殖。军中训练强度加大,需要更多的肉类补充,同时太康都城需求也在增多。

    司寇李苌,一旦大战时,敌军就会在太康内外城搞破坏纵火烧房引起恐慌,陈技击和城内役人是不足的。要每一个里坊的里长坊长负责自己的里坊。一旦发现就敲锣打鼓,附近增派一半青壮年增援,陈技击和役人也要派一队兵马支援出事里坊。

    相邦说得好,魏国魏侯疑心很重,所以确实有必要派兵跟随魏国一起对付秦国,派五千兵力。一是对付秦国,二是通过实战可以提高战力。”

    妫墨想起了韩国攻打郑国都城新郑招数,就千叮万嘱,因为太康都城太大了,做好内防很重要。

    五大司纷纷表示全力以赴。

    “君上,自联姻后与越国加大互通有无通商,有了越国盐就不受魏齐商贾盘剥。有了越国的铜,可以铸造更多的五铢钱,缓解了五铢钱小币不足。

    越国需求大量鞋子、布匹、美酒、原始瓷让陈国受益匪浅。只是我们购买过多的茶叶原料,如今堆积如山了,卖去的百不及一,几乎全都堆积在仓廪。”

    治粟内史杨朴说道。

    “茶叶卖不去,一是我们炒茶叶制茶经验不足,没有配套茶具茶文化做不到位。

    从今往后,茶叶不在对商贾的铺面酒肆平民出售。三百石官员以上按照俸禄发放,治粟内史管理茶铺生意。卖给一、二百石的官吏半价、尽量不卖或者少卖给商贾,毕竟这喝茶是贵族们身份的特权。”

    陈国君主妫墨在聚才殿说道。

    有些事情就是,你越禁止就有人越想突破。把茶叶当做大贵族的特权,小贵族想喝茶还得花钱半价去买,平民肯定不积极,但是商贾云集的太康都城那些有钱的商贾就有新想法了。

    官没混上,但是用钱能享受的商贾可不吝啬,原本满大街都能买不觉得,现在十天半月没喝上了倒是很惦记。于是花一倍价钱从大小贵族手中购买,大小贵族轻而易举就赚了一半的价钱。

    陈国君主妫墨还久不久来一个饥饿营销,控制市场过度饱和。茶叶工艺水平一批比一批好,还有从贵族传出来的喝茶道具。

    妫墨在聚才殿与卿士大夫,一边商讨国家大事一边喝茶更是传遍了太康都城。并且根据前世经常谈论茶经茶道,把茶经引入治国方略之中。加上陈国一片欣欣向荣,太康都城更是繁花似锦。

    尤其在太康学院,师者学子都可以享受到了最好一批茶水的熏陶下,诸子百家多少也有一些为茶叶称道之人。战国就这样甚至以后的世界都这样,顶层说什么好就是什么好,哪怕不好的,上层社会生活方式就是下层顶礼膜拜想要要的。

    更何况酒足饭饱之后,喝茶确实能消食解腻促进身体健康。肉是酸性,有茶叶的碱中和,那真是赛神仙般的日子。

    这都是陈国君主妫墨刻意安排做的,这喝茶逐渐由太康都城带动普及整个陈国,大梁新郑也由商人带回来逐步扩散。

    大小贵族半价从治粟内史管理的国库商铺购买,然后翻一倍卖给商贾,做买卖的商人都喝了。商贾还倒卖给了小地主工匠手工业者,这些都是中产有些钱的主。

    妫墨早就把价钱提高了一倍给贵族小贵族赚商贾的钱顺便兼职当了批发商,让商贾成为零售商。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以后普及了大家喝茶习惯后,茶叶工艺越做越好,出口到其他文明过度也就简单了,茶叶经营权以后还是要收回给治粟内史管控的。

    不但茶叶好卖了,太康原始瓷订购茶具数量更是惊人。